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6)
- 2023(13282)
- 2022(11623)
- 2021(10812)
- 2020(8925)
- 2019(20668)
- 2018(20622)
- 2017(39184)
- 2016(21014)
- 2015(23557)
- 2014(23520)
- 2013(23305)
- 2012(21533)
- 2011(19545)
- 2010(19564)
- 2009(17774)
- 2008(16775)
- 2007(14457)
- 2006(12897)
- 2005(11183)
- 学科
- 济(103703)
- 经济(103609)
- 管理(58126)
- 业(50962)
- 企(41660)
- 企业(41660)
- 方法(39510)
- 数学(34352)
- 数学方法(34021)
- 地方(26060)
- 中国(25297)
- 农(22389)
- 学(21098)
- 业经(20357)
- 财(18444)
- 农业(15435)
- 环境(15297)
- 地方经济(15137)
- 理论(14661)
- 和(14598)
- 制(14049)
- 贸(13702)
- 贸易(13692)
- 易(13097)
- 技术(11931)
- 划(11901)
- 融(11704)
- 发(11702)
- 金融(11699)
- 银(11357)
- 机构
- 大学(301123)
- 学院(298782)
- 济(124675)
- 经济(121876)
- 管理(118600)
- 理学(102936)
- 研究(102786)
- 理学院(101703)
- 管理学(100028)
- 管理学院(99487)
- 中国(74010)
- 京(64562)
- 科学(63344)
- 财(53145)
- 所(50471)
- 研究所(46095)
- 中心(45537)
- 财经(43291)
- 农(42753)
- 业大(42603)
- 江(42462)
- 范(41490)
- 师范(41206)
- 北京(40876)
- 经(39236)
- 院(37815)
- 经济学(37800)
- 州(34943)
- 师范大学(33757)
- 经济学院(33710)
- 基金
- 项目(206498)
- 科学(162565)
- 研究(152297)
- 基金(149527)
- 家(129093)
- 国家(128036)
- 科学基金(110709)
- 社会(96882)
- 社会科(91741)
- 社会科学(91714)
- 基金项目(80860)
- 省(79983)
- 自然(71185)
- 自然科(69474)
- 自然科学(69462)
- 教育(68664)
- 自然科学基金(68165)
- 划(67045)
- 编号(62295)
- 资助(60318)
- 成果(49928)
- 重点(45559)
- 部(44816)
- 发(44737)
- 课题(42548)
- 创(42226)
- 国家社会(39523)
- 创新(39376)
- 教育部(38732)
- 科研(38626)
- 期刊
- 济(142342)
- 经济(142342)
- 研究(92171)
- 中国(52538)
- 学报(43753)
- 管理(42989)
- 科学(42268)
- 财(38461)
- 农(38448)
- 大学(33132)
- 教育(31228)
- 学学(31071)
- 农业(26907)
- 技术(26222)
- 经济研究(22890)
- 融(22189)
- 金融(22189)
- 业经(21368)
- 财经(20972)
- 问题(19667)
- 经(17970)
- 图书(16697)
- 技术经济(15647)
- 理论(14662)
- 资源(14659)
- 现代(14393)
- 科技(13957)
- 发(13559)
- 实践(13272)
- 践(13272)
共检索到436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新 王明苹 王格芳 姚士谋
21世纪的中国进入新城市时代,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剧烈。本文以济南市为例,探讨中国特大城市人口和经济的空间重构规律,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呈周期性涨落,各街区的人口变动较为明显且已出现逆城市化态势,人口分布不平衡且在空间上存在突变和周期性变动;中心城区的经济空间重构极为明显,第一产业空间压缩,非农产业空间转换剧烈,第三产业空间整合提升。研究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的新时期。
关键词:
新城市时代 特大城市 空间重构:济南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艳 宋振柏 吴佩林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是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关键性步骤。根据空间-属性一体化的概念模型,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坐标、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纳入到统一的空间计算模型,分别运用K-平均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充分挖掘空间坐标和空间关系数据中隐含的空间聚集信息。实例分析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空间聚类结果可以为城市功能分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华斌 安淇 盛硕
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城市土地利用、功能活力和交通系统组织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厘清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评建结合"思想跟踪对比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从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建成后两方面选取可量化的低碳生态城市空间特征为指标,评价并对比城市规划方案及建成后碳排放潜力。在新数据环境背景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空间分析及网络分析手段实现评价结果空间化直观表达。以济南市西部新城为例,综合评价并可视化表达其概念规划方案及建成实施后碳排放潜力变化情况,评价结果显示,济南市西部新城概念规划方案基本实现规划理念提出的低碳生态目标,但部分片区建设实施尚未满足低碳城市需求,主要表现为公交线路密度、城市功能密度及功能混合度不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曹萍 任建兰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最佳综合效益以及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5年这3期TM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济南市长清区2001年从郊县改为市区之后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长清区土地利用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从时间维度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在这期间也相对较大,其中,水域、林地、建设用地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他用地、草地和耕地呈现递减趋势。从空间维度看,土地利用结构变动明显,呈现明显的非农化趋势,耕地面积减少,城镇用地、交通用地等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另外受期内生态退耕政策影响,林地面积也持续增长。从土地...
关键词:
郊县改区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演化 长清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昭佩 宋德香
近年来海绵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将城市雨水有效地收集、蓄存、利用,因而能够起到防治城市内涝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缺乏的双重作用。但是海绵城市建设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用地紧张、水体污染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结合山地城市济南市的地貌、水文特点,提出了山地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合理对策。具体对策包括:结合城市化过程的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注意灵活多样的雨水收集、蓄存方式相结合以降低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本;科学设计集、蓄水设施以防止城市雨水污染;充分利用城郊空间以破解海绵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等。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山地城市 对策研究 济南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美 张丽娜
在分析水资源价值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合理的水资源价格应由水资源价值、供水成本、外部成本和机会成本四部分构成;进而针对目前济南市水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按地表水水资源费、地下水水资源费和引黄水水资源费分别制定,以使水资源费全面体现水资源价值;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应提高到包括工程费、服务费和资本费在内的水平,以补偿污水处理成本;改革现行的计划定价法和成本定价法这两种不合理的水价制定方法;实行季节水价、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计量水价,使水价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和条件的变化,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关键词:
水资源 价值 价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温锋华 许学强
本文借助分形理论和集中指数测算,从街道和均一分析单元两种空间尺度对广州办公业空间集中与分散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街道还是在均一分析单元层面,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空间分维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集中程度逐年降低,办公空间的空间垄断性已不明显,空间分散化趋势得到了确立。但集中指数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表明广州商务办公空间虽然出现了分散的态势,但总体上仍然处于集中阶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特大城市的形象问题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的设计、工具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在密集型大城市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均匀空间的比较之中提出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熊竞
行政区划作为空间协同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在当前空间关系日益复杂的新城发展中发挥制度效能,既是一个理论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借助尺度、协同、治理等概念和理论构建了超大特大城市新城政区治理的三尺度分析框架,提出相应假设,进而通过田野调查、案例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政区治理通过空间关系调整来助力超大特大城市新城建设,而这一助力机制则是由市域、城域、区域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嵌套的尺度构成并展开的,三尺度协同可以更好发挥政区治理的政策效能。同时,新城的政区治理也还存在工具创新和精准操作等挑战。
关键词:
超大特大城市 新城 尺度协同 政区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锋 罗翔
我国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亟需构建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评估体系。基于对上海社会治理评估的主要实践和瓶颈短板分析,提出构建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逻辑框架、指标体系、方法流程和应用机制,以期促进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王智勇 蔡翼飞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大城市的人口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充分认识特大城市存在的人口问题,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具体分析其人口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人口调控应遵循人口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趋势和城市发展阶段等因素来进行,而不应简单地以人口规模为调控目标。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特大城市的人口调控应以结构优化为主要目标,突出市场化的手段,并在大都市圈范围内实施。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调控 上海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鑫 傅凡
交通系统是城市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中小城市相比,特大城市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交通问题。伴随着城市的蔓延与过渡开发,特大城市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景观格局的问题日趋严峻,如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混乱,农田与绿地被侵占等,从而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增大,社区分离,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并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对我国特大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起晓星 李建春
研究目的:基于互联网地图POI数据,从功能性视角出发,构建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和潜在需求之间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基于高德地图POI数据,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从社会经济、区位条件以及利用规划三个层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济南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呈现空间集聚与组团特征,而地下空间需求则表现出核心—边缘的圈层分布特征,应用耦合矩阵可将城市地下空间分为优先发展区、协调发展区、优化发展区、转型发展区以及保留发展区,对不同类型的分区应采取差异化的开发策略。研究结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应充分协调现状与需求关系,强调保护性开发,进行地下空间专项分区规划,构建"点—线—面"整体发展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忠超 赵军
文章以济南市泉城广场为具体研究载体,简要介绍广场基本概况,分析广场无障碍设施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提出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卢中辉 曾菊新 余瑞林 刘瑞佳
新兴城区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城郊区向主城区转型的一种城市空间类型,主导产业选择对新兴城区空间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借鉴生态学思想和生态位方法,以空间环境因素解析产业环境资源,以专家综合判断评估产业发展能力,以二者相互作用界定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不同产业生态位计算,能够为新兴城区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案例研究表明:武汉市张家湾街道未来产业发展不具备区位竞争优势,但部分传统服务业具有一定部门竞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区域空间发展态势,构建以生活性服务业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点的街道主导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