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3)
- 2023(13906)
- 2022(11526)
- 2021(10485)
- 2020(8353)
- 2019(18817)
- 2018(18571)
- 2017(34738)
- 2016(18704)
- 2015(21168)
- 2014(20890)
- 2013(20465)
- 2012(18921)
- 2011(17457)
- 2010(17732)
- 2009(16476)
- 2008(16266)
- 2007(14489)
- 2006(13403)
- 2005(12628)
- 学科
- 济(86887)
- 经济(86791)
- 管理(48733)
- 业(45603)
- 企(33247)
- 企业(33247)
- 中国(32958)
- 方法(26582)
- 农(26391)
- 地方(24321)
- 数学(22948)
- 数学方法(22690)
- 业经(20443)
- 贸(18037)
- 贸易(18021)
- 制(17471)
- 易(17462)
- 农业(17441)
- 财(17062)
- 发(15801)
- 银(15744)
- 银行(15729)
- 行(15311)
- 融(14884)
- 金融(14883)
- 学(14850)
- 环境(14428)
- 地方经济(12511)
- 发展(11965)
- 展(11929)
- 机构
- 学院(266842)
- 大学(264534)
- 济(118236)
- 经济(115765)
- 研究(102253)
- 管理(94675)
- 中国(80482)
- 理学(78869)
- 理学院(77876)
- 管理学(76571)
- 管理学院(76064)
- 科学(59034)
- 京(58753)
- 财(53706)
- 所(51821)
- 研究所(46285)
- 中心(45551)
- 农(42888)
- 江(41624)
- 财经(41309)
- 北京(38325)
- 范(38250)
- 师范(37930)
- 经济学(37593)
- 经(37464)
- 院(36908)
- 业大(34747)
- 州(33833)
- 经济学院(33653)
- 农业(32927)
- 基金
- 项目(168248)
- 科学(133484)
- 研究(127849)
- 基金(121459)
- 家(105194)
- 国家(104311)
- 科学基金(88836)
- 社会(83865)
- 社会科(79496)
- 社会科学(79480)
- 省(64687)
- 基金项目(62636)
- 教育(57712)
- 划(54692)
- 自然(52878)
- 自然科(51687)
- 自然科学(51676)
- 编号(51589)
- 自然科学基金(50719)
- 资助(49355)
- 成果(42910)
- 发(42794)
- 重点(38623)
- 课题(37496)
- 部(37330)
- 国家社会(35692)
- 发展(35364)
- 展(34808)
- 创(34790)
- 创新(32714)
共检索到434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俊贵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型工业化给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重要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 中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言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发展 新型工业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郝寿义 陈波翀
本文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建立了开放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模型。模型表明,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面临资源的硬约束和制度约束,表现为市场和政府共同推动的开放特征。模型提出了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城市化快速发展,强调了以土地换保障为核心的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化 耗散结构 经济全球化 经济势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黎平
本文从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涵与本质出发,构建了基于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微观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从产业结构演变与劳动力转移、生产函数变动与城镇体系和城市内部结构变动、经济组织变革与城镇体系和城市内部结构变动等三个方面,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理论、问题及发展战略。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董爽
本文在回顾国外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了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型工业化 互动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以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中国工业化的现状必定会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亦决定中国城市化是否是可持续的。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形成节约、环保、文明意识,不断进行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战略是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工业化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激化城乡二元结构土地制度矛盾,使得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成为影响城乡土地供求的核心因素。城市土地有效供求分析模型表明要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确实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调整现有的城市化模式,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核心,实现城市空间的紧凑和布局的多元化,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实现土地供求的有效均衡。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城市土地 有效供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爱华
本文分析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非农就业比重基本呈线性关系,与人均GDP呈对数关系,这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出一致性;与工业产值比重的相关性不明显,这与改革开放前中国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有关。改革开放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逐步趋于正常,互动机制初步形成。目前,互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城市化 互动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振球 谢香 钟宁波
从历史演进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看,城市化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动力,第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出了需要。本文使用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工业化水平和第三产业GDP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对全国城市化、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率增长率、第二产业增长率以及第三产业增长率滞后期对第三产业增长率的影响作用在短期和长期是不一致的。我国当前要提高第三产业增长率,必须科学地规划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以一个合理的内部结构持续发展;必须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在第二产业协调化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其高度化;必须科学规划城市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城...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第三产业 VAR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土地没有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约束;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年间,土地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约束逐渐显现。中国怎样在土地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城市化?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通过城市化战略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2)发展大中城市,通过大中城市内容丰富的服务业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发展重点乡镇,推进撤乡并镇,加强土地整理。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城市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小城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叔莲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英隆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召开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工业化是全球一体化下的新型工业化。它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有效结合与统一上 ,包括在横向比较中吸收国外工业化先进成果和在纵向承传中国以往工业化历史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相交汇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工业化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把工业生产力、工业竞争力、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在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充分、与环境社会协调的内涵进步基础上 ;工业组织外延扩大与内涵素质提高相统一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全球化 中国 有效结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静野
产业园区作为加速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动力,近年来被推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发展的最前沿。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对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有着极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但也面临转型升级、园区规划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强、集聚效应较弱,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企业根植性不强、土地集约水平低等问题,特别是管理体制有待理顺。为促进产业园区集聚发展,从新型工业化视角出发,一是要做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定位产业方向,合理布局园区功能,大力发展特色园区;二是集聚方式要科学合理、注重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聚优势项目等,以此助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慧慧 胡秋阳 张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和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化与镇化并重,中西部地区镇化快于城市化,东北地区镇化水平偏低。从省级层面来看,人口城市化与镇化之间的关系由正相关逐渐转为负相关,反映出城市化与镇化间并没有实现良好的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表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其改善的时间节点在2005年前后。同时,由于镇化与工业化的正向互动不断增强且与城市化的竞争关系逐步显现,导致镇化与"两化"协调性间的关系渐趋负向。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应明确城市化与镇化分工定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城市化发展培育新动能。同时,打破行政化分割,促进区域间融合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镇化 协调性 耦合模型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陆
优化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需从优化全国各个城市群空间格局入手。单中心和多中心是城市群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中多中心城市群符合国家提倡"大扩散、小集聚"的区域发展思路,代表了城市群的世界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中国所有城市群均具备发展多中心的条件。在辨析城市群效率机制的基础上,将工业化作为推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的基本动力,同时纳入对外开放、区域一体化和行政干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进程主导了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且其演化趋势并不是单向的,工业化先推动城市群趋向单中心,到一定阶段后又推动城市群走向多中心;区域一体化和对外开放同样不是简单地促进或抑制城市群多中心化,而是因应城市群的演化趋势而发挥作用;城市行政级别作为看得见的手,显著迟滞了城市群及时向多中心结构转化。这一研究反驳了中国城市群已整体进入多中心时代的观点,主张不同城市群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又适度前瞻地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