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0)
- 2023(11962)
- 2022(10318)
- 2021(9525)
- 2020(8095)
- 2019(18734)
- 2018(18738)
- 2017(35507)
- 2016(20388)
- 2015(23436)
- 2014(23920)
- 2013(23244)
- 2012(21615)
- 2011(19743)
- 2010(20284)
- 2009(18653)
- 2008(18902)
- 2007(17689)
- 2006(15605)
- 2005(14201)
- 学科
- 济(78955)
- 经济(78847)
- 业(61500)
- 管理(55139)
- 农(47573)
- 企(40313)
- 企业(40313)
- 方法(31364)
- 农业(31286)
- 数学(27427)
- 数学方法(27136)
- 中国(23848)
- 财(22568)
- 业经(21935)
- 制(21514)
- 地方(16076)
- 学(15074)
- 体(14829)
- 贸(14527)
- 贸易(14521)
- 理论(14345)
- 易(14148)
- 银(13563)
- 银行(13526)
- 务(13064)
- 财务(13027)
- 财务管理(12976)
- 行(12860)
- 发(12483)
- 技术(12468)
- 机构
- 学院(291268)
- 大学(283993)
- 济(116342)
- 经济(113565)
- 管理(105262)
- 研究(97324)
- 理学(89458)
- 理学院(88475)
- 管理学(86892)
- 管理学院(86359)
- 中国(74625)
- 农(66897)
- 京(59930)
- 科学(59060)
- 财(55974)
- 农业(51504)
- 所(51010)
- 江(48759)
- 业大(48187)
- 中心(46459)
- 研究所(45466)
- 财经(42862)
- 范(39541)
- 师范(39163)
- 经(38554)
- 州(37718)
- 北京(37570)
- 技术(35131)
- 经济学(34912)
- 省(34382)
- 基金
- 项目(183033)
- 科学(142042)
- 研究(140952)
- 基金(127233)
- 家(109549)
- 国家(108426)
- 科学基金(91458)
- 社会(85567)
- 社会科(80478)
- 社会科学(80451)
- 省(75966)
- 教育(68046)
- 基金项目(67673)
- 编号(62324)
- 划(62193)
- 自然(56600)
- 自然科(55155)
- 自然科学(55138)
- 自然科学基金(54142)
- 资助(51252)
- 成果(50923)
- 课题(43930)
- 重点(41810)
- 部(41477)
- 发(40976)
- 制(38691)
- 创(38385)
- 性(37072)
- 农(36294)
- 年(35952)
- 期刊
- 济(139475)
- 经济(139475)
- 研究(85696)
- 中国(69092)
- 农(68987)
- 农业(46268)
- 财(45690)
- 学报(45685)
- 教育(44114)
- 科学(40474)
- 大学(35292)
- 管理(34997)
- 学学(33125)
- 技术(31125)
- 融(29729)
- 金融(29729)
- 业经(28168)
- 业(22893)
- 财经(21346)
- 问题(19513)
- 经济研究(19335)
- 经(18299)
- 职业(17261)
- 版(16667)
- 农村(15414)
- 村(15414)
- 农业经济(14585)
- 技术经济(14369)
- 世界(14343)
- 经济问题(13670)
共检索到451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倩蕾
人的现代化不是自发形成,而是伴随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实现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如何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成为关键问题。探索建立科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内部制度机制和完善外部环境,从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产业发展输送人才。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教育 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风文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文章基于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调查,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在机制、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国家层面的财政保障机制、提升中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等。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学历教育 福建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易雄
实证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面临机制体制建设的问题,需要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工作合力;需要建立培养制度,遵循培养规律;需要强化机制建设,增强培养活力。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养 机制体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晨倩 孙培东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加快构建适用的课程体系,提供系统和专业的课程。要以《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为依据,立足于当地农村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实际,坚持以农民为本、以本土为源、以实用为基的课程构建原则,科学确立课程目标,深入整合课程内容,恰当调整课程结构,继续优化课程评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义晓
随着物流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兴起与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只有通过培养职业农民的现代农业思维模式,创新职业农民培养方式,使农技院校的设置更合理,建立职业准入与考核体系等措施,才能培育出智慧农业所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
智慧农业 现代信息技术 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储德平 杨曌 李泓坛
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微观主体和关键力量。本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双创"战略、全面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四个方面分析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语境,并从文化、技术、经营、政策、生态等角度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内涵,从共享(Sharing)、匹配(Matching)、认同(identity)、学习(Learning)与评估(evaLuating)等五个环节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SMiLe培养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俊玉 史翠林 张丽
实施面向广大农村生源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对其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或转为城镇企业的工人有其重要影响。这种活动即可为国家城镇化转型期的经济发展提供带动力,又为中等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上升空间。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机制,关键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关键词:
新型农民 职业教育 创新 办学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家富 余志刚 崔宁波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农民的职业能力,前提是厘清职业能力的内涵和要求。论文运用DACUM方法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特征、工作职责和任务,从职业理念、能力基本要求和能力强度3个方面构建职业能力框架。本文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具有4个职业特征,承担3项基本职责和26项具体任务,指出新型职业农民须秉持市场导向、绿色生态、健康安全和创新创业的职业理念,具备46项职业基本能力。本研究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课程建设依据,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皮江红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又依赖于职业教育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农村职业教育。将农村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要求,是回应国家政策的需求,是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基本经验的诉求。在培养职业农民的新定位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 农村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向明 尤伟忠 时忠明 束剑华 何钢 夏红 秦建国 肖海明 周军 袁卫明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学院面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瓶颈开展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依托江苏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合作联盟,在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平台,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体制与机制,实施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工程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实施普教成教联动,引入职业标准,构建培养评价反馈体系,科技服务现代农业产业成效显著,经媒体广泛报道,成果示范辐射产生广泛影响,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被多家兄弟院校推广使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武生 巫建华 颜志明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贯彻中央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精神,结合苏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太仓市政府合作,探索出"政府买单、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农学结合、校政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模式,实现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完美衔接。
关键词:
校政合作 新型职业农民 培养模式 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束剑华 李振陆 邬雨刚 刘海明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发挥支撑作用。农业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培养定位,通过推进整体教改,深化产教融合,肩负起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实现农业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葛维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忠宝 闫旭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民现代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在新时代对农民现代化的现实探索。面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亟待解决的诸如城乡发展不平衡、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困难和乡村精神文化待提升等现实问题,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而且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探索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系统性工程,不仅应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夯实社会基础,而且需要对不同农民群众采取精准施教的现代职业培训方式,形成外部保障,同时注意培养农民主体意识,激活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
编者按: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严重制约农业农村发展,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改变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迫切需要加强教育与培训,重点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