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4)
- 2023(16044)
- 2022(13580)
- 2021(12581)
- 2020(10850)
- 2019(25007)
- 2018(24653)
- 2017(48283)
- 2016(26178)
- 2015(29442)
- 2014(28902)
- 2013(28422)
- 2012(26154)
- 2011(23500)
- 2010(23559)
- 2009(21794)
- 2008(21500)
- 2007(19167)
- 2006(16346)
- 2005(14163)
- 学科
- 济(114191)
- 经济(114086)
- 管理(78044)
- 业(76155)
- 企(63968)
- 企业(63968)
- 方法(56457)
- 数学(50424)
- 数学方法(49693)
- 中国(28915)
- 财(28410)
- 农(28232)
- 业经(24041)
- 地方(23130)
- 学(20906)
- 技术(20564)
- 制(19851)
- 贸(19533)
- 贸易(19522)
- 易(18889)
- 农业(18598)
- 务(18461)
- 财务(18400)
- 财务管理(18354)
- 理论(17964)
- 企业财务(17457)
- 银(15922)
- 银行(15888)
- 和(15777)
- 环境(15746)
- 机构
- 学院(371050)
- 大学(369589)
- 济(154501)
- 经济(151379)
- 管理(148331)
- 理学(129614)
- 理学院(128189)
- 管理学(125688)
- 管理学院(125006)
- 研究(118476)
- 中国(88271)
- 京(76953)
- 科学(72928)
- 财(68952)
- 所(58153)
- 农(57751)
- 财经(56032)
- 中心(55743)
- 业大(54667)
- 江(54447)
- 研究所(53001)
- 经(50974)
- 经济学(48287)
- 北京(47562)
- 范(46724)
- 师范(46221)
- 农业(45403)
- 经济学院(43907)
- 院(43408)
- 州(43250)
- 基金
- 项目(255650)
- 科学(203708)
- 基金(188142)
- 研究(182781)
- 家(163853)
- 国家(162572)
- 科学基金(141949)
- 社会(117889)
- 社会科(112092)
- 社会科学(112063)
- 省(100545)
- 基金项目(99830)
- 自然(93655)
- 自然科(91660)
- 自然科学(91640)
- 自然科学基金(90022)
- 教育(85621)
- 划(84366)
- 资助(77846)
- 编号(72587)
- 重点(57475)
- 成果(56905)
- 部(56559)
- 创(54929)
- 发(54734)
- 创新(51406)
- 课题(50052)
- 科研(49309)
- 国家社会(49199)
- 教育部(48965)
- 期刊
- 济(158963)
- 经济(158963)
- 研究(101768)
- 中国(65913)
- 学报(54919)
- 管理(54318)
- 财(54271)
- 科学(52580)
- 农(50307)
- 大学(42366)
- 学学(40144)
- 教育(35481)
- 技术(35071)
- 农业(33972)
- 融(30548)
- 金融(30548)
- 财经(27613)
- 业经(26601)
- 经济研究(26485)
- 经(23777)
- 问题(22668)
- 统计(21211)
- 策(19947)
- 技术经济(19911)
- 业(19170)
- 商业(17668)
- 决策(17576)
- 科技(17352)
- 版(16764)
- 现代(16590)
共检索到52485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欣远 赵璇 李影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新基建促进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组织管理提供新思路,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新途径。本文基于2015—2019年间我国长江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城市蔓延综合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基建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蔓延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新基建对城市蔓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在新基建影响城市蔓延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效应量为49.11%;且新基建对城市蔓延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规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翔 邓峰
在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和门限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稳定,其中,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优化调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是使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重要原因,科技创新是缓解结构性减速的关键。进一步的门限效应分析表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U型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开明 钱旭倩 李泗娥
本文探究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选择合理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降低城市蔓延的环境负外部性。本文根据2005—2014年全国110个重点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模型的差分广义矩估计解析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城市蔓延显著加重了城市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中西部城市和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较为突出,东部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蔓延式发展对生活污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该研究对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环境治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堂 陈光
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视角,本文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结构升级,选取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从地理距离特征和经济距离特征分析发现:在两种距离特征上,数字化转型各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在经济距离特征上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对域外地区的外溢效应大于域内的空间效应。静态模型对空间促进作用产生过高偏误,采用动态模型则可以进行修正。数字化转型创新环境和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特征下,对域内和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在地理距离特征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对域外地区产生阴影效应。为此,省域间应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积极发挥空间效应,推动产业生产效率提升、要素合理流动和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乔宇鹤
选取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将环境规制细分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三类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地及邻近地区三类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方向均相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中激励型环境规制是当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乔宇鹤
选取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将环境规制细分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三类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地及邻近地区三类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方向均相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中激励型环境规制是当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学鹏 李进伟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向效应的假说,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具有惯性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并未表现出惯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堂 陈光
采用2008年至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从劳动力创新投入、资本创新投入、环境创新投入、城市创新投入四个维度,分析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不仅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也会对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空间外溢效用;各省份之间存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依赖性,劳动力创新投入、资本创新投入、环境创新投入、城市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外溢效应;劳动力创新投入能够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对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阴影效应;本地区环境水平的提升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域外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无溢出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国辉 孙霞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中介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现实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作用,利用1990-2005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我国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整体看,银行中介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从区域看,银行中介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大于其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洪银 王向
优化利用城市内部空间是新型城镇化的焦点。从财政分权和城市政府间竞争的角度建立城市空间蔓延模型,基于服务需求密度的模型突出城市蔓延对服务业发展的抑制作用。理论分析和基于城市数据的计量检验显示:城市政府拥有越高的财政分权、城市间竞争越激烈、交通基础设施越便利,城市空间蔓延就越快;城市空间快速蔓延、人口密度下降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抑制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增长。
关键词:
城市蔓延 服务业 财政分权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东坤 邓敏
在地域广袤、地区差异明显的中国,研究省际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需充分考虑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层面考察中国省际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估计表明,本地OFDI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还将通过空间溢出显著推进周边尤其是邻接省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且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随时间的推进日益增强。但现阶段中国省际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溢出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国内OFDI政策的制定需充分考虑OFDI与国内经济的互动及其在地理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秦蒙 刘修岩 李松林
城市蔓延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现有文献大多运用单中心城市模型来分析城市蔓延的成因,但中国的城市蔓延有其特殊性,难以简单套用国外理论加以解释。本文重点从土地财政和区域竞争这两个维度,分析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影响城市蔓延的深层机制,并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分布数据,设计了蔓延指数,然后使用面板数据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蔓延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中,我们分别用空间权重矩阵和地级市所辖区县数量来反映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政府竞争,发现它们是推动中国城市蔓延的主要因素,而地方财政缺口并不是城市蔓延的关键。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土地财政 区域竞争 空间计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开明 徐扬
以城市蔓延指数的测算为基础,利用中国2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蔓延对电力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城市蔓延对电力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电力强度随城市蔓延的扩散呈先递减后递增的U型特征,当城市蔓延指数为0. 6左右时,电力能源效率最高;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蔓延程度对电力强度的影响具有稳健性,但实际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 高楠
文章基于2000~2013年中国34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城市蔓延影响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蔓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为负,对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正面影响,表明城市空间快速且低密度的扩张即城市蔓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减轻了城市环境污染。研究还表明,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为正,意味着中国当前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的左侧,尚未达到碳排放峰值,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因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解决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争 黄浩 邓秀月
本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采用2007—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能源效率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空间自相关性)。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确实能够影响能源效率,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影响程度存在差异。2007—2011年人口规模对能源效率影响不显著,2012—2016年人口规模的扩大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中部地区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能源效率显著下降,东部地区人口规模的扩大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邻近省份的能源效率。后一时期(2012—2016年)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都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政府行为、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存在差异。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