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1)
- 2023(15157)
- 2022(12165)
- 2021(10940)
- 2020(8981)
- 2019(19996)
- 2018(19506)
- 2017(36708)
- 2016(19910)
- 2015(22174)
- 2014(22208)
- 2013(21667)
- 2012(20026)
- 2011(17915)
- 2010(18727)
- 2009(17771)
- 2008(17082)
- 2007(15620)
- 2006(14141)
- 2005(13280)
- 学科
- 济(89201)
- 经济(89096)
- 业(84613)
- 企(76685)
- 企业(76685)
- 管理(70978)
- 业经(32437)
- 中国(31647)
- 方法(29492)
- 农(29395)
- 财(28523)
- 融(27070)
- 金融(27063)
- 银(25372)
- 银行(25346)
- 地方(24794)
- 行(24710)
- 制(23337)
- 农业(21418)
- 务(21217)
- 财务(21173)
- 财务管理(21150)
- 数学(21059)
- 数学方法(20819)
- 企业财务(20101)
- 技术(18983)
- 理论(17909)
- 体(17570)
- 策(16275)
- 和(15821)
- 机构
- 学院(283403)
- 大学(273530)
- 济(119152)
- 经济(116565)
- 管理(108809)
- 研究(96011)
- 理学(91145)
- 理学院(90220)
- 管理学(88929)
- 管理学院(88397)
- 中国(81321)
- 京(59060)
- 财(58837)
- 科学(55439)
- 农(49293)
- 所(48469)
- 江(46819)
- 中心(45262)
- 财经(44771)
- 研究所(43056)
- 经(40347)
- 业大(38953)
- 农业(38214)
- 州(37814)
- 北京(37604)
- 经济学(35181)
- 范(35155)
- 院(35013)
- 师范(34742)
- 财经大学(32594)
- 基金
- 项目(176722)
- 科学(140039)
- 研究(134977)
- 基金(125227)
- 家(107543)
- 国家(106450)
- 科学基金(92641)
- 社会(85861)
- 社会科(81398)
- 社会科学(81380)
- 省(73654)
- 基金项目(65340)
- 教育(61234)
- 划(59003)
- 自然(57041)
- 自然科(55763)
- 自然科学(55751)
- 编号(55641)
- 自然科学基金(54789)
- 资助(50327)
- 成果(44920)
- 发(43876)
- 创(40453)
- 课题(40098)
- 重点(40029)
- 业(39142)
- 部(37727)
- 创新(36932)
- 发展(36024)
- 展(35437)
- 期刊
- 济(147122)
- 经济(147122)
- 研究(89123)
- 中国(68235)
- 财(49433)
- 管理(48157)
- 农(47891)
- 融(41340)
- 金融(41340)
- 学报(38476)
- 科学(37404)
- 教育(34803)
- 农业(32192)
- 大学(30291)
- 技术(28913)
- 学学(28730)
- 业经(27320)
- 财经(22893)
- 经济研究(22739)
- 经(19876)
- 业(18872)
- 问题(18229)
- 技术经济(15806)
- 现代(14426)
- 商业(14251)
- 贸(14200)
- 世界(13955)
- 财会(13787)
- 经济管理(13217)
- 国际(13143)
共检索到461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张昊 刘蕴霆
数实融合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来源。将“数实融合”中的“数”理解为“数字经济”而不是单纯的“数字技术”,能够体现更为丰富的含义并更为完整地反映现实产业活动。技术要素利用、数据资源开发与网络效应发挥是数实融合过程中的主要形式,但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实现基础和进展情况存在差异。在微观层面,实体经济企业与数字经济企业的成本收益条件不能总是得到满足,是数实融合障碍的主要体现。其中,较好地完成了数字产业化或产业数字化程度较深的实体经济企业,即“新型实体企业”的作用值得关注。它们既是数实融合的重要载体,又能够依托已经实现的较为丰富的数实融合应用形式发挥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优势,在与更多实体经济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内化初期投入成本、加快形成正向反馈,从而使数实融合形成“滚雪球效应”并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晓语 张鹏飞 许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对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目标,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动能。本文立足高水平开放背景构建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17—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影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正向作用主要经由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的中介机制实现,政府宏观层面的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微观层面的管理层能力均对基准关系发挥着积极的调节效应。基于此,制造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发展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并畅通其作用渠道。同时,政府和企业都应注意塑造有利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的宏观及微观环境。
关键词: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 高质量发展 制造企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勤 曾思宸
在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智技术的支撑和驱动下,伴随着财务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企业业财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业财融合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认可。本文在简要梳理业财融合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信息系统的视角,就数智技术对业财融合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重点对数智技术影响下业务和财务在流程、组织和系统层面的融合过程进行剖析,并对未来业财融合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能够对企业实现业财深度融合有所帮助。
关键词:
数智技术 业财融合 流程共享 数据共享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强德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逐步转型,各个企业对于财务的要求逐渐提高,以往的会计核算以及资金收付等已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需求,所以需丰富财务的内涵,在财务中融入业务工作,从而利于创造企业价值。目前,我国的医药行业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内外交困,所以作为财务人员要思考该怎样帮助医院企业转型以及发展。文章主要阐述医药企业业财融合的作用以及意义,对医药企业转型中业财融合实施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业财融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医药企业 转型 发展业财融合 实施路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成群蕊 李季刚
本文研究数字金融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探讨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促进还是抑制。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整体上来看数字金融有助于降低实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并且这种降低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从数字金融的三个不同维度来检验,发现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而数字化程度与企业金融化行为正相关,表明数字化的过快发展并不利于实体企业的发展。此外,利用降低融资费用和缓解融资约束两个渠道机制验证了本文的假设。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合理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监管部门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实体企业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勇 张欢 陈建英
本文基于当前实体经济虚拟化这一热点问题,研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理论上,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未来主业的发展具有"蓄水池"和"挤出"两种不同的效应,二者的相对大小决定了金融化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发展影响的净效应。本文以2008—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基于公司资产负债表数据,构建了微观企业金融化指标,实证结果发现:总体上,金融化损害了实体企业的未来主业业绩,表明金融化的"挤出"效应大于"蓄水池"效应。考虑到外部环境的调节效应,本文发现金融化的损害效应随着货币政策变宽松而加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以2011~2021年我国“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赋能效应;代理成本效应、研发创新效应以及投资水平效应均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进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赋能效应仅在两职分离、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中心城市的样本中显著。此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和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内共同富裕。据此,应从夯实发展基础、疏通微观传导渠道、立足发展优势三个角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助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王曰影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
数实融合 新型实体经济 创新发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钱爱民 吴春天 朱大鹏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等实体行业企业的金融化趋势日渐加剧,如何抑制实体经济的金融化倾向、引导微观企业“脱虚返实”,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混合所有制的研究视角,以2007-2018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对金融化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金融化投资水平,且上述结果在国有股东为地方国有企业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强的时期和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股权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扩大银行信贷融资以及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机制有效抑制了金融化投资水平。并且,国有资本参股显著弱化了民营企业金融化投资对创新研发支出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探寻了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影响金融化投资的情境与机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微观经济后果,而且为促进实体经济“脱虚返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钱爱民 吴春天 朱大鹏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等实体行业企业的金融化趋势日渐加剧,如何抑制实体经济的金融化倾向、引导微观企业“脱虚返实”,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混合所有制的研究视角,以2007-2018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对金融化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金融化投资水平,且上述结果在国有股东为地方国有企业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强的时期和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股权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扩大银行信贷融资以及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机制有效抑制了金融化投资水平。并且,国有资本参股显著弱化了民营企业金融化投资对创新研发支出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探寻了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影响金融化投资的情境与机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微观经济后果,而且为促进实体经济“脱虚返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黎
本文从金融产业的视角入手,分析了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整体上看,实体经济是基础,金融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这个基础。文章从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和优化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金融机构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化的金融人才等方面分析了金融产业如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产业 实体经济 作用发展策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晓旭 张娆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何通过数实融合实现企业资本市场价值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股票流动性。机制研究发现,从创新效应视角来看,数实产业技术融合通过提高创新质量提升企业股票流动性;从治理效应视角来看,数实产业技术融合通过增强企业财务稳定性提升股票流动性;从信息效应视角来看,数实产业技术融合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分析师关注提升企业股票流动性。异质性研究发现,在政府数字技术关注度较高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地区、非国有企业中,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股票流动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所得结论拓展了企业数字技术应用和资本市场价值的相关领域研究,对于政府实施数实融合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 房克雷 和军
智慧城市试点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数实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实融合,该结论在样本缩尾、增加样本维度、调整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和扩大对外贸易,进而促进数实融合。(3)智慧城市建设在非资源城市、非老工业基地、中小城市、宽松环境规制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数实融合正向效应。(4)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数实融合方面具有空间协调效应,能够在全国、省份以及地区层面缩小数实融合的相对发展差距。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化数实融合、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 房克雷 和军
智慧城市试点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数实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实融合,该结论在样本缩尾、增加样本维度、调整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和扩大对外贸易,进而促进数实融合。(3)智慧城市建设在非资源城市、非老工业基地、中小城市、宽松环境规制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数实融合正向效应。(4)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数实融合方面具有空间协调效应,能够在全国、省份以及地区层面缩小数实融合的相对发展差距。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化数实融合、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越 高凌江 李禛
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减税降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接着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指标体系及融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22年全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检验当前我国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是否会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产生激励效应。研究发现:2013—2022年全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区域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差异凸显;减税降费政策可以促进各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但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税种与降费量组合的异质性明显,减税降费组合效果优于某种性质的税种与降费量的组合。同时减税降费政策通过优化税制结构可以间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因此,我国应根据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适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在减税降费过程中,要兼顾地区间的不同,不断调整优化税制结构,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关键词:
减税降费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