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5)
- 2023(14361)
- 2022(12120)
- 2021(10800)
- 2020(8944)
- 2019(20468)
- 2018(20124)
- 2017(38439)
- 2016(20556)
- 2015(23243)
- 2014(23144)
- 2013(23266)
- 2012(22224)
- 2011(20429)
- 2010(20934)
- 2009(19561)
- 2008(19397)
- 2007(17694)
- 2006(15791)
- 2005(14629)
- 学科
- 济(108519)
- 经济(108432)
- 管理(59674)
- 业(59279)
- 企(45278)
- 企业(45278)
- 方法(38123)
- 数学(33252)
- 数学方法(32998)
- 中国(30327)
- 地方(28586)
- 农(27168)
- 业经(22919)
- 财(21205)
- 学(20148)
- 制(18820)
- 技术(18617)
- 农业(18533)
- 贸(18306)
- 贸易(18292)
- 易(17616)
- 银(16970)
- 银行(16938)
- 地方经济(16809)
- 融(16674)
- 金融(16672)
- 行(16414)
- 环境(15260)
- 发(14513)
- 和(14081)
- 机构
- 学院(306227)
- 大学(305664)
- 济(139412)
- 经济(136526)
- 管理(114989)
- 研究(111548)
- 理学(97208)
- 理学院(96068)
- 管理学(94671)
- 管理学院(94062)
- 中国(85149)
- 科学(65831)
- 京(65266)
- 财(61722)
- 所(57496)
- 研究所(51700)
- 农(51666)
- 中心(50431)
- 江(48527)
- 财经(48095)
- 经济学(43912)
- 经(43413)
- 业大(42569)
- 北京(41937)
- 范(41129)
- 师范(40762)
- 农业(40082)
- 院(39555)
- 经济学院(39375)
- 州(38618)
- 基金
- 项目(194197)
- 科学(152985)
- 研究(144525)
- 基金(139233)
- 家(120796)
- 国家(119741)
- 科学基金(102001)
- 社会(94081)
- 社会科(89253)
- 社会科学(89229)
- 省(77074)
- 基金项目(73160)
- 教育(64520)
- 划(63898)
- 自然(62250)
- 自然科(60817)
- 自然科学(60799)
- 自然科学基金(59707)
- 编号(58370)
- 资助(56110)
- 发(48163)
- 成果(48102)
- 重点(43931)
- 部(42643)
- 创(42384)
- 课题(40766)
- 创新(39891)
- 发展(39389)
- 国家社会(39321)
- 展(38748)
- 期刊
- 济(165420)
- 经济(165420)
- 研究(97463)
- 中国(67149)
- 农(47856)
- 财(47100)
- 学报(44870)
- 管理(43880)
- 科学(42163)
- 大学(33906)
- 融(32473)
- 金融(32473)
- 农业(32134)
- 教育(32086)
- 学学(31578)
- 技术(28264)
- 经济研究(27652)
- 业经(26297)
- 财经(24517)
- 经(21372)
- 问题(21304)
- 技术经济(18191)
- 图书(17955)
- 业(17693)
- 贸(17192)
- 商业(15672)
- 世界(15375)
- 统计(15282)
- 国际(14861)
- 理论(14341)
共检索到484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韶
本文在构建新基建投入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新基建投入对服务经济发展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新基建投入对服务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新基建投入每提升一个单位,能够有效促进服务经济发展提升0.120%;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新基建投入对服务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莫兰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可知,新基建投入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区和邻接地区服务经济发展产生赋能效应。最后,本文提出重视新基建投入与服务经济良性发展、合理制定差异化新基建投入政策、鼓励城市服务经济与多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基建投入 服务经济发展 赋能 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春娟 郭凯歌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构建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环境、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产业发展是重要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呈现东部地区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中心城市强于外围城市、南方地区优于北方地区的态势;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与居民收入提升,显著促进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以丰富数字技术赋能场景、支持数字生态导向、提升“双碳”数字治理水平、强化数字基础保障等措施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凡 王紫薇
本文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系统GMM模型,对电子商务与绿色GDP的经济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层面,电子商务发展对绿色GDP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动态层面,电子商务发展对绿色GDP的短期赋能效应仍然存在但低于静态层面效果,长期中对绿色GDP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电子商务发展对绿色GDP赋能效应的地区异质性明显,存在自东向西递减特征。最后,本文提出深入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规范电商行业竞争规则等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玉光
为深入研究物流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首先对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市场供需调节、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的作用与贡献,并运用投入产出法对自2002-201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劲的推动力和推动效应。
关键词:
物流业 国民经济 推动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成文 张志平
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及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两方面分析了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揭示了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发栋 张玉枚
运用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FDI对我国创业型经济影响的门限特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区域人均GDP发展水平的变化会使FDI对创业型经济的影响表现出门限特性,即当区域人均GDP低于FDI发挥积极作用的门限时,FDI将会对创业型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当区域人均GDP超过该门限后,FDI对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FDI 经济发展方式 面板门限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凤
伴随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我国的经济改革发展步入新台阶,稳增长、调结构、促民生、迎风险等经济改革的目的让作为经济监督手段的国家审计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国家审计提升自身价值提供新的契机。为适应复杂的经济政治发展新形势,国家审计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理念定位、价值理念、审计模式等,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殊要求。本文在分析国家审计面临新挑战基础上,分析国家审计在新常态下如何进行合理的定位,并进一步构建国家审计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路径机制。
关键词:
新常态 国家审计 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柏乃 段忠贤 江蕾
在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加入科技投入要素,利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科技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存在较大差别,其中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拉动作用西部地区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R&D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明显,R&D人员投入效应在不同地区的部分省份表现出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在部分省份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部分省份存在着R&D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滞后效应和科技人才资源储量不足现象。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的分配管理机制,调整和优化R&D经费投入结构,构建包括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四位一体"的科技人才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
科技投入 经济发展 区域差异 变系数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司玉静 曹薇 赵伟
运用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研究框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创新整体及五个维度上识别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2016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性,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五个维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且创新环境的中介效应最大,滞后期的创新绩效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东部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略有显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本文对中国1996-2012年31个省市服务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进行了现状描述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省际服务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有超过60%的省市集聚类型具有"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的"马太效应"特征;有超过90%的省市集聚类型存在"路径依赖"特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表明,SAR模型的空间自回归系数和SEM模型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解释变量中的地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科研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地区服务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中的工业化程度则会抑制服务经济的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服务经济的发展上表现极为失衡,这一状态可以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角度进行解释。从表象上看,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制造业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价值链分工,由此造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不足。在更深层面上,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南北服务经济发展失衡的一个缩影。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服务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中国应该顺应新型分工模式的大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寻找服务经济的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