- 年份
- 2024(9116)
- 2023(12160)
- 2022(9840)
- 2021(8939)
- 2020(7555)
- 2019(16815)
- 2018(16474)
- 2017(32156)
- 2016(17271)
- 2015(19557)
- 2014(18869)
- 2013(18864)
- 2012(16888)
- 2011(14886)
- 2010(15167)
- 2009(14524)
- 2008(14781)
- 2007(13401)
- 2006(11883)
- 2005(10840)
- 学科
- 济(84000)
- 经济(83900)
- 业(82027)
- 企(75379)
- 企业(75379)
- 管理(67500)
- 方法(39358)
- 数学(30613)
- 数学方法(30427)
- 业经(28593)
- 财(27381)
- 农(25337)
- 中国(20624)
- 务(20351)
- 财务(20314)
- 财务管理(20286)
- 企业财务(19120)
- 技术(18983)
- 农业(18315)
- 制(16558)
- 理论(15716)
- 策(14308)
- 和(14141)
- 贸(14037)
- 贸易(14026)
- 划(14005)
- 地方(13840)
- 易(13573)
- 技术管理(12842)
- 体(12694)
- 机构
- 学院(253240)
- 大学(248146)
- 济(113124)
- 经济(111335)
- 管理(104245)
- 理学(89797)
- 理学院(89036)
- 管理学(88033)
- 管理学院(87578)
- 研究(78590)
- 中国(63935)
- 财(53933)
- 京(51162)
- 科学(44197)
- 财经(42519)
- 农(41363)
- 江(39103)
- 经(38691)
- 所(38590)
- 中心(35693)
- 经济学(35486)
- 研究所(34451)
- 业大(34363)
- 农业(32558)
- 经济学院(32141)
- 北京(31966)
- 财经大学(31489)
- 商学(30945)
- 商学院(30702)
- 州(30623)
- 基金
- 项目(162130)
- 科学(130522)
- 研究(120373)
- 基金(120165)
- 家(103042)
- 国家(102101)
- 科学基金(90295)
- 社会(80246)
- 社会科(76269)
- 社会科学(76250)
- 省(64188)
- 基金项目(62818)
- 自然(56937)
- 自然科(55674)
- 自然科学(55656)
- 自然科学基金(54790)
- 教育(54487)
- 划(52280)
- 资助(48942)
- 编号(46021)
- 创(39088)
- 业(37967)
- 成果(36695)
- 部(36655)
- 重点(35970)
- 创新(35788)
- 发(35636)
- 国家社会(33712)
- 教育部(32194)
- 课题(32119)
- 期刊
- 济(126957)
- 经济(126957)
- 研究(75600)
- 中国(47471)
- 财(45342)
- 管理(44864)
- 农(38369)
- 学报(33771)
- 科学(33611)
- 大学(26975)
- 农业(26323)
- 技术(25929)
- 融(25847)
- 金融(25847)
- 学学(25733)
- 财经(22690)
- 业经(22533)
- 教育(21125)
- 经济研究(21115)
- 经(19659)
- 业(16848)
- 问题(16178)
- 技术经济(15602)
- 商业(13917)
- 贸(13464)
- 世界(13052)
- 现代(12760)
- 财会(12174)
- 科技(11569)
- 经济管理(11350)
共检索到380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闫柏良 王靖元
新基建作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基建对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基建可以显著地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推动物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化物流业经营模式,降低物流业能源消耗;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动物流业智能化、无人化发展,并催生新的物流配送模式,扩大物流业市场规模,从而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为一 熊曦 徐斌 刘欣婷 潘彦廷
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对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之后,创新产出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这一结果在各种稳健性检验均成立;实证证据支持了外部互动这一影响机制;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地区溢出效应,但是并不存在行业溢出效应。因此,应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数字化升级改造 上市公司 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君
物流业生态化转型能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使物流活动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当前,物流业生态化发展观念落后、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健全、标准化工作滞后、科技创新和运用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生态化转型。因此,要构建高效的物流业生态系统,开展标准化建设,扫除产业生物因子之间紧密融合的关联障碍。同时,加强科技创新,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推动物流业生态化转型。
关键词:
物流业 生态化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俊 钟文
文章在测度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水平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双重维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物流业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且处于“倒U”型曲线的前半部分,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此外,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倒U”型拐点值相对更低,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能让中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承接东部和发达地区的产业和技术转移,使其能较早且充分享受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红利,实现物流业碳减排。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实现物流业碳减排的重要传导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向俊 刘瑞明 马光辉
为什么在腐败的同时中国能够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不断加大的反腐败能否促进增长方式转型?研究发现,县处级以上领导和普通公务人员腐败对于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机制是理解中国增长之谜的关键,腐败虽然在短期内促进投资,有利于增长,但也逐渐成为中国增长方式转型的重大障碍,利用1988—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验证了这一思想。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通过提升反腐败的力度,提高官员腐败的机会成本,抑制在投资领域的腐败;通过强力推进改革,取消和下放各类审批项目,减少寻租和设租机会,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的方略,通过提供透明、可预测的司法产权保护,以削弱官员通过腐败提供的产权保护功能...
关键词:
反腐败 转型 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晓楠 马飞越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文章尝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构建一个涵盖理论机理、测度方法与经验证据的分析框架。在理论机理方面,主张从投入产出的视角理解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本质即投入产出关系的改变及其导致的生产效率提升,并且新质成分既可作用于生产资料、通过直接改变生产过程影响生产效率,又可作用于劳动者、通过提升劳动技能间接影响生产效率。在测度方法方面,综合计算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在内总的劳动时间投入,进而以全劳动生产率评估生产效率,同时分别从生产投入和劳动力再生产投入中识别新质成分及其动态变化。在经验证据方面,以数字经济为例,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并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数字设备的投入显著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而数字服务的投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这说明新质成分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可能具有非线性特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郦金梁 廖理 沈红波
股票需求的完全价格弹性这一假设是许多金融理论的基础。然而,真实市场上的股票并非是相互替代的,股价与市场供给有关。本文在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建立股票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模型,分析在需求和供给变动两个冲击下,流通股股东的累积超额收益。我们进而利用市场模型和市场调整模型,计算流通股股东在股改复牌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并分析检验其截面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发现,累积超额收益和远期股票供给量成负相关关系。在控制流通股供给冲击效应之后,我们还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和非流通股集中度与股改价格效应负相关。进一步考虑市场时机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本文创造性地度量了股权分置改革经济价值的市场预期,并提供了需求曲线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本健 马九杰 丁冬
扶贫贴息贷款是对农村信贷市场的一种人为干预,可能导致信贷市场扭曲。自扶贫贴息贷款制度实施以来,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其他部门对这项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扶贫贴息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以及不同贴息方式对贷款质量、贫困瞄准等的影响,然后利用武陵山区某贫困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的动态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在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模式由利率管制转向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拥有更大的决策自主权、采取贷款偿还后向借款农户直接贴息的方式之后,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增加,金融机构寻租问题得到初步缓解,贷款质量有所提升,但是贫困农户和农业产业受到排斥、贫困瞄准目标偏离等问题依然存在。文章的政策...
关键词:
反贫困 贴息贷款 贫困瞄准 农村金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东旭
企业年金计划既是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柱,又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公司财务相关理论,构建了企业参与年金计划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并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该分析框架进行实证检验,从企业层面回答了企业年金参与决策的影响因素问题。研究发现,企业年金参与决策主要受到企业所面临的现实付现成本、放弃的机会成本以及未来的风险成本的影响。在对相关变量测量误差、遗漏变量等导致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承担的政策性负担是国有企业实施年金计划的主要原因,非国有企业因缺乏该动力,其参与收益如果小于参与成本,会导致其参与意愿较低。同时,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企业年金参与决策的相关影响因素也会对年金缴费决策产生一致的影响,间接证明了本文分析框架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政策制定者以及年金从业人员的营销均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年金 付现成本 机会成本 风险成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晓缤 杜兴强 王竹泉
现金流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在高质量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中,内在一致且有机衔接的理论逻辑与基本框架,是现金流量分类改革的前提。本文在分析现金流量重分类内在动因的基础上,以会计目标理论和会计对象理论为依据,系统论证现金流量重分类的目标取向,搭建“动因→依据→目标”的理论逻辑。随后,提出按性质横向重分类、按时间纵向重分类、按预测基础细化分类等原则,构建现金流量重分类的基本框架。最后,运用2007~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对重分类前后信息的相关性质量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重分类可以提升现金流量信息的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从而提升相关性质量。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预测价值方面,按性质重分类更能改善重资产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价值,按时间重分类更能改善慢周转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价值,高现金质量企业的经营活动造血能力及挤血能力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在证实价值方面,重分类更能提升高市场化程度区域内企业的证实价值。异质性检验进一步佐证和凸显了本文的分类逻辑及价值,从而有效勾勒了“分类改进→质量提升→目标达成”的完整闭环。本文对深化和完善资金运动论这一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十四五”期间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积极响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红玉 耿广杰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欧央行)等发达经济体的央行货币政策由基于国债等优质抵押品调控短期政策利率目标转向直接购买特定金融资产调整中长期利率以及调整抵押品框架维护金融稳定,央行抵押品框架成为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抵押品框架这一事件,使用PSM-DID模型研究货币政策框架调整背景下人民银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研究表明,将小微企业贷款纳入央行抵押品框架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央行抵押品框架的普惠效应在数字金融发展高水平区域和东、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建议货币当局可以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和流动性结构性缺口现状,适当拓宽抵押品框架边界,更好地发挥抵押品框架的结构性调控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良俊 杨春清
产业结构升级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载体,为了科学评估产业结构升级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影响效果,选择I县作为样本,通过建立VAR模型和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等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转型策略。研究发现:I县产业结构的调整能促进或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越完善,这种产业产值的增长越明显,新质生产力也能越快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形式。据此提出未来加快培育县域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一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分主体实行优惠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三是鼓励高科技经济,集中资源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四是促进人才发展,集聚新质生产力人才资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良俊 杨春清
产业结构升级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载体,为了科学评估产业结构升级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影响效果,选择I县作为样本,通过建立VAR模型和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等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转型策略。研究发现:I县产业结构的调整能促进或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越完善,这种产业产值的增长越明显,新质生产力也能越快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形式。据此提出未来加快培育县域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一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分主体实行优惠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三是鼓励高科技经济,集中资源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四是促进人才发展,集聚新质生产力人才资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祖昌
首先利用区位熵理论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状况,然后将区域空间相关性纳入到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中,并利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在省域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物流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在初期对物流业集聚有显著负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负效应逐渐减弱;FDI对物流业集聚的作用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市场化进程对物流业集聚存在负向影响;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业集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聚 空间相关 空间计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