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2)
2023(9212)
2022(7502)
2021(6881)
2020(5705)
2019(13272)
2018(13430)
2017(25596)
2016(14469)
2015(16912)
2014(17571)
2013(17026)
2012(15745)
2011(14222)
2010(14549)
2009(13510)
2008(13834)
2007(12906)
2006(11242)
2005(10326)
作者
(43537)
(36545)
(36322)
(34971)
(23002)
(17471)
(16823)
(14282)
(13731)
(13251)
(12344)
(12146)
(11739)
(11558)
(11526)
(11421)
(11304)
(10740)
(10650)
(10519)
(9194)
(9093)
(8977)
(8460)
(8368)
(8294)
(8212)
(8151)
(7432)
(7421)
学科
(61181)
经济(61120)
管理(38725)
(37517)
(29051)
企业(29051)
方法(26598)
数学(23133)
数学方法(22924)
(19581)
中国(18133)
(15187)
业经(14046)
(13163)
地方(13112)
农业(12652)
(12334)
(11129)
贸易(11123)
(10764)
理论(10311)
(9617)
(9481)
银行(9453)
(9324)
财务(9293)
财务管理(9256)
教育(9135)
(8928)
(8690)
机构
学院(213274)
大学(212737)
(85237)
经济(83196)
管理(76196)
研究(72183)
理学(64444)
理学院(63675)
管理学(62389)
管理学院(61991)
中国(54691)
(45739)
科学(45281)
(39720)
(39047)
(37802)
(35138)
研究所(34062)
中心(33739)
业大(32542)
财经(31280)
农业(30682)
(29612)
师范(29302)
北京(28940)
(28145)
(27814)
经济学(26671)
(25574)
技术(24301)
基金
项目(133549)
科学(102737)
研究(99575)
基金(93095)
(80619)
国家(79890)
科学基金(67005)
社会(60901)
社会科(57406)
社会科学(57386)
(53932)
基金项目(49010)
教育(46915)
(44651)
编号(43028)
自然(41765)
自然科(40721)
自然科学(40709)
自然科学基金(39949)
资助(38076)
成果(35959)
重点(30492)
课题(30152)
(29853)
(29254)
(27276)
(25607)
创新(25557)
科研(25427)
大学(25379)
期刊
(99574)
经济(99574)
研究(63787)
中国(45337)
(36399)
学报(34924)
(33062)
科学(30318)
教育(28511)
管理(26734)
大学(26073)
学学(24113)
农业(23997)
技术(20525)
(19146)
金融(19146)
业经(17375)
财经(15841)
经济研究(15529)
问题(13884)
(13702)
(13081)
图书(12303)
(11496)
技术经济(11250)
(10474)
商业(10427)
理论(10149)
统计(9801)
现代(9595)
共检索到324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民礼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可以借鉴。党的十六大提出 :我国要走一条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 ,体现了中国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前苏联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而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其思想的立足点就是全球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国情。而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工业化思想一直体现在建国以来的工业化道路探索之中。本文试从产业间关系、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间关系、科技与人才的作用、对外开放等几个方面对新型工业化所蕴涵的战略思想进行探析 ,得出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范新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池尔敏  李世龙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城乡结构和就业结构5个方面入手,对重庆市工业化所处阶段进行判定,得出了重庆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的结论。针对该结论以及重庆市工业化进程中现行阶段存在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以及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结合新型工业化要求,有针对性地对重庆市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方明  邢振东  恩佳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迄今为止,工业化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灾难性后果。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破坏、城乡差别、战争、层出不穷的病毒和疾病,…这些灾难性后果正在全球范围内突现,且日益接近地球和人类社会可承受的极限。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决不能重复传统工业化的老路。新型工业化,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谐发展…,是必然之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纪玉山  常忠诚  代栓平  
面临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微观的生产方式、中观的产业结构及宏观的体制政策三个层面寻求创新,走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储  
19世纪美国西部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转变的历史震颤,这不仅是工业化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融合,而且是各种社会因素积极整合的必然结果,为我们认识工业化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借鉴美国西部工业化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在我国西部工业化进程中,落实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红  
新型工业化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主的经济,但云南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凸显两个问题,一是就业吸纳能力弱;二是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低。必须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社会环境来突破这一瓶颈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展祥  王秋石  李国民  
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去工业化进程明显,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理论和现实的考虑,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审时度势,进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最大化寻求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进程中的机会,实现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共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晓燕,董富华,陈志新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工业化理论和历史经验,探索了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对目前金华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进行了客观判断,并分析研究了金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对该市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六大战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政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探讨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充分认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研究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明确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阎星  高碧凤  
新时期"内陆经济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格局重大特征,内陆中心城市的工业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都作为典型的内陆中心城市,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工业发展面临着传统工业转型和新兴产业突破的重任。应根据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探索一条适合内陆中心城市发展的新型道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表现出它经历了三次道路选择,即:20世纪50年代选择的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80年代选择的以“改革开放”为基础的“外延型全面发展”道路;世纪之交选择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种历史性的选择,既是特定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工业化问题上已经成熟起来。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人口大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换仍将是一个艰难的调整和较长的过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熙保  
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工业化理论为制定工业化战略和政策指明了方向。本文聚焦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理论,从思想脉络和发展规律角度探求该理论的动态演进和深层机理,以期推进对中国共产党工业化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学理性研究。本文梳理和归纳了中国共产党农轻重协调发展理论(工农业关系论与农轻重次序论)和工业化发展战略理论(重工业优先发展论、农村工业化论、新型工业化论、"四化"同步发展论)的主要观点和历史演进,并剖析了每个理论观点背后的主要依据。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理论的演进过程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伟大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工业化驱动理论引领工业化道路理论的过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廉水  宋乐伟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具有时代烙印的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重叠的时机,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是核心;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是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新型工业化成功的关键是大量转移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新型工业化要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好的目标,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