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4)
- 2023(13714)
- 2022(12040)
- 2021(11435)
- 2020(9598)
- 2019(21895)
- 2018(21827)
- 2017(41669)
- 2016(22947)
- 2015(26041)
- 2014(25321)
- 2013(24369)
- 2012(22060)
- 2011(19820)
- 2010(19924)
- 2009(18065)
- 2008(17508)
- 2007(15382)
- 2006(13393)
- 2005(11443)
- 学科
- 济(87086)
- 经济(87006)
- 管理(68750)
- 业(65759)
- 企(57390)
- 企业(57390)
- 方法(41960)
- 数学(36170)
- 数学方法(35588)
- 中国(23974)
- 农(21834)
- 业经(20227)
- 技术(20007)
- 财(19608)
- 地方(18683)
- 学(18224)
- 理论(17158)
- 制(14764)
- 农业(14652)
- 贸(14460)
- 贸易(14449)
- 和(14412)
- 教育(14241)
- 易(13982)
- 划(13664)
- 环境(13420)
- 技术管理(13361)
- 务(12822)
- 财务(12752)
- 财务管理(12731)
- 机构
- 大学(314396)
- 学院(310788)
- 管理(127752)
- 济(118258)
- 经济(115480)
- 理学(111750)
- 理学院(110451)
- 管理学(108206)
- 管理学院(107625)
- 研究(100357)
- 中国(71697)
- 京(66767)
- 科学(63394)
- 财(51849)
- 所(48523)
- 业大(45747)
- 农(44988)
- 中心(44860)
- 江(44742)
- 研究所(44493)
- 范(43639)
- 师范(43307)
- 财经(42323)
- 北京(42090)
- 经(38451)
- 院(37266)
- 州(36880)
- 农业(34914)
- 师范大学(34798)
- 经济学(33923)
- 基金
- 项目(218287)
- 科学(173237)
- 研究(160983)
- 基金(157535)
- 家(136356)
- 国家(135198)
- 科学基金(117749)
- 社会(100478)
- 社会科(95240)
- 社会科学(95214)
- 省(87198)
- 基金项目(84271)
- 自然(77502)
- 自然科(75790)
- 自然科学(75777)
- 教育(75741)
- 自然科学基金(74372)
- 划(72856)
- 编号(66008)
- 资助(64331)
- 成果(53292)
- 创(48915)
- 重点(48449)
- 部(47322)
- 课题(46275)
- 发(46039)
- 创新(44822)
- 大学(42001)
- 项目编号(41196)
- 科研(41179)
- 期刊
- 济(126377)
- 经济(126377)
- 研究(91482)
- 中国(60612)
- 管理(48507)
- 学报(46920)
- 教育(45337)
- 科学(44351)
- 农(40382)
- 财(37404)
- 大学(36636)
- 学学(33183)
- 技术(28724)
- 农业(28710)
- 融(22331)
- 金融(22331)
- 业经(21602)
- 经济研究(19978)
- 财经(19444)
- 图书(18869)
- 科技(17711)
- 经(16518)
- 技术经济(16062)
- 问题(15899)
- 业(15400)
- 理论(14659)
- 现代(14277)
- 策(13884)
- 统计(13817)
- 实践(13615)
共检索到446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许日华 乐传永
推进科技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是传统研究型大学自诞生以来的重要办学使命。传统研究型大学在贡献了巨大力量的同时,也由于其相对封闭的院系结构和单一的常规科学范式,而愈发不适应晚近新兴科学所呈现的交叉、融合、渗透的特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兴起,尽管为走出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困境做出了实践探索,但仍有较大的优化和创新空间。从构造新型研究型大学理想的战略空间上看,它们应在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应对全球现代风险等方面确立办学使命,整体型构交叉融合创新范式,同步推进新兴科技重大创新突破和防范由此带来的创新风险。为适应这种转变,新型研究型大学需要从外部引入复杂治理模式,从内部引入简约治理模式,以架构其办学治理体系,把先人后事、战略协奏、求同与存异作为追求卓越办学的重要路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应博 周立 何建坤
基于创新型国家的特征,文章阐述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内涵、基本方式以及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表现。最后提出了促进研究型大学国际技术转移的建议。
关键词:
国际技术转移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国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杰 蔡三发 郑高明 陈旭琪 潘茂波
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成为当下高等教育实现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目标的新突破点。基于我国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从系统科学论视角出发分析新型研究型大学在科研、教学以及社会服务三方面所展开的组织创新,并从投入、过程、产出以及环境支持四方面提出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保障策略,以期为国家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型研究型大学 组织创新 质量保障 中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顾秉林
各国研究型大学虽各具特色,但创新是研究型大学共同具备的普遍特征。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变期,我国的研究型大学惟有立足国情,勇于创新,才能开创发展的新局面。结合清华大学的实际,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努力方向和基本措施。
关键词:
创新 发展 研究型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澄宇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引发的重大创新导致全球的生产力发生了根本变革,从而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现在,全球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这些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主动权。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江莹,龚岚
本文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和知识创新的含义,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源头作用,并探讨了其成因,以期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知识创新 源头作用 优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展涛
当前,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大学使命偏失、培养制度低效、批判精神孱弱、教育目的异化等问题。直面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应在秉持社会责任为先、育人使命为本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探索研究型大学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民族中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要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上述目标的实现,都与人才培养直接相关。忽视了人才培养,也就忽视了大学的使命。如何正视现实,勇于探索,全面担当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这既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也是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志军 张必涛
四川大学突出办学特色,明确发展定位和办学目标,发扬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为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一流大学 研究型大学 发展定位 战略定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红
新型研究型大学继承了研究型大学的某些基因,但又具有研究型大学之外的创新输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国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已表现出不同于既有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和发展样态,但在某些方面也体现出发展空间的有限性。在讨论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兴起的条件后,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三维创新:一是国家重大利益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需求;二是高等教育体制特别是办学体制要给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不断提供创新的体制保障;三是从组织基础、权力基础、资源基础等方面提出使新型研究型大学得以持续发展的创新的运行机制。最后强调,新型研究型大学要能够存活下去、持续发展且兴旺发达,必须依赖于整体社会建构起由需求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所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生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研究型大学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不同的国家对此问题关注的角度有所不同。在北美,对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更多关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和大学内部学术组织的变革,以及相关变革对大学带来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而中国的研究更多关注研究大学的战略规划和如何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崛起确实引发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对传统大学学术观念的反思、大学与研究应用的关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等等。本组论文关注学术文化的变迁对传统大学的观念和组织的影响。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对传统大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大学建设与发展向更有商业价值的应用研究倾斜,而忽略了人才培养的功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岩芳 袁永久
揭示面向知识创新的研究型大学知识整合机理,发现其内在规律对于知识整合效果的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知识创新导向的研究型大学知识整合内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中的知识整合具有适应融转机理、协同互补机理、动态择优机理、协调控制机理及自组织演化机理。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知识创新 知识整合 机理研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新艳
从合作关系建立、用户信息环境构建、信息素养联合培养、嵌入式学科情报研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个性化服务的途径,提出了通过优化学科馆员工作团队和分工协作机制深化学科馆员服务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
学科馆员 个性化服务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青 张云 应飚
加强研究型大学创新性科研团队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举措。目前,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缺乏统一学术带头人,团队构成结构单一,忽视团队文化建设等内部要素问题;也在人事聘用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科研绩效评估制度等外部环境上存在不利于团队合作的情况。相应的,创新性科研团队建设在加强学术带头人培养,构建合理研究梯队,建立灵活的人事聘用制度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 科研团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速进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适应,准确把握大学发展和创新的方向,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努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这是大学的光荣使命和应尽职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