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83)
2023(19886)
2022(17029)
2021(15836)
2020(13271)
2019(30174)
2018(29888)
2017(57398)
2016(31645)
2015(35308)
2014(35084)
2013(34332)
2012(31492)
2011(28307)
2010(28052)
2009(25688)
2008(24774)
2007(21924)
2006(19416)
2005(16483)
作者
(92445)
(77386)
(76706)
(73169)
(48831)
(37260)
(34590)
(30575)
(29527)
(27469)
(26248)
(26224)
(24679)
(24381)
(23952)
(23737)
(23301)
(22744)
(22168)
(22117)
(19517)
(19067)
(18936)
(17869)
(17469)
(17172)
(17096)
(17084)
(15713)
(15424)
学科
(123655)
经济(123515)
(86775)
管理(83805)
(64416)
企业(64416)
方法(54293)
(51324)
数学(47660)
数学方法(47044)
农业(34050)
中国(32636)
(31222)
业经(30206)
(28088)
地方(27887)
(24228)
(21851)
贸易(21840)
(21194)
理论(19367)
技术(19159)
环境(19026)
(18521)
银行(18440)
(18284)
财务(18201)
财务管理(18162)
(18015)
(17588)
机构
学院(438775)
大学(434729)
(171543)
管理(168878)
经济(167852)
研究(149386)
理学(146782)
理学院(145117)
管理学(142275)
管理学院(141502)
中国(110771)
科学(97255)
(94961)
(91853)
(77493)
(76415)
业大(76230)
农业(73854)
研究所(70127)
中心(69378)
(68440)
财经(61822)
(57120)
北京(56453)
(56450)
师范(56387)
(53922)
(52769)
(51250)
经济学(50571)
基金
项目(309393)
科学(240607)
基金(221899)
研究(220624)
(196732)
国家(195051)
科学基金(165320)
社会(137526)
社会科(129897)
社会科学(129860)
(124448)
基金项目(117969)
自然(109474)
自然科(106862)
自然科学(106828)
自然科学基金(104871)
(103494)
教育(101092)
资助(90700)
编号(90136)
成果(71664)
重点(69863)
(66837)
(66772)
(64064)
课题(62458)
创新(59864)
科研(59852)
计划(58107)
大学(56363)
期刊
(189081)
经济(189081)
研究(123453)
(91793)
中国(85116)
学报(80923)
科学(69625)
农业(61811)
大学(60355)
管理(58632)
(57618)
学学(57607)
教育(46830)
(38086)
金融(38086)
技术(37475)
业经(36917)
(30408)
财经(28900)
经济研究(28544)
问题(25925)
(24756)
(24128)
业大(22739)
科技(22587)
图书(20246)
资源(20152)
技术经济(20078)
统计(19332)
理论(19101)
共检索到640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铭昊  刘强  吴伟光  高一江  潘灵强  周凯  秋植炜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其对促进小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小农的调查数据,从转移就业效应、工资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3个方面进行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收入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带动作用"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直接增收效果分别为73.2%和126.8%,工资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7.3%和120.4%,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6.6%和120.9%;(2)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示范作用"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1.5%和3.3%,工资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7.5%和9.6%,技术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8.2%和9.2%;(3)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直接影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的影响效应分别为12.9%和9.2%。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鼓励和引导小农参加各种形式的林业经营组织,构建并完善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和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2)强化林业技术培训和小农受教育程度,提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3)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伟光  王美兰  卢峰  熊立春  
准确评估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缩小山区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531户农村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参与不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不同经营规模和不同经营结构农户的增收效果进行量化识别与对比。结果表明:(1)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能够显著促进家庭增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分别能带来77.7%的家庭总收入、109.8%的非林收入和107.5%的林业收入。(2)农户参与不同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益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大户和林业专业合作社。(3)从农户经营规模和经营结构异质性来看,“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的农户、经济林类农户参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来的增收效果更为明显。文章提出政府应加大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林业专业大户和林业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林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户适度扩大林地经营规模,从而提高其参与林业经营主体过程中的增收效应;继续完善农户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柯水发  王亚  孔祥智  崔海兴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和推动下,在农村发展、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激励、市场环境保障等因素影响下,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具有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等四大特征。文章具体分析了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特征和发展状况,并总结了各地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一些相关经验,如部门重视、政策支持、产业扶持、完善的服务体系建设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王亚  孔祥智  崔海兴  
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仍存在着经营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营理念有待提升、经营管理不规范、林权抵押贷款难、林地流转不规范、经营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因此,提出了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林业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林业融资体系、规范林地流转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骆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掌握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11个县27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调查样本,重点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表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建议。调查显示,九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强烈,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获得程度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人信用度、受教育程度、经营期限、毛收入水平、贷款经历对信贷匹配程度起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丹  张俊飚  王雅鹏  
[目的]随着农业资源日益稀缺、环境污染约束趋紧、传统增收动力逐渐减弱,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为尤为重要的议题。已有不少研究从多角度论证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得增收,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对收入增长影响的内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揭示。探究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行为产生增收效应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将有助于激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方法]文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动态能力—增收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并引入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以湖北省58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实证结果显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对电子商务应用的动态能力、增收效应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动态能力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与增收效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动态性对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呈现正向调节。[结论]应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动态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电子商务适应化"水平,以充分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增收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美兰  
文章论述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概念、分类、存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关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增收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几点不足,并提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这类主体的促农增收作用,充分挖掘林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明亮  叶银龙  殷斯霞  陈沈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解决农民融资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破解农民贷款难的有效手段。浙江丽水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市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并取得积极进展,本文对全市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未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具有较大空间,但需要在配套机制等方面继续健全完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育霞  李桦  杨扬  董理  
文章基于浙江、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商品林经营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可得性普遍较低;在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中,各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可得性均受到是否是合作社社员、是否有林业补贴、林地规模、林地管护次数和林区道路质量的显著正向影响;而经营经济林为主和经营用材林为主的农户还受到非农收入占比、林地到家距离和村庄到加工厂的距离的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户主文化程度、是否是党员、家庭社会关系对农户接受林业社会化服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调动集体林区农户营林积极性,应继续完善林权改革配套服务措施,提高服务可得性和实用性,并有效发挥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建立和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扬  李桦  薛彩霞  
林业管护是提高集体林生产力和蓄积量的关键。本文利用南方集体林区浙江、江西两省766份农户调研数据,分别运用负二项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产权安全对农户林业管护次数、管护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事实产权安全对农户林业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而感知产权安全则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事实产权安全程度的提高明显强化了感知产权安全对农户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的正向激励,且与没有林权证和部分林地有林权证的农户相比,对于所有林地都有林权证的农户,其较高的感知产权安全会显著提高林业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因此,为调动林区农户林业管护积极性,应继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完善确权颁证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关注农户产权安全主观评价,着力提高林地产权安全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殷斯霞   王哲中   王卉如   留千惠   刘博见   陈俊见   边玮晶   吴晨燕  
提升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平,事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丽水市56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走访,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从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扩大有效金融需求、加快配套机制建设、强化政策引导作用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向黎  石道金  许宇鹏  
基于浙江省林业厅的统计数据,研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林权抵押贷款的现状。结果表明:林业金融资本不足是浙江省林业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作为融资工具的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着部门管理机制不健全、林地流转不畅通、保险机制不健全、评估机构专业化欠缺、担保机构不完善以及扶持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建议:提升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的配套服务机构;加强林业产业政策环境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世祯   马紫媛   戴永务  
对传统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盘活林业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可将交易成本分为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模式分为市场反哺型、结构调整型和协同发展型3种类型。克服新型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制约,提升数字化赋能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对林业的数字化扶持,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促进林业转型升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幸良  邵永同  
本研究就集体林产权安排、林农增收之间关系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江西武宁县的问卷调研数据,借助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承包到户对林农自愿经营有正向影响,林农自愿经营对收入增长也存在着正向影响,林权制度对林农收入增长有间接影响;林农自愿经营在林权制度与林农收入增长中起着明显的中介效应;政策的稳定性、林农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对林农经营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因此,林权制度改革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林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他们的林业经营意愿,从而促进林农的收入增长,使林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慧琦  郑晶  
作为林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林下经济在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林农增产增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现有研究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林下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新型林业经济主体视角下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作为高效的林业组织形式,有力的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以福建省为例,在对福建省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视角下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着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低、不同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之间各自为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视角下福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促进福建省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培育新型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加强各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体系建设,做好风险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