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
2023(180)
2022(164)
2021(139)
2020(137)
2019(278)
2018(284)
2017(524)
2016(329)
2015(393)
2014(317)
2013(350)
2012(359)
2011(318)
2010(310)
2009(296)
2008(276)
2007(223)
2006(207)
2005(153)
作者
(1431)
(1218)
(1182)
(1104)
(776)
(634)
(622)
(493)
(477)
(471)
(429)
(418)
(409)
(389)
(380)
(368)
(367)
(362)
(356)
(349)
(349)
(346)
(318)
(317)
(290)
(274)
(270)
(269)
(267)
(263)
学科
(717)
经济(717)
(672)
(647)
管理(458)
生物(430)
(402)
方法(380)
(366)
数学(356)
数学方法(351)
(332)
微生(328)
微生物(328)
(326)
农业(318)
生物学(310)
虫害(296)
病虫(282)
病虫害(282)
微生物学(274)
生产(268)
(248)
(237)
(236)
防治(236)
及其(230)
行业(218)
行业管理(218)
服务(216)
机构
学院(4908)
大学(4691)
(3252)
农业(2734)
研究(2367)
科学(2178)
业大(2060)
农业大学(1771)
(1568)
(1529)
研究所(1507)
经济(1487)
中国(1475)
(1454)
管理(1258)
(1212)
理学(1184)
(1176)
实验(1175)
实验室(1145)
理学院(1143)
管理学(1094)
管理学院(1090)
科学院(1064)
中心(1061)
重点(1057)
(956)
技术(879)
(796)
生物(793)
基金
项目(4010)
科学(2877)
(2870)
国家(2851)
基金(2771)
科学基金(2135)
研究(2035)
(1884)
自然(1754)
自然科(1707)
自然科学(1703)
自然科学基金(1681)
(1566)
基金项目(1549)
(1526)
科技(1350)
计划(1279)
(1114)
资助(1079)
农业(1062)
专项(1046)
社会(1007)
重点(998)
(938)
社会科(932)
社会科学(932)
(887)
科研(887)
创新(862)
教育(820)
期刊
(3129)
学报(2305)
农业(2304)
(1529)
经济(1529)
大学(1488)
学学(1485)
科学(1407)
中国(1250)
(1241)
业大(940)
农业大学(885)
中国农业(657)
研究(581)
(539)
自然(455)
自然科(412)
自然科学(412)
科技(357)
业经(356)
西南(347)
农林(336)
(336)
农业科学(326)
林业(300)
技术(284)
科技大(277)
科技大学(277)
水产(271)
资源(269)
共检索到6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连宾  何绍昌  张林  何应华  
新型食用真菌冬小包脚菇(Volvariellabrumalis)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分析连宾何绍昌张林何应华BiologicalCharaetersandNutritionAnalysisforANewlyfoundEdibleFungus,Volv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萌  刘伯  于秀梅  赵伟全  刘大群  
【目的】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30株马铃薯疮痂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同时测试菌株的生理生化及生长限制因子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将结果与11株链霉菌标准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0个测试菌株中包括Streptomyces scabies种群10株,S.bobili种群7株,S.turgidiscabies种群1株,S.galilaeus种群6株,S.diastatochromogenes种群2株,S.setonii种群1株,S.enissocaesilis种群3株。【结论】由此可见,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的组成具有明显多样性,其中S.galilaeu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淑婉  
研究了大球盖菇的形态特征及其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 .结果表明 ,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 :C源为蔗糖 ,N源为酵母浸膏 ,生长温度为 2 5℃左右 ,培养基料、水质量比为 1∶ 2 .0 ,p H值为 5 .5 -6.5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国  闫茂仓  孙杰  林志华  马爱敏  常维山  
从患病文蛤Meretrix meretrix体内分离出一优势菌株WT01,回归感染试验证明是文蛤的致病菌。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盐度、温度和pH值生长条件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生长需NaCl,无色素,不发光,在TCBS平板上形成圆形黄色菌落,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具有弧菌属的典型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同源性达99%以上。因此,将该菌鉴定为需钠弧菌。实验显示其半数致死量为5.5×106CFU/g。19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刚  董雨豪  黄昊  孙千惠  刘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一株针对耐多药肠炎沙门菌且宿主谱广泛的烈性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山东烟台某鸭场采集58份粪便样品,以鸭源肠炎沙门菌sdc-11为宿主分离噬菌体,并对噬菌体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温度和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等生物学特性分析,测试其对7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裂解谱,以及对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和对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最后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分离获得1株长尾噬菌体,命名为Salmonella phage YT 90。该噬菌体在30~60℃和pH 4~10的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殖能力,最佳感染比是10~(-8),潜伏期10 min,裂解期80 min,裂解量为278;可裂解76.7%(14/21)肠炎沙门菌、66.67%(28/42)鼠伤寒沙门菌和75%(3/4)鸡白痢沙门菌;在96孔细胞板上,YT90具有抑制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潜力,并能有效清除成熟生物被膜;全基因组测序发现,YT90的基因组全长121 240 bp,不含已知的毒力因子和耐药相关基因,不编码整合酶;基于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的进化树表明,YT90与沙门菌噬菌体GRNsp50关系最近,属于根西病毒亚科(Guernseyvirinae)新泽西病毒属(Jerseyvirus)。[结论]从鸭场粪便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烈性噬菌体YT90,可裂解多种血清型沙门菌,耐受性强、潜伏期短、裂解量大,在防治沙门菌感染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迪  房文红  周红霞  王元  陈甜甜  李健  周俊芳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导致养殖对虾暴发弧菌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从我国南方养殖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分离、鉴定了10株哈维氏弧菌(Vh00947、Vh00949、Vh11011、Vh11014、Vh21217、Vh21218、Vh21220、Vh21229、Vh21231和Vh31487),分别肌注感染健康凡纳滨对虾后发现,菌株Vh21229致病性很弱,Vh00949其次,其它菌株毒力较强;对8种哈维氏弧菌常见毒力基因(Vh1、Vh2、Vh3、Vh4、tox 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林海  黎冬华  张艳欣  黄俊斌  张占英  张晓燕  张秀荣  
在国内首次对我国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芝麻主产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芝麻茎点枯病病原采集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得到35个菌株。通过比较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诱孢处理方式、不同诱孢培养条件等,确定适宜培养条件为普通PDA培养基28℃黑暗培养4~5 d切断菌丝,再培养4~5 d,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芝麻茎点枯菌株分离培养纯化技术。对35个菌株的菌落、菌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并对其rDNA-ITS区进行了测序,表明均为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Maubl.)Ashby)。35个菌株在表型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芝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小平  吴晓金  胡方平  詹友学  
对不同地理来源的49株木霉菌株用5个RAPD引物扩增.结果表明,木霉种间和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间差异与地理来源和寄主有一定相关.系统发育树反映的种间关系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地理来源的相同种可以通过RAPD分析区分开来.木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木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含水量和最适pH分别为28℃、70%和5.7;木霉对35℃以上的高温适应性差异较大,在高温干燥环境下易产孢子,在潮湿环境下孢子最易萌发,菌丝生长旺盛,在pH为11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邢华  何义进  黄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静  梁晨  邢荷荷  
为探究茄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水琼脂玻片法测定不同的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茄白粉病菌苍耳叉丝单囊壳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25℃,最佳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2℃10min;适宜的萌发湿度为93%~100%,湿度越高萌发越好;充足的氧气是萌发的必要条件,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适宜萌发的pH值为6.2,萌发率可达91%以上;碳源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以葡萄糖效果最佳;氮源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汝谦  关铭芳  徐大高  纪春艳  邓铭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花生黑腐病菌(Cylindrocladium parasiticum)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V-8汁(V8)、酵母蛋白胨葡萄糖(YPDA)、燕麦琼脂(OMA)和合成真菌(SF)等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以燕麦琼脂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培养基(V8)比较适宜微小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子囊壳的形成;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等碳源进行生长,其中葡萄糖、乳糖和淀粉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微小菌核形成,但这些碳源均不适宜分生孢子和子囊壳的产生;花生黑腐病菌能够利用硝酸钠、尿素、硫酸铵、酵母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顺利  刘红霞  戴思兰  
The white rust,caused by Puccinia horiana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pidemic diseases on Chrysanthemum,and also was a quarantine action pest in the world.Trials determined the teliospores germinating biology of P.horiana : the teliospores were germinated between 4 ℃ and 32 ℃,while the optimum t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良友  高雪丽  刘超男  申海龙  姜南  万伟泉  吕晓萍  郑世民  
为了探究副猪嗜血杆菌外膜脂蛋白编码基因vacJ在其致病中的作用,以血清5型临诊分离株HS49为研究对象,构建了vacJ基因缺失菌株(ΔvacJ),进而比较了野生株与缺失株在生长特性、对细胞的黏附及入侵和毒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较,缺失vacJ后的菌株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对PK-15细胞的黏附和入侵能力则明显降低,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也显著下降。缺失vacJ菌株对Balb/C小鼠感染模型的LD_(50)是野生株的14倍,表明vacJ基因敲除后,副猪嗜血杆菌毒力明显下降。表明vacJ基因与副猪嗜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苗  杨金广  刘旭  刘伟  孙航军  申莉莉  钱玉梅  杨清林  余广宏  李锡宏  王凤龙  
【目的】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噬菌体,并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新的抗烟草青枯病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取烟草青枯病重病田中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制成土壤悬浮液,并通过在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加入过滤后的土壤悬浮液富集噬菌体,用双层平板法验证噬菌体的存在后挑取单个最大噬菌斑进行反复纯化,直到得到单一清晰的噬菌斑。纯化后的单个噬菌斑加入对数早期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将增殖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噬菌体颗粒浓缩后,取20μL浓缩液用磷钨酸染色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同时将浓缩液进行SDS-PAGE电泳,观察蛋白条带大小和数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雪瑞  王权  陈永军  万莹  凌娇  王亚磊  蒋蔚  
[目的]外膜蛋白Omp A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副溶血弧菌Omp A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omp A基因(VPA118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副溶血弧菌SH112株的omp A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开展对该基因在细菌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血清杀菌、细胞黏附、细胞毒性,组织载量以及小鼠致病性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omp A的缺失不影响副溶血弧菌的生长速度、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运动性。野生株和Δomp A的黏附和抗血清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但Δomp A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低于野生株。小鼠染毒验结果显示,与感染野生株的小鼠相比,感染Δomp A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存活率更高,Δomp A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带菌量显著低于野生株,而互补株的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表明omp A缺失能显著降低副溶血弧菌的毒力。[结论]omp A与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相关,为潜在的毒力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