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5)
2023(8200)
2022(6764)
2021(6072)
2020(4869)
2019(11090)
2018(10832)
2017(20836)
2016(11337)
2015(12478)
2014(12483)
2013(12288)
2012(11335)
2011(10092)
2010(10331)
2009(9764)
2008(9674)
2007(8944)
2006(8097)
2005(7171)
作者
(31049)
(26214)
(26081)
(25164)
(16675)
(12414)
(11817)
(10048)
(9868)
(9314)
(9125)
(8812)
(8596)
(8406)
(8309)
(8131)
(7621)
(7605)
(7475)
(7424)
(6510)
(6366)
(6300)
(6019)
(5917)
(5868)
(5840)
(5821)
(5222)
(5051)
学科
(49253)
经济(49179)
管理(35980)
(28709)
(23016)
企业(23016)
中国(17506)
方法(16933)
数学(14830)
数学方法(14719)
地方(14128)
(14056)
(13098)
(12506)
业经(10795)
环境(9343)
(8974)
农业(8352)
(8309)
(7874)
银行(7864)
(7737)
金融(7734)
(7579)
体制(7540)
(7503)
(7500)
财务(7472)
财务管理(7453)
税收(7238)
机构
大学(159033)
学院(158305)
(67975)
经济(66299)
管理(58238)
研究(55936)
理学(49095)
理学院(48419)
管理学(47697)
管理学院(47384)
中国(42027)
(34840)
(34429)
科学(31743)
(26506)
财经(26369)
中心(25667)
(25628)
(23841)
研究所(23399)
经济学(22161)
(21765)
师范(21601)
北京(21385)
(21368)
(21173)
业大(20261)
(19965)
经济学院(19914)
财经大学(19435)
基金
项目(105123)
科学(84604)
研究(78992)
基金(77515)
(66682)
国家(66155)
科学基金(57987)
社会(53161)
社会科(50499)
社会科学(50492)
基金项目(41561)
(40510)
教育(36247)
自然(35560)
自然科(34735)
自然科学(34730)
自然科学基金(34095)
(34029)
编号(31003)
资助(29761)
成果(25882)
(25375)
重点(24087)
(23666)
(23083)
国家社会(22834)
课题(22706)
(21766)
教育部(20812)
创新(20609)
期刊
(80332)
经济(80332)
研究(52954)
中国(36276)
(28156)
管理(22897)
科学(20644)
学报(20622)
(19987)
教育(18348)
大学(16741)
学学(15523)
(14902)
金融(14902)
技术(14060)
财经(13582)
农业(13017)
经济研究(12230)
问题(12227)
(11750)
业经(11635)
(8470)
城市(8230)
现代(8120)
(7271)
技术经济(7239)
图书(7062)
资源(6813)
(6776)
理论(6713)
共检索到249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雪  杜宾宾  
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进程、大城市空间增长需求、城市区域网络化发展态势的背景,依托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对新城的理论架构和规划理念,借鉴上海、杭州和沈阳等地新城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思路探析,提出了对新城建设和城市空间增长内涵与互动关系的理解、新城的基本定位和识别特性。通过分析我国新城发展的框架思路和潜在隐患,提出城市化水平与态势、时空距离与区位要素、人口导入与规模、交通链接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政策与法律支撑是我国目前新城建设和城市空间增长的主要限制和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方式与纾解渠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景新  刘莹  
"精明增长"战略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城市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旨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向郊区的平面扩张。在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配套服务设施滞后、交通拥堵、土地粗放利用等问题。深刻把握"精明增长"战略的内涵,吸取美国的经验教训,对北京郊区新城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相龙  
二战后,美国城市向郊区的无序蔓延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针对"城市蔓延"问题,"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首先,深入解读了"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的思想内涵,其次,总结了二者在核心内容上的理论共识以及侧重方向,最后,基于美国与中国城市发展的背景差异,对"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中国化问题做了探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姜鲁光  
论文基于改进后的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和城市紧凑度,利用49个高铁城市2004、2013年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等数据,对中心城市的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高铁新城和母城的空间位置关系选取4个案例城市进行新城建设与规划的适宜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铁新城中心城市的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较弱,以土地快速扩张为主,占65.31%,相应地人口与城市用地分别占55.01%、58.13%;其次是人地基本协调型,数量为13个,相应地拥有39.75%的人口和33.57%的城市建设用地。2)在高铁战略下新建的案例高铁新城主要分为"飞地式"、"城市副中心式"和"双城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铭  常晨  王丹利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产权保护传统对地方政府的新城建设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一套自己手工收集的城市层面的新城建设面板数据,并且与城市层面的土地产权保护传统变量进行匹配,研究发现,土地产权保护传统好的城市,新城规划面积更小、密度更高、离主城区更近。特别是,在2009年之后,当建设新城被普遍用来作为遏制经济下滑态势的手段时,在土地产权保护传统良好的城市,其新城规划更有效率。本文的研究结果再次印证了制度传统对经济产出效率的重要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梅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持续增长是指不为短期波动掩盖的一种量的增长。”可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一个长期概念,即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经济总量是否具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越  叶高斌  姚士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各大城市的空间扩展十分迅速,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令人瞩目。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也面临着空间扩展与城市不断向外蔓延的新问题。其发展动力与起因也是由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巨变和经济高速增长及其结构的转变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的变化是通过城市郊区化即许多工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促进城市空间的迅速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大中城市的边缘地区开发区、新城建设(包括大学城)数以百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人口城镇化率虚高、土地城镇化冒进、水土资源过度消耗。本文主要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开发区、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相互关系、特大城市空间扩展问题,探索其动力机制、变化的因素以及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学术讨论价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希东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化发展,加强新城的规划建设,始终是西方国外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功能配置的主要途径。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这对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开展新城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城市发展阶段与其新城建设具有直接关系。从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来看,如果没有中心城区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成熟的社会发展作为支持条件,郊区新城要建设成功是较为困难的。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存在人口规模不足、产业关联效应不强与社会发育不成熟等问题,新城未能起到疏散中心城区过于集中的人口与产业的作用。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关。上海的郊区化方式与特征直接影响到新城的人口导入、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上海必须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发展郊区生活性服务业,从而促进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向多心多核开敞式方向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明  丁成日  Robert Cervero  
文章的主要目标是评论美国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的实践,同时试图针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提出建议。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城市理性增长作为区域尝试来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的整合;第二部分简要评述用以土地利用和交通整合的定量模型和评价可以用于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的指标体系;第三部分介绍新城市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龙龙  李杰  
贫益式增长与包容性增长是人的发展经济学领域最新提出的两个概念,旨在重铸第三世界国家新世纪以来的发展目标。消除贫困,促进穷人的全面发展和倡导全社会机会平等、成果共享分别是贫益式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本质要求。第三世界各国政府可通过实施一揽子益贫式和包容性政策工具改变原有发展路径,彻底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和两极分化的发展格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年猛  王垚  
本文从中国城市行政等级制度的视角来分析"大城市拥挤之困"以及当前户籍制度无法实现"引导人口流动从而优化城市规模结构"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越吸引外来常住人口的进入、人口规模扩张的速度也就越快;由于大量优质的社会资源配置在行政级别较高的大城市,在这种失衡的资源配置模式下,户籍制度必然难以奏效。最后,本文提出了破解大城市拥挤之困的新方向,即"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破除当前等级化的资源分配体制,减少多层次的行政管理格局,构建各类城市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宏  
在中心区功能向外围拓展的过程中,广州市番禺区北部逐渐发展成由多个大型和众多中小型楼盘集聚的地区,人口激增、交通拥堵、配套缺失、功能混杂、用地零散、环境压力等逐渐成为困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棘手问题。借鉴荷兰阿尔默勒(Almere)新城发展中采取的绿色生态策略、空间结构策略、设施配套策略、综合交通策略、创新设计策略等策略,探讨以"新城策略"来解决番禺区北部地区所面临的空间无序的问题,构建一体化城乡生态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及交通体系,以提升地区特色,促进城市和地区的整体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振龙  李少星  张敏  
我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人口剧增,建设用地外延性扩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学者与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目前对其负面影响还没有有效的对策。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早于中国,通过总结国外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找到些许我国对类似问题的对策。论文以巴黎都市区空间增长为例,考察了法国战后城市空间增长的模式与机制,以期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刁琳琳  
基于空间经济理论对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式机理、效应机制进行阐述,分别从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空间配置对提高要素利用效率的微观机制,及传统经济学考察经济增长目标的宏观层面——产业结构、就业和居民收入来讨论空间重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发展传统城市经济理论对城市重构效应的经济学解释,丰富中国城市空间的研究体系。分析表明:①城市空间集中和分异是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②土地利用和分配过程导致城市地域分异,而城市空间增长的区位形态决定土地功能结构,土地价值空间分布也相应发生变化;③生产空间再造引起的劳动力地域重组是引发城市重构的重要原因,劳动力区位过程应遵循效用平衡条件,避免空间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