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0)
- 2023(12909)
- 2022(11374)
- 2021(10722)
- 2020(9197)
- 2019(20252)
- 2018(20241)
- 2017(38533)
- 2016(21501)
- 2015(23887)
- 2014(24165)
- 2013(23601)
- 2012(21607)
- 2011(19390)
- 2010(19178)
- 2009(17379)
- 2008(16786)
- 2007(14530)
- 2006(12417)
- 2005(10715)
- 学科
- 济(76548)
- 经济(76446)
- 管理(58487)
- 业(54588)
- 企(45455)
- 企业(45455)
- 方法(36393)
- 数学(31301)
- 数学方法(30929)
- 学(21606)
- 农(20881)
- 中国(20780)
- 财(20337)
- 业经(16987)
- 地方(15844)
- 制(15735)
- 理论(14581)
- 农业(13673)
- 务(13036)
- 财务(12964)
- 财务管理(12940)
- 和(12844)
- 技术(12801)
- 贸(12798)
- 贸易(12791)
- 银(12445)
- 易(12402)
- 银行(12384)
- 企业财务(12322)
- 融(11902)
- 机构
- 大学(299267)
- 学院(297529)
- 管理(114328)
- 济(108070)
- 经济(105440)
- 研究(103816)
- 理学(99664)
- 理学院(98448)
- 管理学(96489)
- 管理学院(95958)
- 中国(73713)
- 科学(70087)
- 京(64469)
- 农(59428)
- 所(54435)
- 业大(51920)
- 研究所(50398)
- 财(49846)
- 农业(47491)
- 中心(46076)
- 江(43398)
- 财经(40284)
- 北京(40110)
- 范(39421)
- 师范(38859)
- 院(37854)
- 经(36740)
- 州(35092)
- 技术(35030)
- 省(32513)
- 基金
- 项目(213844)
- 科学(165214)
- 基金(152960)
- 研究(149764)
- 家(136899)
- 国家(135777)
- 科学基金(114151)
- 社会(90774)
- 社会科(85778)
- 社会科学(85755)
- 省(85307)
- 基金项目(81623)
- 自然(77605)
- 自然科(75814)
- 自然科学(75787)
- 自然科学基金(74388)
- 划(72528)
- 教育(68752)
- 资助(63208)
- 编号(60304)
- 成果(49092)
- 重点(48244)
- 部(45745)
- 发(45012)
- 创(44424)
- 课题(42541)
- 计划(42114)
- 科研(41873)
- 创新(41493)
- 大学(38724)
- 期刊
- 济(114738)
- 经济(114738)
- 研究(82994)
- 学报(59551)
- 中国(57568)
- 农(53613)
- 科学(50296)
- 大学(42894)
- 学学(40719)
- 管理(40549)
- 农业(37282)
- 财(37052)
- 教育(35050)
- 技术(24427)
- 融(22214)
- 金融(22214)
- 业经(19207)
- 业(19203)
- 财经(18860)
- 经济研究(18242)
- 业大(16580)
- 科技(16083)
- 版(16023)
- 经(15990)
- 图书(15898)
- 问题(14805)
- 理论(14216)
- 农业大学(13481)
- 林业(13272)
- 实践(13218)
共检索到423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秀红 赵化阳 高晓磊 刘思当
将正常免疫的AA肉仔鸡于10、20及30日龄时,按抗体水平的高低分成2组(H组、L组),接种新城疫病毒建立人工致病模型,对攻毒鸡群的症状、病理变化及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发现,日龄及抗体水平不同的肉仔鸡均表现非典型新城疫,淋巴组织广泛性坏死是其主要病变,L组比H组病情严重。发病率及病理变化的程度10日龄时攻毒低于20与30日龄攻毒,各感染组鸡的抗体水平均呈先迅速下降后逐渐回升的消长规律,但L组抗体水平始终低于H组。试验结果表明,日龄及抗体水平与抵御新城疫病毒的攻击能力密切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树江 陈万芳 徐福南 陈溥言
将从鹌鹑分离出的一株新城疫病毒,人工接种于不同日龄的朝鲜系鹌鹑、雏鸡及成年鸡.结果表明:1)该毒株对鹌鹑的致病力随鹌鹑年龄增加而减弱,以致对成年鹌鹑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2)该毒株对雏鸡和成年鸡引起100%的致死性速发嗜肺脑型新城疫,能在鹌鹑与鹌鹑之间,鹌鹑与鸡之间水平传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广生 周新民 王涛 羊建平 张步彩 陈琳 王永娟 郭方超
为了研究中药与西药奥司他韦(达菲)抗鸡新城疫病毒效果的差异,用珍珠草、华荠苧2味中药制成注射液,采用鸡胚培养法和红血球凝集(HA)试验,检测中药与西药注射液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注射液对鸡胚无毒性作用,并且从鸡胚死亡数、活胚数和HA滴度等方面比较,中药与西药抗病毒效果无差异。表明二者抗病毒效果相似,均能完全抑制鸡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增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杰 刘东 刘红祥 宫晓 李陆梅 赵子曈 邹敏 范根成 杜元钊
【目的】从临床发病的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的白羽肉鸡病料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对SD18株进行致病性及传播特性研究,为该病毒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无菌采集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分离病原物,在LMH细胞上培养,并连续盲传3代,经无菌生理盐水倍比稀释,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和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对分离毒株进行理化特性和血凝特性测定;利用设计的鸡呼肠孤病毒L1和S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病毒总RNA进行RT-PCR扩增,经PCR鉴定为阳性的菌落进行基因测序以及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病毒对SPF鸡和白羽肉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攻毒后的SPF鸡血清中呼肠孤病毒抗体滴度。【结果】从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中分离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其ELD_(50)为10~(-6.5)/0.1 mL,TCID_(50)为10~(-7.36)/0.1 mL。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100,750,265 bp,依次为鸡呼肠孤病毒的S1、σC和L1基因片段。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的S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2.7%,与Ⅰ群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S1133株的同源性仅为59.0%。核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与Ⅰ群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说明新分离的肉鸡呼肠孤病毒SD18株属于基因Ⅴ群,可能是Ⅰ群经典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变异毒株。SPF鸡和白羽肉鸡回归试验表明,SD18株病毒能够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与临床发病一致,并能水平传播。接种试验表明,病毒SD18能致死鸡胚,打开死亡鸡胚可见其绒毛尿囊膜增厚、尿酸盐沉积、胚体出血等症状,符合呼肠孤病毒的致病特点。【结论】该分离株SD18为新型肉鸡呼肠孤病毒,能够引起鸡发生病毒性关节炎。
关键词:
鸡呼肠孤病毒 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致病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英军 倪嘉宁 鲍恩东
为探讨多聚核苷酸(聚肌胞)对新城疫病毒(NDV)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聚肌胞对感染ND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SPF鸡胚和肉鸡进行了病毒抑制试验。结果显示:125和250μg.mL-1的聚肌胞溶液能明显抑制100倍TC ID50的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繁殖;5 mg.mL-1的聚肌胞溶液(每个胚0.1 mL)能明显抑制NDV在SPF鸡胚中的繁殖,减轻NDV对鸡胚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病毒血凝效价和鸡胚死亡数。聚肌胞对肉鸡抵抗NDV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肌肉注射0.01 mg.kg-1的聚肌胞注射液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和显效率。但反映细胞活性状态的中性红染色(D570值)随着聚肌胞浓度的增大而变小的结果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宁朋 崔言顺 张秀美 黄艳艳 李建亮 王希军 胡北侠
两株针对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单抗1E5和C3-B7,均具有血凝抑制性(HI),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G2a和IgG1。用HiTrap protein-A层析柱对这两株单抗进行了亲和纯化。收集不同洗脱阶段的液体进行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5mL的洗脱液洗脱后,第1~2mL洗脱液中单抗含量最高。用SDS-PAGE电泳对纯化产物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单抗纯化后只有重链和轻链两条带。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亲和层析 纯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玉琴 林标声 邱龙新 戴爱玲 杨小燕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金线莲不同方法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金线莲水提取物对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获得的金线莲提取物均对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表现为高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表现为中敏;对酵母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表现为低敏.最小抑菌浓度均不高于12.5 g.L-1.药物与病毒混合组对NDV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先病毒后药物组和先药物后病毒组(P<0.05).药物浓度与NDV抑制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在先药物后病毒组和药物与病毒混合组中,15.62-3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符芳 姜北宇 张莉 高轩 张飚
参照NDVLa Sota株核酸序列(AF077761)设计1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F基因并得到了长为1 700 bp的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中,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后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约83 kd的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该基因片段获得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学活性。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明俊 张彦明 梁荣 段明星
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疫苗的免疫机制和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 ,应用 DNA重组技术 ,根据载体 pc D-NA4 .0 / His Max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 ,对含有 NDV保护性抗原基因 F的质粒 PCR扩增。将得到的目的片段插入到载体的启动子下游 ,成功得到含有 NDV 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 PC4 F的基因疫苗。
关键词:
鸡新城疫病毒 F基因 基因疫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泽仁 李新生 刘文杰 李燕 黄宗梅 崔保安
2009年12月从疑似新城疫的商品肉鸡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经血清学和RT-PCR鉴定,确认为鸡新城疫病毒。该纯化病毒的MDT(最小致死量引起所有鸡胚死亡的平均时间)为56 h,ICPI(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致病指数)为1.76,ELD50(鸡胚半数致死量)为10-8.5;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F蛋白基因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推导的F基因氨基酸序列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具备强毒的典型特征。经对F基因的全序列分析,该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F48E9株,La Sota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5.9%、83.4%,与TCQQ/Tianjin/08...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鉴定 生物学特性 F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丽 詹丽娥 张伟业 唐娟 陆冰洋 王彩先
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预防兽医研究室克隆的pG-F和pG-HN质粒为模板,PCR扩增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基因和HN基因,并以由15个柔性氨基酸构成的柔性短肽作为Linker将F及HN基因片段体外连接,插入pCI-neo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基因和HN基因共表达载体pCI-F-HN,并在Vero细胞中转染表达,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HN组合基因在Vero细胞中得到较高水平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较强的荧光,说明F-HN组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研究高效亚单位基因工程苗奠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坤 刁有祥 程彦丽 崔京腾 王蛟 刘鑫
【目的】探讨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对SPF鸭的致病性。【方法】将DPV分别通过点眼滴鼻和皮下注射接种途径人工感染SPF鸭,以未攻毒健康SPF鸭为对照,观察各组鸭的发病情况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SPF鸭,采集肝脏、脾脏、肾脏、肺、心脏、气管、食道、肠道、胸腺、法氏囊、脑和泄殖腔等组织,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同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IFA)对DPV抗原在鸭体内的分布进行检测,并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了DPV对SPF鸭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DPV接种后,引起鸭高热、下痢,组织器官出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仕龙 陈少莺 程晓霞 林锋强 江斌 王劭 朱小丽 张世忠 李兆龙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致死12日龄番鸭胚和9日龄鸡胚。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经腿肌、口鼻、爪垫等途径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症,NDRV分离株对雏番鸭和雏半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20%~53%和13%~33%,同时能从病死鸭肝脾中回收到该病毒,耐过鸭大多成为僵鸭;15日龄雏鸡和2日龄雏鹅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观察20 d,均未表现出NDRV致病的临床症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洪磊 佟琪 余海莉 韩琪祺 李涵 常昊宇 屈亚锦 徐杰 刘思当 刘金华
新型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及时发现和阻断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2022—2023年,本实验室在我国发病鸡群中监测到新型H3N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和传播。本研究对发病鸡群开展了临床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演化分析,并对分离的代表性病毒进行了鸡致病性以及空气传播性试验。结果表明:1)H3N3最早于2022年12月在华东地区发生产蛋下降的蛋鸡群出现,随后陆续在华东、华北、东北等多个地区的鸡群中监测到,发病群体主要为产蛋鸡,鸡群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5%),主要引起产蛋率急性下降(10%~40%)。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H3N3病毒为新型重排病毒,由鸡群中流行的H3N8病毒与H10N3病毒重排产生,6个内部基因来源于H9N2病毒。3)与H3N8病毒类似,新型H3N3病毒对鸡群高度易感,可在鸡鼻甲、气管、肺等呼吸器官中高效复制并排毒,引起呼吸系统严重病理损伤。4)空气传播性结果表明,新型H3N3病毒可在鸡群之间空气传播,而H3N8病毒不能在鸡群间空气传播。综上,新型H3N3禽流感病毒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播性,有可能成为新的优势流行病毒,对我国家禽养殖业威胁较大,需要开展进一步的防控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洪磊 佟琪 李涵 韩琪祺 刘激雨 李佳琪 杨吉喆 刘金华
为调查我国多个省份鸡群中发生一种以眼睑肿胀出血、呼吸道症状、产蛋鸡产蛋率急性下降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的致病病原,本研究对发病鸡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1)该病自2021年12月首先发现于广东省某三黄鸡群,随后陆续在福建、安徽、江苏、河南等多个省份鸡群中发生,鸡群发病率高,后期易继发感染细菌,死亡率1%~10%;2)实验室初步诊断为H3N8亚型禽流感;3)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为新型禽流感病毒,系欧亚禽分支H3基因、北美禽分支N8基因与G57基因型H9N2病毒内部基因组成的三源重排病毒;4)新型H3N8病毒对SPF鸡高度易感,感染鸡表现为眼睑肿胀出血,轻微呼吸道症状;病理变化为哈德氏腺黏膜坏死,鼻甲、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坏死,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肺脏支气管肺炎;病毒可通过口咽和泄殖腔排毒,排毒时间为5~7d;病毒在鼻甲、气管和肺脏中可高效复制,并且可以在哈德氏腺等肺外脏器复制。综上,新型三源重排H3N8禽流感病毒对鸡高度适应,对呼吸系统致病性较强,应尽快开展系统的流行病学监测,及早对病毒的源头及传播途径进行防控,力争将这种新型病毒消灭在流行早期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