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1)
2023(7360)
2022(6069)
2021(5754)
2020(5124)
2019(11512)
2018(11280)
2017(23187)
2016(12200)
2015(14060)
2014(14104)
2013(14398)
2012(13217)
2011(11720)
2010(12384)
2009(12527)
2008(12040)
2007(11207)
2006(10424)
2005(9856)
作者
(33843)
(27458)
(27370)
(26067)
(17444)
(12860)
(12847)
(10681)
(10466)
(10156)
(9322)
(9305)
(8946)
(8758)
(8497)
(8491)
(8103)
(7993)
(7940)
(7684)
(7007)
(6880)
(6384)
(6352)
(6320)
(6270)
(6261)
(6063)
(5580)
(5382)
学科
(43571)
经济(43526)
管理(43399)
(42463)
(35426)
企业(35426)
(34818)
银行(34673)
(33010)
(30836)
金融(30836)
中国(23966)
(22750)
方法(20390)
(19638)
数学(17802)
数学方法(17725)
(14188)
财务(14154)
财务管理(14119)
(13894)
制度(13891)
企业财务(13470)
业务(12784)
中国金融(11992)
(11958)
(11166)
保险(11075)
业经(10984)
银行制(10867)
机构
学院(168251)
大学(168172)
(74248)
经济(72315)
管理(68125)
中国(60468)
理学(54151)
理学院(53682)
管理学(53186)
管理学院(52837)
研究(50529)
(45278)
(35787)
(33851)
财经(33701)
银行(32519)
(30389)
(30284)
中心(28143)
(27476)
(27128)
金融(26988)
财经大学(25266)
(24572)
科学(24561)
人民(24059)
经济学(23843)
北京(23745)
(23409)
国人(21947)
基金
项目(91580)
研究(71392)
科学(71062)
基金(66325)
(54507)
国家(54008)
科学基金(46778)
社会(45428)
社会科(43213)
社会科学(43201)
(34670)
基金项目(34393)
教育(32076)
编号(30126)
资助(29100)
(28493)
自然(27814)
自然科(27127)
自然科学(27120)
自然科学基金(26649)
成果(25696)
(21286)
课题(20256)
(20017)
重点(19790)
项目编号(19338)
(19159)
(19037)
教育部(18932)
(18740)
期刊
(86697)
经济(86697)
研究(62141)
(54028)
金融(54028)
中国(37463)
(37002)
管理(29199)
(19504)
学报(17725)
财经(17716)
科学(17567)
大学(14950)
(14936)
学学(14067)
技术(13805)
经济研究(13512)
业经(13323)
教育(12591)
理论(12316)
实践(11232)
(11232)
问题(10941)
农业(10681)
国际(10399)
(10161)
财会(9624)
会计(9390)
商业(9053)
现代(8978)
共检索到293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竞  张静  
本文针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其不同于以往的新原因、新特点及其向国内经济传导的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进一步指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长期性研究课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新广  刘义成  
美国次贷危机源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信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背后透露的是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对金融风险的忽视。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会影响中国经济,加上国内经济自身存在下行调整要求,这些将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业务创新风险。对此,我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风险意识,完善内控体制机制,防患金融风险于未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郑新广  刘义成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美国次级债危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邓梅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风险管理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概括起来就是在刺激经济的政策和目标之下,信贷的过度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最终导致危机的恶化。在这整个过程中贯穿的是,包括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在内,各方都严重的忽视了风险管理因素。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红侠  
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被认为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巴塞尔协议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由此遭到了金融界的质疑。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后,简要介绍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框架,并对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防范作用及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强  冯超  
本文采用夏普市场模型对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21日的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至2009年有上升趋势,但在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也存在系统性风险两极分化和大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高居不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额外资本要求、限制高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务和妥善处理"大而不倒"问题等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萍  
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教训之后,着重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维达  于一  陈宝东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美国5大投行首当其冲,最终分别以收购、破产或转型宣告了华尔街时代的终结。商业银行同样受到严重冲击,欧美主要商业银行均出现巨亏。尽管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欧美商业银行所谓"完善"的、被我国商业银行广泛借鉴和学习的治理结构显然也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从我国现实出发,审慎地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道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萍萍  纪建悦  
本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金融危机前后的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并未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危机后银行业整体效率有所提高,但最近一年银行效率有下降的趋势,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别慧军  
一、信贷风险的管理 信贷风险指银行贷款中形成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债权损失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4年初,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3160亿元人民币,占全部贷款的20.4%。至1995年底,全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上升为6000多亿元。1996年,随着国有企业亏损面的扩大和破产倒闭企业的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可以说,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逐渐增加,不仅危胁到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也对中国金融业的稳定运行产生了巨大危胁。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贞  刘娅茹  王森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10—2017年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区间,以我国商业银行业总体数据为研究样本,选取流动性缺口等指标,建立VAR模型考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情况。结果显示,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来源于商业银行自身和宏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防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可能只在商业银行内部解决。本文的对策建议是重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重塑健康的微观经济基础,丰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优化配置资产负债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优化改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张艳  
自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国内商业银行经历了最严重的银行声誉风险危机。基于此,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自身都加强了对声誉风险的研究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论述了诱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实现有效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强化声誉风险及其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并实施声誉风险预控和声誉危机处理计划、进行全面的声誉危机公关以及总结经验教训、重建银行形象等五个方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姚良  
次贷危机的爆发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控制敲响了警钟。金融创新既为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难度。在概括金融创新内涵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链条的特征,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需要在微观上建立企业战略意识、管理机制、制度创新与产品设计四维度的风险管理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跃  彭晓娅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政府的庇护下能够全身而退,但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我国一直在对商业银行进行体制改革。文章在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建立了一个基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的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工商银行作了案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工商银行2007—2011年的综合风险水平一直处于风险的安全地带,但其利率风险相对较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志娟  
随着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集聚在银行等金融系统的风险顷刻间如火山一样爆发,那么如何将风险规避在最小化状态,进而实现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就成为了本文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尝试着以次贷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过程中的诸多挑战为介入点,借鉴美、英、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危机后所采取的监管新举措,提出我国应从监管模式的选择、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及国际合作领域的强化等角度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监管框架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