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2)
2023(17216)
2022(14442)
2021(13341)
2020(11002)
2019(24921)
2018(24950)
2017(47642)
2016(26152)
2015(29338)
2014(29381)
2013(28812)
2012(26484)
2011(23886)
2010(24155)
2009(22332)
2008(21586)
2007(19302)
2006(17341)
2005(15721)
作者
(75941)
(62510)
(62352)
(59102)
(39869)
(29875)
(28316)
(24496)
(23883)
(22638)
(21268)
(21176)
(19906)
(19816)
(19266)
(19253)
(18648)
(18428)
(17940)
(17816)
(15717)
(15541)
(15194)
(14367)
(14084)
(14056)
(14007)
(13876)
(12696)
(12322)
学科
(109526)
经济(109404)
管理(72695)
(70395)
(56652)
企业(56652)
方法(41535)
数学(34836)
数学方法(34386)
中国(33828)
(31855)
地方(28583)
业经(27481)
(24294)
(22747)
农业(21346)
(20665)
(19232)
贸易(19218)
(18536)
理论(18040)
(18034)
银行(17990)
技术(17579)
环境(17345)
(17265)
(17258)
(17083)
金融(17081)
(16724)
机构
学院(367448)
大学(366134)
(146134)
经济(142741)
管理(141797)
研究(128164)
理学(120915)
理学院(119553)
管理学(117390)
管理学院(116745)
中国(96417)
(80060)
科学(79345)
(66721)
(65203)
(60134)
研究所(58805)
中心(57594)
(56577)
业大(53708)
财经(52213)
(51572)
北京(51253)
师范(51097)
(47137)
(46611)
农业(46550)
(46346)
经济学(42942)
师范大学(41014)
基金
项目(244118)
科学(191557)
研究(182329)
基金(173774)
(150585)
国家(149247)
科学基金(127820)
社会(113713)
社会科(107622)
社会科学(107597)
(97265)
基金项目(91944)
教育(83330)
自然(81089)
(81081)
自然科(79173)
自然科学(79157)
自然科学基金(77700)
编号(76081)
资助(70970)
成果(62493)
(56381)
重点(54926)
课题(53257)
(52597)
(50906)
创新(47395)
项目编号(46413)
国家社会(46093)
科研(45623)
期刊
(172537)
经济(172537)
研究(113789)
中国(77069)
(56862)
学报(56003)
管理(54653)
科学(52520)
(49659)
教育(47825)
大学(42324)
学学(39359)
农业(39278)
(35022)
金融(35022)
技术(33246)
业经(30640)
经济研究(26807)
财经(24958)
问题(22854)
图书(21517)
(21458)
(20004)
科技(18081)
技术经济(17966)
理论(17692)
现代(17313)
商业(17075)
(16414)
(16290)
共检索到563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静野  
产业园区作为加速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动力,近年来被推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发展的最前沿。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对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有着极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但也面临转型升级、园区规划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强、集聚效应较弱,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企业根植性不强、土地集约水平低等问题,特别是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为促进产业园区集聚发展,从新型工业化视角出发,一是要做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定位产业方向,合理布局园区功能,大力发展特色园区;二是集聚方式要科学合理、注重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聚优势项目等,以此助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巍  
集聚经济区内的企业普遍享有集聚带来的外部性,即集聚区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得到比外部企业更多的利益,即集聚效应。从产业的角度看,集聚可以表现为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三种形态,但是,这三种形态所形成的集聚效应是不同的,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集中或产业集聚难以比拟的。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其实质是依靠政府和市场力量形成的集聚。为了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和增强入驻企业的根植性,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当走集群化发展之路,实现园区内相关企业的集群式生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芝  牛西  
新型工业化已成为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文章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对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并选取了2003—2011年有关江西省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承接产业转移对新型工业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表明基于承接产业转移角度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来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思路是有效和可行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俊贵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喻春光  刘友金  
本文从分析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了工业园区概念的基本内涵及政府设立工业园区的主要动因,分析了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指出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并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立新  
文章立足山西省工业化发展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借鉴当今国际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生态化、知识化、一体化和特色化的经验,提出了山西资源型省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支柱产业的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强  陈宪  
新型工业化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理论界对怎样在新世纪走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本文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融合、信息化、制造业服务化的关系,以及中国新型工业化之路应该如何走等几个方面,梳理归纳了理论界研究的最新进展。希望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有助于深化理论研究,并指导实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茹莉  
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依靠现代服务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从河南的情况看,现代服务业存在着发展滞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不适应产业集聚要求、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科技和信息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培育特色服务群、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等措施的实施,构建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红岩  
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前提,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龙头。本文通过探讨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的内涵、互动机制,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河南省现状,提出二者协调互动发展的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虎  乔标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困境的关键因素。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把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国内依然缺乏有关二者关系的深入探讨,更遑论如何优化调控二者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探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对它们的优化调控方法,寄希望于解决当前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同时,也希望原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理论能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分析表明,通过资源倒逼机制、政策整合作用以及发展城市群等,可以有利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军林  
产业园区的生命周期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它向人们揭示了产业园区从建设到衰落的周期性过程,产业园区的生命周期长短、发展潜力大小由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探索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不仅能了解产业园区发展的规律,还可以为探讨产业园区自我救赎的时机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宏岳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我国走新型工业道路又有新的内涵和路径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言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凡兰兴  
信息产业发展既是市场需求拉动,更是技术创新推动,并以工业为载体加速度地向高新技术拓展,其空间组织形式趋于集群化。南宁市发展信息产业,要确立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加大信息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以技术创新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信息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