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
- 2023(913)
- 2022(793)
- 2021(699)
- 2020(634)
- 2019(1238)
- 2018(1297)
- 2017(2157)
- 2016(1379)
- 2015(1658)
- 2014(1597)
- 2013(1528)
- 2012(1331)
- 2011(1249)
- 2010(1210)
- 2009(1033)
- 2008(1099)
- 2007(1006)
- 2006(877)
- 2005(697)
- 学科
- 学(3358)
- 济(2371)
- 经济(2370)
- 物(2094)
- 草(1908)
- 农(1858)
- 植(1718)
- 植物(1708)
- 业(1602)
- 管理(1575)
- 发(1049)
- 制(1048)
- 农业(1041)
- 中国(1009)
- 发展(933)
- 展(933)
- 及其(881)
- 企(832)
- 企业(832)
- 水产(831)
- 业经(825)
- 生物(810)
- 壤(797)
- 土壤(795)
- 虫(791)
- 生态(785)
- 理学(761)
- 防(760)
- 服务(752)
- 害(746)
- 机构
- 学院(19850)
- 大学(19343)
- 农(10438)
- 研究(9346)
- 科学(9124)
- 农业(8300)
- 业大(7320)
- 所(5974)
- 研究所(5727)
- 中国(5710)
- 农业大学(5535)
- 室(5068)
- 实验(4918)
- 实验室(4732)
- 省(4674)
- 京(4492)
- 重点(4489)
- 业(4483)
- 济(3989)
- 技术(3987)
- 管理(3960)
- 中心(3854)
- 经济(3805)
- 科学院(3660)
- 江(3364)
- 理学(3343)
- 院(3269)
- 理学院(3261)
- 部(3180)
- 科技(3070)
共检索到27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威 刘建超 彭浩 贺红武
为获得具有良好除草活性的新型膦酸酯化合物,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呋喃环引入先导结构IV的R位设计合成了8个结构新颖的膦酸酯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除草活性和杀草谱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都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V-1在75 g·hm~(-2)(a.i.)的浓度下,对测试杂草的效果与草甘膦相当,显示了具有作为除草剂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膦酸酯 呋喃 合成 除草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国钧 周荣灿
以1-芳氧基-4-氯-2-丁烯类化合物及菊酸为原料经2步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拟除虫菊酯,它们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认。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合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群利 崔琳琳 郭靖 关凤英 王恩思
海因类化合物是指含有各种取代基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其衍生物可作为合成医药产品、杀虫剂、杀菌消毒剂及感光材料的重要中间体,开发海因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以3-溴苯乙酸为原料,7-溴-2-四氢萘酮为中间体,采用Ullman反应,Suzuki反应,Bucherer-Begs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海因类化合物,关键中间体及目标分子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得到确认。将目标化合物灌胃给药后,采用氨水引咳法以超声雾化器喷雾氨水刺激小鼠呼吸道,记录致咳潜伏期和2 min内咳嗽次数,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能减少雾化氨水致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的潜伏期,对小鼠氨水引发的咳嗽有显著的镇咳作用,为海因类化合物的...
关键词:
海因 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廉应江 陈安良 冯俊涛 张兴
以4-氰基苯酚与α,ω-二溴烷烃为原料,合成了15个芳香二脒类化合物A2~A6,B2~B6和C2~C6,其结构均经1H-NMR和MS确定。初步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mg/L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sicae)和苹果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等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特别是对番茄灰霉病菌,在10mg/L质量浓度下有8个化合物对其抑制率超过90%。
关键词:
戊烷脒 芳香二脒 杀菌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连瑞 田养光 周文明
【目的】合成高活性的(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为以后优化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E)-2-甲氧亚胺基-2-[2′-(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和4-羟基喹啉-2-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了10a~10k等11种(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ESI-MS、IR谱及1 H NMR谱分析。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10a~10k对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瘟疫病菌、玉米弯孢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明 王昌钊 李长杰 赵勇
以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为原料,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和IR予以确认。以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gulat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um)及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ium)为供试菌种,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
关键词:
三唑类化合物 合成 杀菌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元祥 林红卫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2-硝基苯基)乙腈为原料,经缩合、氧化、还原、环化、取代5步反应,合成了5-(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取代-3,5-二氢苯并[e][1,4]氧氮杂卓-2(1H)-酮类化合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质谱(MS)及元素分析,并分别测定合成衍生物的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经1 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15个新型的5-(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取代-3,5-二氢苯并[e][1,4]氧氮杂卓-2(1H)-酮类化合物5和6a~6n。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50g/h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连瑞 田养光 周文明
【目的】合成高活性的(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为以后优化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E)2甲氧亚胺基2[2′(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和4羟基喹啉2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了10a~10k等11种(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ESIMS、IR谱及1H NMR谱分析。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10a~10k对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瘟疫病菌、玉米弯孢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智聪 段文贵 林桂汕 张瑞 罗梦香 杨章旗
【目的】桃金娘烯醛可由可再生的α-蒎烯选择性氧化而得到,且本身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另外,含噻唑或腙亚结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常用于构建生物活性分子的砌块。本研究将噻唑和腙2类活性基团引入到桃金娘烯醛骨架中,合成得到系列新型桃金娘烯醛基噻唑-腙类生物活性化合物,为我国的天然优势林产资源α-蒎烯的改性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方法】α-蒎烯经选择性烯丙位氧化得到桃金娘烯醛,然后与氨基硫脲缩合制备桃金娘烯醛缩氨基硫脲,再与一系列取代的α-溴代苯乙酮反应,合成得到16个桃金娘烯醛基噻唑-腙类化合物。通过F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陈道文 章维华 蒋木庚
通过用具有杀菌活性的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与具有除草活性的2-甲基-α-萘氧基(或β-萘氧基)-乙酸反应,合成获得N-酰基丙氨酸类新化合物。经除草和杀菌生物试验表明,这类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
N-酰基丙氨酸类化合物 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尚成 万琴 倪珏萍 俞幼芬 许志专 王晓军 蒋木庚
以α对氯苯基甘氨酸为起始原料 ,经N甲酰化后 ,与 2氯丙烯腈进行 1,3偶极环化加成反应 ,得到中间体 2(对氯苯基 )吡咯 3腈 ;该中间体经吡咯环上的Vilsmeier甲酰化后 ,与伯胺R1NH2 进行加成反应及进一步的溴化 ,合成了 9个 2 (对氯苯基 )吡咯 3腈类新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MS和1HNMR分析确认。初步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杀虫活性。
关键词:
芳基吡咯 合成 波谱分析 杀虫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明山 高云云 李兴海 刘欣
烯胺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杀菌活性的物质,在农药领域用途广泛。为了提高烯胺酮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本试验以取代苯胺和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为原料合成了24个β-烯胺酮类化合物(J1~J24),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确证结构。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活体盆栽法测定其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μL·m L-1时,目标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均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毒力测定结果显示J17,J21,J22的ec50分别为6.6712,7.5736和9.0672mg·L-1,接近于对照药剂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兆海 赵铭杰
本试验合成了一系列异烟姘的综衍生物。生物活性试验表明,其中大部分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尤其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部分还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关键词:
异烟腙 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劲松 于书霞
以分子拓扑指数作为结构描述符,采用最佳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35种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在3种不同极性固定相上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SRR)模型。3个QSRR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对QSRR模型分别进行了交叉验证及外部数据集验证,结果表明各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对QSRR模型的系数、标准误差及相关系数均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证实蒙特卡洛方法可用于QSRR模型的稳健性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