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3)
- 2023(8530)
- 2022(7188)
- 2021(6467)
- 2020(5266)
- 2019(11826)
- 2018(11195)
- 2017(21511)
- 2016(11708)
- 2015(12614)
- 2014(12051)
- 2013(11912)
- 2012(10948)
- 2011(9737)
- 2010(9569)
- 2009(8496)
- 2008(8287)
- 2007(7209)
- 2006(6391)
- 2005(5589)
- 学科
- 济(43467)
- 经济(43425)
- 管理(29159)
- 业(26868)
- 方法(20801)
- 企(20271)
- 企业(20271)
- 数学(19126)
- 数学方法(18992)
- 贸(14620)
- 贸易(14616)
- 易(14337)
- 银(13812)
- 银行(13770)
- 制(12915)
- 行(12891)
- 财(12712)
- 农(12235)
- 中国(12137)
- 出(11855)
- 学(9730)
- 业经(9099)
- 度(8677)
- 制度(8668)
- 地方(8660)
- 融(8658)
- 金融(8657)
- 农业(8264)
- 口(8261)
- 出口(8260)
- 机构
- 大学(158946)
- 学院(156307)
- 济(66839)
- 经济(65615)
- 管理(59340)
- 研究(56107)
- 理学(51964)
- 理学院(51286)
- 管理学(50338)
- 管理学院(50055)
- 中国(45967)
- 农(36328)
- 科学(36259)
- 京(33199)
- 财(30389)
- 农业(29195)
- 所(28778)
- 业大(28446)
- 研究所(26596)
- 中心(26249)
- 财经(24255)
- 江(23450)
- 经(22345)
- 经济学(21711)
- 院(20506)
- 经济学院(20083)
- 北京(20030)
- 范(19241)
- 师范(18903)
- 农业大学(18586)
- 基金
- 项目(115303)
- 科学(90806)
- 基金(86945)
- 家(79516)
- 国家(78921)
- 研究(75667)
- 科学基金(66765)
- 社会(51411)
- 社会科(49092)
- 社会科学(49082)
- 基金项目(46897)
- 自然(45158)
- 自然科(44222)
- 自然科学(44207)
- 省(43771)
- 自然科学基金(43449)
- 划(37932)
- 资助(34273)
- 教育(33720)
- 编号(27468)
- 重点(26191)
- 部(25276)
- 创(24236)
- 发(24206)
- 计划(23150)
- 科研(23020)
- 国家社会(22915)
- 创新(22828)
- 教育部(21214)
- 大学(20615)
共检索到231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尹秋怡 甄峰 罗桑扎西 阎欣 郭素萍
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江浦组团为案例地,结合刷卡大数据与城市空间小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特征并建立引力模型探究起讫站点周边空间因素对出行的共同影响。文章发现:新城的公共自行车出行以通勤为主要目的,高频出行多分布在较高用地混合度地区和关键空间节点周边,站点周边的地铁站、社区、就业地、餐饮服务设施的布局密度促进出行,而用地混合度、路网密度和除餐饮外的商业设施布局密度则抑制出行。结合新城紧凑的用地特征和通勤为主的出行特征,提出站点应布置在社区、地铁站等关键空间节点周边,同时避开用地混合度过高、支路稠密、交通流量较大或沿街商业设施密集的路段,为新城等共享单车市场难以覆盖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鹏 江书平 曹秀芬
文章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阐述了使用自行车出行对低碳城市建设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城市治理雾霾的重要意义;基于对586名城市居民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自行车出行的便利性、公交线网密度、低碳城市建设影响日常生活认知等对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有显著影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保红 徐康明 何民
公共自行车采用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服务模式,可实现自行车由传统个人交通工具向公共交通工具的转换。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公共自行车"门到门"的出行特征能有效服务于多模式换乘出行链及多目的多模式混合出行链。根据出行链的链接特性及其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次序,归纳了四类适合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的出行链模式,研究了不同模式的出行链组合特征和用户需求特征,讨论了提升和改善公共自行车服务品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系统 出行链 服务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凯丽 曹小曙 黄晓燕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文献信息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内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热点期刊、热点研究区域、热点作者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1)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用户及出行特征,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公共自行车对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健康、环境的影响。(2)不同地区公共自行车用户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存在差异。出行目的与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凯丽 曹小曙 黄晓燕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文献信息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内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热点期刊、热点研究区域、热点作者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1)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用户及出行特征,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公共自行车对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健康、环境的影响。(2)不同地区公共自行车用户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存在差异。出行目的与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规律相关。(3)影响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因素主要有用户感知、气象特征和建成环境。公共自行车出行对交通系统、城市环境及居民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4)中国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实践需要从经营运作、规划管理、系统服务、宣传推广4个方面进行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成书 周敏 钱苗
自行车骑行是旅游者体验目的地城市的重要方式,规划建设高效合理的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已经成为众多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以著名旅游城市杭州为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获得的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从空间布局视角分析了杭州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和完善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的对策。结果发现,目前杭州的自行车服务点与休闲旅游点的空间耦合度较低、与旅游流网络特征的协调性较差。最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自行车旅游慢行系统 空间优化 杭州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峥嵘 石飞
机动性与可达性是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通常,我们将人们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出行的权力及便利性称为机动性,此前,我们常关注通勤机动性(如BRT)、商务机动性(如购物班车)和弱势群体机动性(如残疾人出行),但往往忽视了机动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公务机动性。"公务自行车"因涉及绿色出行,同时又涵盖公车改革和降低"三公经费"等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在社会上引发热议。论文为探究该公务出行新方式的可行性,以南京市鼓楼区政府的公务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对公务人员和普通市民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公务出行行为进行了随车调查和出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从出行效率、出行成本和碳排放3个方面对比了公务汽车和公务自行车两种出行方式。调查分析结果充分肯定了公务自行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广公务自行车这种合理可行的公务出行方式,并尽可能将其优点放大,进而从公共政策调整、规划设计优化和社会观念引导3个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机动性 公车改革 公务自行车 外部成本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国勋 李妍峰 李军 徐冠宇
公共自行车是我国正大力发展的低碳交通出行模式,加强公共自行车调运优化是提升自行车出行吸引力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公共自行车调运背景分析,提出了一类多类型公共自行车的调运优化问题。针对现实生活中租赁站点内公共自行车不均衡的情况,建立了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混合禁忌搜索对问题进行求解。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问题特性并验证了算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衡惩罚系数决定了租赁站点各类自行车的装卸载数量,并影响了调配车辆的运行路线,是实现多类型公共自行车均衡优化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自行车的替代策略使得调运决策更加灵活。混合禁忌搜索可以求解更大规模的问题,并能在短时间内求得较好质量的解。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杨 张冰琦 李强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方便快捷、低碳环保、适合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接驳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梳理国内外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相关文献,系统评述了公共自行车场站选址规划、需求预测与规模确定、调度优化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展望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以满足现实需求为视角,加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规模的理论基础,深化租赁点选址规划与调度优化方法研究,重视开展效益评价,创新运营管理体制和保障措施,将是保证公共自行车系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本。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盛良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交通局内部审计机构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项目审计调查。调查发现,至2013年底萧山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总数达到了172个,拥有4500辆自行车,在萧山城区、湘湖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网点布局合理、服务便捷高效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项目绩效显著。一是自行车系统顺应了低碳出行的时代要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日租用量已达到8700余次,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了机动车的能源消耗,降低了碳排放,真正做到了节约能源、降低噪音、减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世军
本文在研究反倾销对出口产品影响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自1991年以来不同国家的反倾销对我国典型产品自行车出口的影响,客观地说明了反倾销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实施反倾销的差异。
关键词:
反倾销 自行车出口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华 赵祎平 王琳
[目的]近年来,中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充分把握草莓生产布局变迁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对促进草莓产业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全国27个省(市、区)的草莓生产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分析、集中度指数和Moran's I分析2002—2018年间中国草莓的生产布局特征及变化趋势,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影响中国草莓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结果]结果表明:中国草莓生产布局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优势产区集中在东部地区,但集聚趋势有所减弱;南方和西部地区的草莓种植面积比重有所上升,草莓生产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西迁南移”的特征;中国草莓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气温、日照时数、劳动力成本、人均GDP、非农就业机会、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交通运输水平对草莓生产布局变迁有重要影响。[结论]建议根据草莓生产布局的规律合理配置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草莓生产布局规划,着力改善草莓生产条件,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草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薇
文章首先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的金融业空间分布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区域金融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然后,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区域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基础、进出口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支持都对金融集聚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空间计量 影响因素 金融业 空间布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沅孜 李谷成 李欠男
基于生产集中度指标、生产规模指数、产地集中度系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1993—2013年中国油菜生产空间布局演变的实证表明:1993年以来中国油菜主产省虽变化不大,但部分省份在主产省中的位次发生了变动,其中西南地区、华中地区油菜主产省的位次上升明显,西北地区、华东地区部分油菜主产省的位次则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油菜生产空间布局总体呈现"东减、北移、西扩"的特征;油菜产地集中度系数的波动上升表明,中国油菜产地集中度正在走向更高的水平,产地越来越集中。进一步测算三大比较优势指数发现,大部分油菜主产省长期以来具有十分稳定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
关键词:
油菜生产 空间布局 演变 影响因素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