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6)
- 2023(7412)
- 2022(5748)
- 2021(5459)
- 2020(4047)
- 2019(8976)
- 2018(8780)
- 2017(16225)
- 2016(9640)
- 2015(11004)
- 2014(10938)
- 2013(10372)
- 2012(9389)
- 2011(8669)
- 2010(8855)
- 2009(7737)
- 2008(7331)
- 2007(6981)
- 2006(6111)
- 2005(5419)
- 学科
- 农(45104)
- 济(34531)
- 经济(34499)
- 农业(30131)
- 业(30122)
- 管理(15865)
- 中国(14276)
- 业经(14207)
- 农业经济(10469)
- 企(9535)
- 企业(9535)
- 发(9410)
- 地方(9079)
- 村(8958)
- 农村(8954)
- 制(8289)
- 发展(8250)
- 展(8231)
- 教育(8130)
- 方法(7947)
- 体(7349)
- 策(7097)
- 数学(7073)
- 土地(7041)
- 收入(6985)
- 理论(6981)
- 数学方法(6977)
- 劳(6839)
- 劳动(6839)
- 技术(6802)
- 机构
- 学院(129641)
- 大学(117413)
- 济(49759)
- 经济(48590)
- 农(45872)
- 研究(45181)
- 管理(43931)
- 理学(38005)
- 理学院(37635)
- 管理学(36960)
- 管理学院(36753)
- 农业(34748)
- 中国(33166)
- 科学(27514)
- 业大(27504)
- 京(24006)
- 所(23236)
- 江(22107)
- 中心(21531)
- 农业大学(21150)
- 研究所(20999)
- 财(19943)
- 范(19865)
- 师范(19689)
- 技术(19572)
- 职业(18986)
- 省(17312)
- 业(17023)
- 州(16592)
- 经济管理(15633)
- 基金
- 项目(86447)
- 研究(71693)
- 科学(67676)
- 基金(57528)
- 家(49738)
- 国家(49063)
- 社会(42976)
- 科学基金(40849)
- 社会科(40012)
- 社会科学(40002)
- 省(38981)
- 教育(35274)
- 编号(34142)
- 划(31163)
- 基金项目(30494)
- 农(27945)
- 成果(26325)
- 课题(24545)
- 自然(23196)
- 自然科(22588)
- 自然科学(22583)
- 自然科学基金(22133)
- 发(22068)
- 资助(21316)
- 年(20983)
- 重点(20007)
- 部(19330)
- 性(19146)
- 创(18883)
- 制(18632)
- 期刊
- 济(64475)
- 经济(64475)
- 农(53366)
- 中国(37640)
- 农业(36258)
- 研究(34864)
- 教育(29534)
- 学报(21356)
- 科学(18941)
- 业经(18550)
- 大学(17342)
- 技术(17232)
- 学学(16659)
- 业(16250)
- 职业(14123)
- 融(13951)
- 金融(13951)
- 农业经济(13633)
- 农村(13167)
- 村(13167)
- 财(12761)
- 管理(11458)
- 技术教育(10026)
- 职业技术(10026)
- 职业技术教育(10026)
- 问题(9595)
- 版(9152)
- 农村经济(8837)
- 世界(8110)
- 经济问题(7944)
共检索到201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成涛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实现农民共同富裕面临着多层次、多维度的挑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是:助推实现农业现代化,筑牢农民共同富裕的产业根基;帮助农民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推动农民实现物质富足;加强精神文化教育,推动农民实现精神富有。据此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推动理念更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深度互嵌;加强要素整合,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新;推进培训资源建设,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多元需求;多管齐下,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保障能力。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共同富裕 机理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培 郭俊华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然而共同富裕的实现存在诸多现实梗阻,突出表现为城乡贫富差距难弥合,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机会均等有待提升。推动农民增收既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助推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可以有效促进生产和改善分配,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应加快畅通要素流转、夯实基础支撑、消弭数字鸿沟、紧密利益联结,为产业振兴注入内生动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共建共享共富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短板和弱项在农民农村。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仍有缩小空间,也还需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稳定在合理区间内,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仍有发展空间。对此,中央及有关部门、部分地区已有一些政策安排,但在范围上和内容上还有优化空间。面向2035年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优先向农业农村投入支持的长效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缪仁亮 潘锡泉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凭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优势,为社会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助力缩小社会差距和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共同富裕。浙江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创新实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形成了系列经验。借鉴浙江经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需进一步深化职教改革,明确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为共同富裕保驾护航;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向共同富裕输送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供给,促共同富裕提质增效;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均等,助共同富裕大步向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宝值 黄河啸 章伟江 陈鹏飞 朱奇彪
作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交汇,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蓬勃兴起的数字乡村建设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以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既有缜密严谨的内在逻辑,又有先行实践的现实依据。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上,应从促进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获优质公共服务、共建美好幸福家园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为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乡村 路径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跃 李德龙
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推动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具有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技术技能支撑等功能,是促进农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有效途径。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从外部来看,不被社会认可,普遍受到鄙视和歧视;从内部来看,存在办学定位不清、质量偏低、供给不匹配需求等问题。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应提高认识,以整体性治理思想为指导增加政策供给;明晰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定位;提升质量、以质图强,赢得社会认可和存在感;涵养生态,夯实生存根基,增强发展后劲;适配需求,回应外部变化拓展功能挖掘潜力。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农村职业教育 整体性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庄天慧 邱峰 杨浩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县域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镇,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县域富民产业是能在长期内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其在空间维度、组织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县域富民产业在产业发展端通过凝聚竞争优势提高产业效益;在农民参与端通过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和共享资产收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践中,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仍然面临产业集群培育不足、辐射带动效应不强,产业同质化突出、结构不优,产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不足,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加快培育县域富民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应依托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产经营主体产业支撑能力、持续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关键词:
县域富民产业 农民共同富裕 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农民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浩
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赓续,以新时代发展为现实依据。总体上包括农民和农村两类主体、内容涉及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样态,拓宽社会保障服务覆盖面,持续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
关键词: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鸣 江帆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实践形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与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高度契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具体路径,助力推动农民共同富裕。面对集体经营性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集体补助性收入仍然较低、地区间集体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组织运行和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亟待加强等现存问题,对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未来应重点关注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着力构建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淑梅 张远新
习近平关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生成依据,它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农民共同富裕学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重农富农治农文化,承继于中国共产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思想智慧,立足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是习近平领导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过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核心要义包括战略地位、政治保证、美好图景、发展动力、必由之路和主体力量等诸多方面,具有战略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超越性等理论特质。其重大价值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农民共富思想的理论创新,而且为新时代开创促进农民共富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世界解决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洋 王雪锋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促进共同富裕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能够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开辟农民增收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共同富裕。但在现实运行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共同富裕面临困境,应探索和推广多种稳健经营模式、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队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政策体系。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共同富裕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