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5)
- 2023(14292)
- 2022(12414)
- 2021(11435)
- 2020(9757)
- 2019(22002)
- 2018(21687)
- 2017(42129)
- 2016(22776)
- 2015(25266)
- 2014(24805)
- 2013(24590)
- 2012(22055)
- 2011(19950)
- 2010(19606)
- 2009(17877)
- 2008(17388)
- 2007(14985)
- 2006(12923)
- 2005(10854)
- 学科
- 济(89191)
- 经济(89083)
- 管理(69534)
- 业(67000)
- 企(55679)
- 企业(55679)
- 方法(45824)
- 数学(40217)
- 数学方法(39862)
- 农(24892)
- 财(22698)
- 中国(21950)
- 学(20187)
- 业经(20147)
- 贸(17466)
- 贸易(17461)
- 易(16939)
- 农业(16794)
- 地方(16790)
- 技术(15682)
- 制(15046)
- 务(14995)
- 财务(14934)
- 财务管理(14908)
- 企业财务(14160)
- 理论(14117)
- 和(14007)
- 环境(13816)
- 划(12888)
- 银(12442)
- 机构
- 大学(324449)
- 学院(321442)
- 管理(132681)
- 济(126194)
- 经济(123580)
- 理学(117038)
- 理学院(115813)
- 管理学(113893)
- 管理学院(113334)
- 研究(103593)
- 中国(74241)
- 京(67726)
- 科学(67063)
- 农(58355)
- 财(54810)
- 业大(54083)
- 所(51522)
- 研究所(47732)
- 中心(47287)
- 农业(46252)
- 财经(45788)
- 江(44252)
- 经(41910)
- 北京(41763)
- 范(40598)
- 师范(40088)
- 经济学(37545)
- 院(37352)
- 州(36219)
- 经济管理(34968)
- 基金
- 项目(233673)
- 科学(183582)
- 基金(171421)
- 研究(164798)
- 家(151594)
- 国家(150381)
- 科学基金(129319)
- 社会(104773)
- 社会科(99426)
- 社会科学(99402)
- 基金项目(92044)
- 省(91024)
- 自然(86880)
- 自然科(84911)
- 自然科学(84886)
- 自然科学基金(83410)
- 划(77109)
- 教育(74954)
- 资助(70096)
- 编号(66005)
- 重点(51813)
- 成果(51329)
- 部(51098)
- 创(49164)
- 发(48835)
- 创新(45841)
- 科研(45310)
- 课题(44016)
- 计划(43692)
- 教育部(43607)
- 期刊
- 济(126168)
- 经济(126168)
- 研究(86918)
- 学报(57955)
- 中国(53521)
- 农(51320)
- 科学(50173)
- 管理(45158)
- 大学(42837)
- 学学(40604)
- 财(39594)
- 农业(35264)
- 教育(30653)
- 技术(25836)
- 融(23875)
- 金融(23875)
- 业经(22170)
- 财经(21700)
- 经济研究(21008)
- 经(18377)
- 业(18164)
- 图书(17632)
- 科技(17185)
- 问题(16750)
- 版(15804)
- 理论(15510)
- 业大(15444)
- 技术经济(15316)
- 商业(15009)
- 实践(14323)
共检索到439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志宏 乔贵鸿 许小颖 许娅楠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通证激励正以其共享、自治的特点改变着在线社区知识共享生态链。为了研究区块链通证对社区知识共享的激励效果,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以基于区块链通证激励的新型知识社区为研究对象,从用户子系统、知识子系统和通证子系统三个部分出发,构建新型社区知识共享通证激励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Steemit社区进行了仿真模拟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模型对新型社区中用户知识共享受通证激励影响的模拟效果较好,用户知识共享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通证激励规则中参数的变化对社区知识共享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对新型社区的知识管理和社区治理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社区高质量知识的涌现和创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唐洪婷 李志宏 张延林 何家豪
传统的知识社区中常常存在知识共享质量低、知识激励不足等问题。基于区块链通证激励的新型知识社区的出现,为在线知识激励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通证的激励作用尚不明确。为此,本文以Steemit社区为研究对象,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处理多变量动态关系的能力,对知识社区中通证奖励的激励效果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通证奖励对社区中用户的知识共享质量具有正向影响,对知识共享数量具有负向影响;而相较于用户间的社交互动,通证激励对用户的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更小。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分析了主要原因并对区块链知识社区的通证设计及知识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静 郭伟 王磊 赵楠 石丽雯 安蔚瑾
网络产品社区中以用户发帖、评论为代表的深度交互行为是快速认知新产品知识并传播扩散的动力源泉。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依托小米社区论坛手机产品板块,采用数据挖掘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具有典型交互行为特征用户的发帖数量与质量角度,研究用户交互对产品知识认知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户发帖作为响应社区活动的特殊评论形式,其发帖数量对扩散有显著正向影响;发帖题目长度对扩散有显著负向影响;过长或过短的发帖内容长度都会对扩散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新帖发布者的发帖内容平均长度与用户社交行为习惯相吻合,简要少量的信息能够有效激励用户的高频次交互。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社区针对典型交互行为特征用户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促进社区新产品推广并使用户快速形成产品认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尚英 曹子涵 陈冬林 聂规划 陈秋阳
过高的初始投资和维护成本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间天然竞争关系限制区块链广泛应用及数据共享平台发展。通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数据共享策略进行演化博弈分析,构建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的数据共享动态激励机制。针对产业数据共享现状,于博弈模型中引入区块链投资维护成本、数据竞争成本及激励成本/收益3个影响因素,通过复制动态方程分析组织间数据共享演化稳定策略。设计数据共享激励规则,并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动态调整激励成本/收益,鼓励服务组织积极参与数据共享。结果表明:当服务组织接受符合数据共享策略条件的激励收益后,数据共享参与者比例最终达到饱和,且激励收益越大,趋近饱和状态的速度越快;针对不同数据共享策略的激励成本不仅有效增加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参与数据共享的意愿,且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数据共享平台带来额外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娜利 沈如逸 肖剑 张庆
文章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客户知识特点分别构建了对称信息条件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不同风险偏好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模型。研究发现,零售商共享客户知识的程度不依赖于所属博弈阶段,而依赖于其大数据客户知识共享成本,这时,提高收益共享比例对大数据知识共享的边际作用递增;共享过程中,信息对称条件下,知识共享激励合同可达到帕累托最优,制造商若需长期合作,应选择风险中性的零售商;若其偏好短期合作,则风险规避的零售商优于风险中性的零售商。
关键词:
大数据 客户知识 知识共享 激励合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施涛 姜亦珂
文章基于回答特征将学术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分为两类(复制型、创作型),结合自我决定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知识贡献行为决策模型,分析内外在激励政策对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在激励能够大幅度提升用户复制型回答的数量,但会减少创作型回答的数量;内在激励能够有效促进创作型回答,提高学术虚拟社区的回答质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蕤
文章首先建立起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体系,提出从拓展虚拟社区技术平台、完善虚拟社区基本功能、建立虚拟社区内部规则、创造虚拟社区文化氛围4种途径构建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激励机制;进而构建虚拟社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揭示自我效能、个人结果预期、社区导向结果预期、关系、护面子、争面子因素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关系,选择小木虫论坛管理版进行实证研究,讨论验证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
虚拟社区 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昌平 万莉
本文采用综合视角从个人(自我效能、个人结果预期)、情境(互惠规范、信任)、知识(知识质量、知识增长)、成员行为(知识贡献行为、知识搜寻行为、知识利用、社区忠诚度)四个维度构建虚拟知识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虚拟知识社区中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关键因素以及知识共享行为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社区忠诚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虚拟社区 用户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方刚 王家辉
为探究区块链技术对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影响,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协同创新知识共享系统模型,分析区块链技术特性对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Steemit区块链网络社区,基于现实数据构建知识共享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构建全新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通过营造去信任化的知识共享环境、提升协同创新伙伴异质性,推动协同创新知识共享进程,提升知识共享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
区块链 协同创新 知识共享 系统动力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轶 曹启龙 毛良虎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轶 曹启龙 毛良虎
基于对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结合激励理论、社会偏好理论、互惠理论以及公平理论等多种理论,从激励的视角研究了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及其调节作用。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法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知识隐匿与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考虑科研团队成员不同异质性的条件下,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高度的稳健性。在考虑到激励因子时,内部激励具有比外部激励更强的激励效果,即内部激励更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在调节效应方面,总体而言,激励能够抑制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隐匿行为,增强高校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自我效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子慧
信息经济时代,数据挖掘已成制造性企业发现客户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对客户资源实施数据挖掘,促进企业与客户的知识共享与激励,才能实现客户知识转化,促成"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转化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文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客户信息的关联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模型法确定客户知识权重,进而构建企业客户效益模型,实现企业客户布局最优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莹莹 陈建斌 程宝栋
在线知识社区的激励体系包括社会化措施和市场化措施,不同激励措施如何组合可推动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研究在线知识社区用户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的平台激励组态,能够为平台更好地激励用户参与、推动在线知识社区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市场化激励和社会化激励两个维度,分析六种平台激励措施驱动用户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表明,平台激励体系的六个因素均不构成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的单一必要条件。知识资本增值的平台激励组态路径有四类,分别为技能提升型、社区交流驱动型、社会化激励主导型和市场社会共驱型。社会资本增值的平台激励组态路径有两类,分别为现金收益敏感型和虚拟货币敏感型。研究发现,社会认同、社区声誉和技能培训在知识生产激励中发挥重要作用;近30%的用户可能基于纯粹经济收益参与知识生产,其中可能存在所谓的“薅羊毛”行为;社区交流是社会资本增值的核心存在条件,辅以技能培训和虚拟货币激励,可以显著促进社会资本增值。由此,平台不仅应重视高水平知识生产者的激励,还应重视普通用户和知识寻求者的激励,并根据用户不同的心理需求,综合应用社会化激励和市场化激励手段。同时,可建立相应的用户行为识别机制,及时从平台规则、激励体系等方面做出调整,推动在线知识社区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斐斐
知识管理作为人们对于知识的一种全面的视角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找到了巨大的现实应用。在对显性知识合理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知识共享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目标。本文重点从文化、激励方式和内部沟通机制等方面讨论如何最大程度地鼓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和交流,着重从非物质的因素中寻找推动知识共享的途径和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楠 张士凯 赵雨柔 陈劲
用户知识共享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外部来源,而领先用户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在线社区情境下,本文探讨了用户的领先用户特征和知识共享水平(质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用户社会资本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线社区中,用户的领先用户特征对知识共享水平存在显著正向作用;用户社会资本在领先用户特征和知识共享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用户社会资本对知识共享质量的作用更显著;用户自我效能正向调节了领先用户特征和知识共享水平之间的关系,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数量的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领先用户 知识共享 社会资本 自我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