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7)
- 2023(11628)
- 2022(8952)
- 2021(8009)
- 2020(6584)
- 2019(15113)
- 2018(14339)
- 2017(28026)
- 2016(14756)
- 2015(16470)
- 2014(15950)
- 2013(16426)
- 2012(15715)
- 2011(14272)
- 2010(14121)
- 2009(13022)
- 2008(12801)
- 2007(11192)
- 2006(9810)
- 2005(9040)
- 学科
- 济(81344)
- 经济(81280)
- 业(40721)
- 管理(39752)
- 方法(34687)
- 数学(31654)
- 数学方法(31532)
- 企(31134)
- 企业(31134)
- 中国(23247)
- 农(20869)
- 业经(19894)
- 财(17063)
- 产业(16043)
- 地方(16009)
- 贸(15594)
- 贸易(15582)
- 易(15149)
- 制(14451)
- 农业(13821)
- 融(12085)
- 金融(12085)
- 银(11510)
- 银行(11490)
- 行(11112)
- 学(11104)
- 技术(10539)
- 体(10373)
- 发(10106)
- 信息(10050)
- 机构
- 大学(219363)
- 学院(216009)
- 济(108284)
- 经济(106777)
- 管理(84505)
- 研究(80154)
- 理学(72954)
- 理学院(72192)
- 管理学(71478)
- 管理学院(71054)
- 中国(62603)
- 财(47572)
- 京(47017)
- 科学(42844)
- 所(38388)
- 财经(38286)
- 经济学(36716)
- 中心(36284)
- 经(35290)
- 研究所(34772)
- 经济学院(33433)
- 农(33046)
- 江(30409)
- 北京(30309)
- 院(29068)
- 财经大学(28875)
- 业大(28070)
- 范(26782)
- 师范(26550)
- 农业(25739)
- 基金
- 项目(146945)
- 科学(118684)
- 基金(111641)
- 研究(109743)
- 家(96905)
- 国家(96190)
- 科学基金(83049)
- 社会(76109)
- 社会科(72687)
- 社会科学(72673)
- 基金项目(57841)
- 省(52657)
- 自然(49451)
- 自然科(48358)
- 自然科学(48343)
- 教育(48109)
- 自然科学基金(47608)
- 资助(45798)
- 划(45647)
- 编号(40947)
- 部(35181)
- 国家社会(34136)
- 发(33733)
- 重点(33151)
- 成果(32984)
- 创(30996)
- 教育部(30825)
- 中国(30325)
- 人文(29478)
- 创新(29189)
共检索到328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玉梅 赵欣灏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消费升级效应,剖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机理,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不稳健,消费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城市异质性,在沿海城市和大中规模城市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对更好地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孙艺鸣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会给对外贸易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本文从技术扩散视角出发,在贸易环节、竞争条件与要素流动的三维分析框架下阐释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对外贸易升级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于互联网应用水平而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对外贸易升级过程中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之后依然成立。第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能够通过技术扩散效应推动对外贸易升级,尤其是在贸易环节的组织与要素流动的加速两个方面更为突出。第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对外贸易升级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长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本城市对外贸易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第四,上述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和城市异质性,尤其是2012年以后这一正向作用得到明显强化,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一正向激励也更为显著。
关键词: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对外贸易升级 技术扩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海玲 屈田雨
基于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其次将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的策略互动行为纳入分析框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的策略互动行为呈现良性竞争,环境规制发挥正向溢出作用,在推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更大地推动了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存在门槛效应,整体上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呈现为“U型”发展态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敏
土地要素作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之一,其合理配置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至关重要。但工业用地和商服用地的出让方式及定价方式的差异,造成土地要素错配现象逐渐凸显,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利用2007—2015年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土地要素错配指数,理论和实证检验了土地要素错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来看,土地要素错配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这种抑制作用不随城市等级不同而变化;(2)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要素错配会通过抑制技术创新和扭曲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翘楚 余典范
随着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为服务业的效率提升和转型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基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验证了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存在性,并采用2011—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证明了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发现,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两个重要渠道,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传统空间集聚和虚拟集聚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式,其作用受地区制度环境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在制度环境方面,市场化程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高、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促进服务业高效率增长、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城市规模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特大和大城市的服务业成本病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据此提出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升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李发莹
基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基础设施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总体而言,通信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大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从空间效应分解视角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高于通信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间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程度不一的促进作用,但是劳动力和对外开放的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春明 杨宏举
数字贸易作为贸易融合数字技术的新业态,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器。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市数据,对数字贸易和统一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这种关系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存在;数字贸易通过物流渠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企业效率通道因引致垄断而抑制统一大市场建设;开放水平对数字贸易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强,具有平衡地区发展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及数字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贸易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U型”影响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有助于通过数字贸易视角推动市场整合,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为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探索新引擎。文章据此提出完善数字贸易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扩展高水平开放、形成“竞合”效应、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等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举措。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场分割,提高分工精度这三条路径,减轻或消除要素资源错配。分地区比较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技术水平提高、投资规模扩大、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等措施同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宣旸 张万里
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进。地区基础设施改进会从外部性上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连接,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基础设施变化条件下,我国分地区集聚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差异需作分类研究,以便深入讨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使用PSTR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的GML指数,以及有关计算产业集聚和相关多样化的指标,实证研究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经济随着基础设施变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与相关多样性均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非线性影响,并基本为正;集聚经济对GML指数的正向作用小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集聚经济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东部地区出现过度集聚现象;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外商投资均随着基础设施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强的正向作用,东部地区政府干预促进当地生产水平,中西部地区政府干预作用随着基础设施增加而降低。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芳芳 程杰 武拉平 李先德
利用2000年、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2015年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匹配城市层面经济社会指标,从地级城市"市辖区"层面上考察迁移劳动力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迁移对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迁移劳动力对产业结构转变存在显著影响,城市迁移劳动力比例提高推动经济结构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变。第二,迁移劳动力对产业的生产效率有积极影响,迁移显著提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显著提高第三产业内部高技术行业比重,迁移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质量提升都有积极影响。第三,迁移显著提高非农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检验机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通过本地市场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机制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劳动力流动是一个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过程,城市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吸引人口和劳动力流入,对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景瑞 孙慧 原伟鹏
基于2007-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应用数据包络模型将工业生产过程中经济收益与环境成本纳入到统一框架内,构建了基于城市层面的损益偏离指数,同时实证检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损益偏离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在提升经济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工业生产中实际环境成本与最优环境成本之间的偏离,最终降低工业生产整体的损益偏离水平。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源型城市、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以及大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损益偏离现象改善作用更加明显。路径机制的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提升经济效率、推动技术进步以及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三条路径降低经济收益以及环境成本的潜在损失,从而最终改善工业生产中的损益偏离现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 高珺 黄世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 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央任职经历的影响却不显著。
关键词:
地方官员 经济增长 晋升速度 制度激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 高珺 黄世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 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
关键词:
地方官员 经济增长 晋升速度 制度激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翼飞
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生产所需的要素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和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前后企业转型升级的效果差异,结果发现:“宽带中国”战略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促进企业间良性互动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且“宽带中国”战略的受益范围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具有扩散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如果企业所在地营商环境优良,且企业自身重视创新努力,则“宽带中国”战略的积极效果会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吗——来自东来自东、中、西部的经验证据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2004-2016年中国260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拐点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宽带中国”的经验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如何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国279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气污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信息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中国252个地市级的经验证据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质量——基于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股市发展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