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2)
- 2023(7845)
- 2022(6886)
- 2021(6352)
- 2020(5796)
- 2019(13263)
- 2018(13278)
- 2017(25296)
- 2016(14560)
- 2015(16808)
- 2014(17003)
- 2013(16993)
- 2012(16217)
- 2011(14830)
- 2010(14993)
- 2009(14043)
- 2008(14173)
- 2007(13115)
- 2006(11352)
- 2005(10179)
- 学科
- 济(57924)
- 经济(57856)
- 管理(37006)
- 业(35951)
- 企(28290)
- 企业(28290)
- 方法(28271)
- 数学(24808)
- 数学方法(24558)
- 农(17283)
- 中国(15572)
- 财(14982)
- 学(14746)
- 贸(11970)
- 贸易(11967)
- 制(11829)
- 易(11605)
- 地方(11467)
- 业经(11259)
- 农业(10992)
- 银(9560)
- 银行(9506)
- 和(9361)
- 理论(9297)
- 融(9172)
- 金融(9169)
- 务(9052)
- 行(9044)
- 财务(9023)
- 财务管理(8989)
- 机构
- 大学(212664)
- 学院(211129)
- 济(83059)
- 经济(81072)
- 研究(79679)
- 管理(74680)
- 理学(63402)
- 理学院(62583)
- 管理学(61244)
- 管理学院(60874)
- 中国(58770)
- 科学(52687)
- 农(50135)
- 京(47125)
- 所(44633)
- 农业(40656)
- 研究所(40578)
- 业大(38886)
- 财(38206)
- 中心(36289)
- 江(33957)
- 财经(29829)
- 北京(29784)
- 院(27894)
- 范(27162)
- 经(26883)
- 师范(26739)
- 省(26697)
- 州(26461)
- 农业大学(25911)
- 基金
- 项目(139057)
- 科学(105541)
- 基金(97400)
- 研究(95611)
- 家(88713)
- 国家(87983)
- 科学基金(71354)
- 社会(56519)
- 省(56379)
- 社会科(53296)
- 社会科学(53276)
- 基金项目(51333)
- 自然(48461)
- 划(48349)
- 自然科(47291)
- 自然科学(47266)
- 自然科学基金(46442)
- 教育(44818)
- 资助(41239)
- 编号(38957)
- 成果(32776)
- 重点(32737)
- 发(30635)
- 部(30470)
- 计划(29190)
- 课题(28590)
- 创(28456)
- 科研(27543)
- 创新(26750)
- 科技(26503)
共检索到321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士云 王守海 黄忠祥 李成荃 王德正 罗彦长 吴爽
SA是由聚合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选育出的具有2套不育机制的新型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为了解其所配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不育系S和A所配组合的差别,将2个新型粳稻不育系2308SA和2310SA及对照亲本不育系2308S(2308SA亲本)、2310S(2310SA亲本)、2277A(2310SA和2308SA共同亲本)与6个粳稻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组合F1分别在海南省陵水县和安徽省合肥市种植,对F1单株谷重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主要产量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SA与不同的恢复系组配,F1单株谷重不同,不同生态地区,同一组合单株谷重有时差别较大。SA配制的组合F...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守海 杜士云 王德正 李成荃
针对粳型核质互作不育系高温自交结实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低温自交结实的现状,选择BT型核质互作不育系与含有BT型保持基因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通过杂交和回交,使雄性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聚合,育成了粳型光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08SA和2310SA。该不育系的不育性是由两套相互独立的基因系统控制的,分期播种育性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下,雄性光敏核不育隐性纯合基因控制水稻不育性,避免了BT型不育基因因穗期受高温影响而导致不育系自交结实;在长日适温下,水稻不育性由核不育基因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共同控制而表现稳定;在低温(低于光敏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或短日适温(日最高气温<32℃)下,BT型核质互作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志 吴凡 王茂理 龙太康 李发生
研究了两系核不育水稻363S的育性转换规律和育性的遗传。初步认为363S是一个低温诱导的雄性不育,而高温、短日诱导的可育的光温敏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在绵阳6~7月的自然长日下,其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26℃,经12h的短日处理,其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24℃。用恢复系和保持系测定,F1代植株的育性有明显近似野败不育系的恢保关系。F1代前期不育的植株,后期亦表现近似于363S的育性转换
关键词:
水稻,光温敏性,育性转换,遗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仇秀丽 王洪飞 王乃元 李毓 梁康迳
利用4个CMS-FA胞质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3个恢复系,研究不育细胞对11个产量相关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和核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对千粒重和生育期性状表现出显著正效应,对穗颈长性状表现出显著负效应,其他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穗长、穗颈长和生育期等性状的核质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育胞质与核基因的互作使杂种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在株高和穗颈长上得到明显增加;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无不良细胞质效应,不育系可恢复性好,可作为杂交稻育种的优良不育胞质加以利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新 黄建鸿 曾跃辉 魏美娇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对4个籼型不育系和6个光身恢复系配成24个组合的株高等7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光身恢复系的单株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光恢1242>光恢039>明恢259>光恢1240>光恢1243>明恢90,不育系的单株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广抗13A>钱江A>Ⅱ-32A>谷丰A.综合比较其他性状,光恢1242和光恢039是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的父本;广抗13A是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的母本.籼光交组合谷丰A和光恢039、钱江A和光恢1242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效应值较大,组合的单株产量竞争优势表现突出,具有较大利用价值.光身恢复系配组的约4/5组合的单株产量大于对照Ⅱ优明8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春刚 阎喜梅 张福耀 郑晋波 王立新 李培良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新选不育系F4A、356A及目前生产上常用的3个不育系9个恢复系进行了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的分析。株高、穗长、穗茎粗、开花期、穗重、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等8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亲本各性状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准,在全部被研究性状的遗传控制中,加性基因效应占主导地位。5个不育系中,A2F4A在全部8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恢复系8643变在株高、穗重、穗粒重和开花期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
关键词:
高粱,不育系,恢复系,配合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义明 荣英 陶光喜 唐丽君
滇农S-2是以云南地方品种毫干与优良的籼稻品种V20杂交,再用黎明复交,按系统选育程序育成的新质源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在较低温度下雄性败育而较高温下雄性恢复可育的特点。在昆明,不会出现可育性的转变,不育期长达90天以上,育性稳定,对光照长度不敏感,容易找到可靠的繁殖与制种地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育性受一对或二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容易育成新的温敏两系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瑞 于洪柱 徐博 王多伽 徐安凯
【目的】筛选适合与不育系MS-GN杂交的苜蓿品种,以有重点、有目标地加强优良苜蓿品种的选育。【方法】以紫花苜蓿雄性不育系MS-GN为母本,与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我国的优良紫花苜蓿品种为父本配置的15个苜蓿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第1茬牧草初花期的株高、单株分枝数、鲜干草质量等产量性状和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纤维和叶茎比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苜蓿杂交组合间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均有一定差异,组合6×M株高最高,单株分枝数以组合12×M最多,组合15×M和11×M的鲜、干草产量均较高;以俄罗斯引进资源为父本的组合在株高上表现突出,以我国苜蓿品种为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红 洪德林
利用 6个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和 5个粳稻恢复系通过NCⅡ设计 (北卡罗林那设计Ⅱ )共配制 30个组合 ,对亲本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 10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在农艺性状上 ,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30 0 4A、泗稻 10号A和 4 10 8A ,恢复系是 9311和C4 18;品质性状上 ,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 4 0 0 2A、泗稻 10号A、4 0 16A和武育粳 3号A ,恢复系是湘晴、C4 18和HP12 2 ;综合农艺和品质性状 ,30 0 4A、泗稻 10号A和 4 0 0 2A是较优的不育系亲本 ,湘晴、C4 18、HP12 2是较优的恢复系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邦 何强 肖应辉 邓化冰 陈立云
以 C815S 等 6 个不育系与同一父本配组,用 C815S 为母本与不同的恢复系测交,分别用培两优 288,两优培九作对照,观察其 F1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米质等性状优势,并对 C815S 所配组合几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 个同父不同母本组合中 C815S/288 产量的对照优势为 15.31%;C815S 为母本所配组合中产量对照优势的最大值为 33.33%,两者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 C815S 配合力好;C815S所配组合产量平均的对照优势是 5.63%,表明 C815S 的一般配合力很好;C815S 所配组合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芳明 杨正林 查仁明 钟秉强 凌英华 谢戎 刘成元 何光华
为了解早、晚期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性状遗传差异,更好地指导杂交稻生产,本研究分别以9个有代表性的早、晚期恢复系和不育系按NCⅡ设计配制9×9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早、晚期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晚期恢复系除千粒重外的其它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都高于早期恢复系。晚期不育系的5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早期不育系没有差异,总粒数和穗重却明显低于早期不育系。②在产量性状非加性基因互作的利用上,后期恢复系配组的单株产量、不育系配组的单株产量、结实率、总粒数和实粒数等基因间的互作高于早期杂交组合。③早、晚期不育系及恢复系的产量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受环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牟同敏 李春海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 1为母本 ,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 92 15 3为父本进行杂交 ,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 ,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2 3~ 2 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 10 3S。光周期长于 12 .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4℃ ,可以用于制种 ,日平均温度低于 2 3℃ ,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 13.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3℃ ,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 2 3~ 2 4℃ ,耐低温期为 3~ 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 7~ 14d。播始历期为 5 3~ 79d ,主茎叶片数 10 .0~ 12 .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伯群 谭昌华 余国东 张继君 王卫强 杨沛丰 石有明
本试验以3个重庆温光敏不育系,6个恢复系配制的温光型核不育杂交小麦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株高、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粒重5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了亲本性状值与一般配合力的相关、遗传力,以及性状间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亲本株穗数与株粒重的性状水平与其一般配合力存在显著正相关。(2)狭义遗传力在性状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大小顺序为:株穗数(96.87%)>株高(81.57%)>千粒重(53.25%)>株粒重(45.80%)>穗粒数(13.02%)。(3)除株高外,其余4个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与其特殊配合力相关达显著水平。(4)双亲或亲本之一一般配合力高的其特殊配合力的概率也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可金 童存泉 牛运生 许承保 宋国良
对华杂 4号及其不育系 114 1A遗传改良前后的生育特征与产量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改良后的不育系 986A及其F1代华杂 5号在主要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性状等方面均优于不育系 114 1A和华杂 4号 ,尤其是不育系 986A与 114 1A相比在株高、叶片数、分枝数、角果数和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上有了显著提高 ,从而为制种产量高的 986A不育系的应用和华杂 5号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杨仁崔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双列杂交组合F1和部分F2在长日高温和长日中温两种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S、8902S和2877S、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S、8801S和2558S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S和9202S的不育主基因等位,而前6个与后2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则非等位。不育主基因等位的W6154S和9202S杂交F2群体中不育株率100%,而8902S、2877S、培矮64S和2558S间杂交F2群体中有少量可育株出现。不育主基因等位的不育系间杂交F2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225∶3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