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6)
- 2023(12788)
- 2022(11283)
- 2021(10479)
- 2020(8735)
- 2019(20231)
- 2018(20142)
- 2017(38404)
- 2016(20768)
- 2015(23156)
- 2014(22889)
- 2013(22675)
- 2012(20293)
- 2011(18251)
- 2010(17974)
- 2009(16284)
- 2008(15602)
- 2007(13519)
- 2006(11642)
- 2005(9828)
- 学科
- 济(78699)
- 经济(78625)
- 管理(64639)
- 业(62561)
- 企(53966)
- 企业(53966)
- 方法(38683)
- 数学(33335)
- 数学方法(32986)
- 农(21090)
- 中国(20370)
- 财(19545)
- 技术(19532)
- 业经(18961)
- 学(17015)
- 地方(16061)
- 理论(14424)
- 制(14413)
- 农业(14232)
- 和(13321)
- 技术管理(13305)
- 贸(13072)
- 贸易(13063)
- 环境(12816)
- 务(12760)
- 划(12704)
- 财务(12698)
- 财务管理(12679)
- 易(12660)
- 企业财务(12041)
- 机构
- 大学(287560)
- 学院(285966)
- 管理(120731)
- 济(110539)
- 经济(108021)
- 理学(106049)
- 理学院(104924)
- 管理学(103225)
- 管理学院(102708)
- 研究(90341)
- 中国(65916)
- 京(60415)
- 科学(57931)
- 财(48573)
- 农(45032)
- 业大(44756)
- 所(43866)
- 中心(41652)
- 研究所(40479)
- 江(40245)
- 财经(39603)
- 范(37572)
- 北京(37543)
- 师范(37206)
- 经(36114)
- 农业(35243)
- 院(33061)
- 州(33014)
- 经济学(31830)
- 商学(31175)
- 基金
- 项目(205687)
- 科学(162986)
- 研究(150569)
- 基金(149298)
- 家(129822)
- 国家(128726)
- 科学基金(112073)
- 社会(94467)
- 社会科(89590)
- 社会科学(89567)
- 省(82146)
- 基金项目(80889)
- 自然(73954)
- 自然科(72283)
- 自然科学(72269)
- 自然科学基金(71002)
- 教育(69322)
- 划(68309)
- 编号(61180)
- 资助(59974)
- 成果(48359)
- 创(47101)
- 重点(45343)
- 部(44747)
- 发(43359)
- 创新(43158)
- 课题(41826)
- 科研(39251)
- 教育部(38497)
- 大学(38426)
- 期刊
- 济(114911)
- 经济(114911)
- 研究(80395)
- 中国(53579)
- 学报(44757)
- 管理(44404)
- 科学(41897)
- 农(39689)
- 财(35624)
- 教育(34247)
- 大学(34072)
- 学学(31896)
- 农业(28222)
- 技术(26075)
- 融(20941)
- 金融(20941)
- 业经(19873)
- 财经(18117)
- 经济研究(17951)
- 科技(17080)
- 图书(16158)
- 经(15418)
- 业(14887)
- 技术经济(14745)
- 问题(14424)
- 理论(13881)
- 实践(12923)
- 践(12923)
- 现代(12744)
- 版(12582)
共检索到400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帅 陈良华 迟颖颖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厘清新型科研机构创新过程中要素间的耦合作用与反馈关系,映射出人才集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个子系统,构建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以2018—2021年江苏南京市的新型科研机构为样本,通过Vensim软件仿真分析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驱动因素的变动影响效应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质量和科研自主权对新型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人才收益分配对新型科研机构创新总收益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网络关系水平和市场需求匹配系数对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产出与创新总收益均有促进作用。最后,从研发资金投入、人才团队建设、激励机制、对外合作交流和市场机制等方面为科学推进新型科研机构的良好运行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辉 吴荣斌 李顺才
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科技竞争,与高校的知识创新协同是科研机构适应技术变化环境、引领科技领域拓展、促进组织发展的最佳策略。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因其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而不同。以组织知识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包含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及知识创新三项要素的理论模型,并以212家科研机构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各要素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不同知识创新协同模式下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差异性,明确了在与高校知识共享下,科研机构知识创新差异性来源。综合理论研究成果,从提升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的角度,对目前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内容结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晨光
国立科研机构,也称国家科研机构,是指由国家资助或建立,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的科研机构,包括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和部属专业性科研机构。国立科研机构作为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保障公共利益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担负者,是国家的重要科技战略力量,也承载着公众对其履行职能的厚望。因此各国对其所属的国立科研机构的科研绩效评价作为该国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亮雯 李炳超
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科研机构创新过程特征,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协同创新思想和要素,构建一套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20家公益类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对象开展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真实情况,为科研绩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评估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恩德1,2,刘国新1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研发投入方面,研发经费支出与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但研发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政府支持方面,专项补贴和税收减免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绩效均具有积极作用;在组建性质方面,企业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绩效高于事业单位型新型研发机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常路 汪旭立 符正平
以联盟管理、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参与"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单位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声誉、联盟经验和网络中心性三个维度,对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组织声誉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2)联盟经验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组织在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中心性对其联盟经验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4)政府合作对组织在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中心性与其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超 林昕怡 贺俊
“首都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优势突出,在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首都北京”的光环掩盖了“城市北京”的创新能力,北京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对城市层面创新的真实贡献一直未得以测度。本文选取2009—2018年31个省(市)的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识别北京市属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与同类城市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导致“相似的城市不同的创新能力”的外部环境因素。结果显示:(1)剔除国家级科研机构后,北京市属科研机构依然比同类城市具有更高的创新产出绩效;(2)城市宜居水平、高层次人才集聚水平对市属科研机构科研绩效有明显的门槛效应,两者突破门槛值后会显著提升科研绩效;(3)产业结构对市属科研机构科研绩效的门槛效应不稳健。以上结论提醒政策制定者在招才引智的过程中要重视看似非直接的环境因素影响,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关键词:
首都北京 城市北京 创新型城市 科研绩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侯二秀 秦蓉 杨洋 石晶
文章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分析了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内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出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模型。以62个科研团队中498名团队成员为调研对象,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研团队内部协同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在外部协同因素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部分外部协同因素会作用于内部因素,从而产生协同关系,共同作用于团队创新绩效,并在文末提出了提高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科研团队 团队创新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闵剑 曹孟天
本文基于科研成果创新性的角度,设计基于三阶段D EA的科研机构预算拨款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2017年的经验数据对除港澳台外31省份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各省科研机构整体预算的创新绩效水平。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创新科研成果产出效率不高,重产轻质问题突出,且成果的转化受外部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预算拨款 创新绩效评价 三阶段DEA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中瑞 樊杰 孙勇
基于中国科学院1985—2019年合作专利数据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在对专利合作态势以及城市尺度下的合作网络进行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结构洞及其二次项对创新合作网络节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1)中国科学院的专利合作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发展过程呈现三阶段特征,其中企业是最广泛的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从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移趋势较为明显;(2)专利合作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基本形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心,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为顶点的高强度专利合作菱形区域;(3)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倒"U"型关系,而结构洞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U"型关系。研究结论的主要启示为:中国科学院应继续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间的创新合作,并加强跨地区合作、优化创新空间布局,且应注意避免因中心度过高而给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专利 合作网络 中心度 结构洞 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国屏 林菲
深圳在三十年间从"科技沙漠"到"创新绿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它们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理念,采取"科技+产业+资本"的"三位体"乃至"科技+产业+资本+教育"的"四位体"模式,以"国有新制"或"民办公助"方式运营,是创业型科研机构;对于克服科技研发中的"市场失灵"、"组织失灵"、乃至"系统失灵"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新范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莹莹 綦良群 吕希琛
为了探究驱动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深度访谈原始资料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模型饱和度检验过程的循环反复,得出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关键驱动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关系质量、外部环境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是提升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关键驱动因素;企业创新能力是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的直接驱动因素,包括创新决策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柔性生产能力和低碳保障能力五个类属;外部关系质量和外部环境质量既可以直接驱动制造企业低碳创新绩效,也可以通过企业创新能力间接驱动制造企业低碳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峥 梁力军 张梦婉
为深入探究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机理和提升机制,本文基于国内科研机构的实际科研数据,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VENSIM仿真建模工具等,构建了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演进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和敏感性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演进呈现出兼具内在创新与外显创新的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其中内在创新能力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而外显创新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更显著的增长趋势。(2)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放大效应尤为显著,凸显了优化科研环境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科研环境支撑能力在演进后期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这得益于专业学术水平、自主研发水平、团队协助水平等多维变量的协同增强效应。(3)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揭示了科研机构在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潜在的不确定性。此外,尽管科研机构组织能力的提升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但表现出一定滞后性,这可能是因为科研机构组织管理和流程优化后的效应延迟所致。本文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和仿真模型能够有效揭示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和演进规律,旨在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科研机构在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敏 余灵 王慧敏
以中国内地28个省(区、市)高校为研究样本,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战略协同和科技资源配置两个维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变量,探讨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绩效总体偏低且区域异质性较强,人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财力资源配置是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核心条件,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选择存在地区差异,存在包括资源协同配置型、资源内在配置型和人才主导协同型这3条绩效提升路径,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旭 李蓓黎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200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科研机构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现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以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评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结合系统GMM模型,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维度研究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创新、外商投资环境对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科研机构基础科研效率总体偏低,并从东到西呈现递减趋势。为提升我国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效率,需采取完善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投入方式、优化创新人力资本结构和扩大科研机构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程度等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