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1)
2023(6849)
2022(5742)
2021(5433)
2020(4669)
2019(10246)
2018(10312)
2017(18002)
2016(10301)
2015(11723)
2014(11203)
2013(10557)
2012(9480)
2011(8419)
2010(8966)
2009(8396)
2008(8552)
2007(8167)
2006(7543)
2005(6885)
作者
(26923)
(22502)
(22263)
(21045)
(14434)
(10591)
(10074)
(8550)
(8476)
(8296)
(7667)
(7544)
(7329)
(7303)
(6831)
(6785)
(6700)
(6641)
(6583)
(6555)
(5825)
(5551)
(5498)
(5343)
(5141)
(5114)
(5030)
(4909)
(4588)
(4512)
学科
管理(45078)
(39615)
(37181)
企业(37181)
(27750)
经济(27716)
技术(15327)
(12479)
技术管理(11537)
中国(11093)
(10734)
理论(9882)
业经(9645)
方法(9320)
(9074)
(8495)
财务(8459)
财务管理(8435)
(8368)
银行(8350)
企业财务(7996)
(7861)
教育(7848)
(7602)
(7545)
教学(7163)
人事(6567)
人事管理(6566)
经营(6490)
地方(6443)
机构
学院(129456)
大学(127927)
管理(54569)
(46424)
经济(44921)
理学(43798)
理学院(43356)
管理学(42797)
管理学院(42500)
研究(39939)
中国(34091)
(27930)
(26191)
(24916)
科学(22945)
中心(20767)
(19801)
(19125)
财经(18333)
北京(17890)
(17768)
师范(17613)
技术(17392)
(17232)
研究所(16690)
(16669)
(16397)
业大(15914)
职业(14834)
(14701)
基金
项目(78413)
研究(63192)
科学(62054)
基金(52945)
(44746)
国家(44242)
科学基金(39176)
社会(37703)
社会科(35580)
社会科学(35571)
(34191)
教育(31393)
基金项目(27793)
(27463)
编号(26957)
自然(24122)
自然科(23642)
自然科学(23638)
自然科学基金(23255)
(23113)
成果(23034)
资助(20423)
课题(20411)
创新(20384)
重点(17726)
(17242)
项目编号(17019)
(16632)
(16389)
规划(16075)
期刊
(61658)
经济(61658)
研究(42431)
中国(40598)
教育(28135)
管理(27982)
(24015)
技术(16479)
(16131)
金融(16131)
学报(16021)
科学(15917)
(15885)
大学(12976)
学学(11245)
图书(10742)
业经(10146)
农业(10093)
财经(9305)
科技(9104)
职业(9078)
(8632)
论坛(8632)
书馆(8202)
图书馆(8202)
(8175)
经济研究(8100)
会计(8002)
(7927)
技术经济(7782)
共检索到227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敏  
本文尝试基于国内智库人才培养管理现状,思考和探讨智库人才素质需求及其培养路径,从而提出新型智库人才培养管理创新对策。建议国内智库通过改善人才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养管理运营人才、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激活智库内生动力并最大限度整合外部资源,有力提升智库人才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辉菲  刘佐菁  陈敏  陈杰  
通过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国内外的智库及智库人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目前我国智库人才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智库人才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工作经历等相对单一;第二,智库人才配置上缺少明确分工设置;第三,缺少智库人才的培养机制及交流平台;第四,智库人才聘用机制不够灵活。结合国内外智库人才配置情况,提出六点建议:(1)优化智库人才结构,建立具体分工机制;(2)打造学科专业多样化的智库人才队伍;(3)搭建人才交流平台;(4)创新智库人才管理机制及聘任机制;(5)完善智库人才评价体系;(6)设立知识库等专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雪文  
转型期地方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科研生态环境较差,不利于创新型专业人才成长;引进人才自主权较弱,人才理念机制有较多障碍;人才激励机制匮乏,压制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足,无法承担服务地方经济责任;创新型人才发展空间有限,无法长期留住优秀人才的问题。在深入分析转型期地方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科研生态环境,培植创新应用型人才队伍,完善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培养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拓展创新型人才的事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地方院校转型期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活力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智林  
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一项简单的单项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着眼于整个培育系统的建立和创新。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与根基。创新型人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使创新观念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环境。首先,创新人才成长与生存需要全社会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创新观念,形成重视创新活动、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成果、宽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展涛  
当前,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大学使命偏失、培养制度低效、批判精神孱弱、教育目的异化等问题。直面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应在秉持社会责任为先、育人使命为本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探索研究型大学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民族中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菱蓉  
互联网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是较之以往各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只有准确地把握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有效互动、集成服务的思维特点,充分把握学生发展需要、设计多元化教育体系、汇集社会各方资源,打造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全新创新型人才系统平台,才能很好地将这些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冲击转换为高效塑造创新型人才的源动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霍月红  张莹  
随着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大学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核和智能发动机,尤其是创业型大学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带动和辐射作用更加凸显。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作用会越来越大。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词,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借鉴国外创业型大学的经验,探索我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建国  
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本源是健全人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是创新人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创造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评价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佘国平  
2004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基本实现上海教育现代化的决策。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上海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晓玉  
我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交往已经从经济、政治层面扩展到教育层面。实现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战略已成为我国与西方国家达成深化交流合作的突破口。而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则是这个实践战略的关键点。本文在合理界定国际人才涵义的前提下,立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针对如何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国际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实践和研究,力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国际化进程的深化培养出大量的创新国际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首要任务。在持续数年的高等教育规模大扩张之后,高等教育发展在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厦门大学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子。我们的思考与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明确人才培养工作思路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向玉  徐前权  胡艳华  
案例教学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被广泛采用。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可以让大学生理解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正确看待和理性分析社会问题,掌握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后的常见纠纷处理方法。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案例教学在案例来源归纳、社会热点问题剖析、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应统筹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发建设案例数据库、培养双师型优秀师资队伍和实现授课师资队伍跨院系流动等方式逐步解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首要任务。在持续数年的高等教育规模大扩张之后,高等教育发展在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厦门大学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子。我们的思考与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晓晴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同时,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战略要求,是高等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高校应该正确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努力在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十八大提出,要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期以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是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各项指标上,中国的"人才驱动创新"这一指标仅为5.89,远远落后于德国(9.47)、美国(8.94)、日本(8.14)等发达国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把创新驱动作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根本原则。根据这一规划,增强产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