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4)
- 2023(11532)
- 2022(9356)
- 2021(8337)
- 2020(7080)
- 2019(15574)
- 2018(15326)
- 2017(29784)
- 2016(16070)
- 2015(17136)
- 2014(16555)
- 2013(16704)
- 2012(14916)
- 2011(12937)
- 2010(13054)
- 2009(12336)
- 2008(12501)
- 2007(11186)
- 2006(9963)
- 2005(8996)
- 学科
- 业(79267)
- 企(71506)
- 企业(71506)
- 济(69387)
- 经济(69307)
- 管理(62378)
- 方法(30559)
- 业经(26864)
- 财(25361)
- 农(25019)
- 数学(22982)
- 数学方法(22870)
- 务(19660)
- 财务(19652)
- 财务管理(19640)
- 企业财务(18674)
- 农业(18489)
- 技术(16384)
- 中国(16346)
- 制(15631)
- 贸(14022)
- 贸易(14017)
- 易(13678)
- 划(13110)
- 策(12977)
- 和(12109)
- 理论(11485)
- 地方(11038)
- 技术管理(10989)
- 经营(10964)
- 机构
- 学院(228434)
- 大学(223299)
- 济(99937)
- 经济(98175)
- 管理(95987)
- 理学(82990)
- 理学院(82269)
- 管理学(81334)
- 管理学院(80923)
- 研究(70593)
- 中国(56306)
- 财(45894)
- 京(45386)
- 农(45025)
- 科学(42013)
- 财经(36582)
- 业大(36219)
- 农业(35618)
- 所(35396)
- 江(34777)
- 经(33344)
- 中心(32541)
- 研究所(31920)
- 经济学(29644)
- 商学(27972)
- 北京(27898)
- 商学院(27752)
- 州(27067)
- 经济学院(27049)
- 财经大学(26945)
- 基金
- 项目(152997)
- 科学(121889)
- 基金(113344)
- 研究(109311)
- 家(99625)
- 国家(98673)
- 科学基金(86139)
- 社会(73111)
- 社会科(69437)
- 社会科学(69413)
- 基金项目(60768)
- 省(60518)
- 自然(56150)
- 自然科(54955)
- 自然科学(54935)
- 自然科学基金(54077)
- 划(49656)
- 教育(47434)
- 资助(44290)
- 编号(42547)
- 业(38105)
- 创(35703)
- 重点(33790)
- 部(33348)
- 发(33233)
- 创新(32464)
- 成果(32034)
- 国家社会(30770)
- 科研(29381)
- 制(29301)
- 期刊
- 济(112254)
- 经济(112254)
- 研究(61926)
- 农(41554)
- 中国(41245)
- 管理(39046)
- 财(38935)
- 学报(35087)
- 科学(32799)
- 农业(28368)
- 大学(26666)
- 学学(25694)
- 融(21342)
- 金融(21342)
- 业经(21171)
- 技术(19537)
- 财经(18390)
- 经济研究(17852)
- 业(17692)
- 经(15907)
- 问题(14782)
- 技术经济(13974)
- 教育(13500)
- 贸(12542)
- 商业(12521)
- 现代(11943)
- 财会(11829)
- 国际(11465)
- 世界(11264)
- 科技(10762)
共检索到336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潘雅茹 顾亨达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估算狭义和广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两个口径下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作用机制方面,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提升劳动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分地区研究显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应优化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提升服务业劳动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新型基础设施区域投资平衡。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服务业升级 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航 夏杰长
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服务业结构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政策冲击,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评估“宽带中国”战略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净影响,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有效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组及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但仅能显著促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边际促进效应较东部地区更大更显著。作用机制显示:“宽带中国”战略能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显著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并且,持续推进的要素市场化改革能在提升技术创新效应和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的同时,间接增强数字基础设施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人力资本高级化效应,健全要素市场体制机制,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凯明 潘珊 颜色
中国在高速增长阶段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基础设施投资部分转向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本文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在供给侧所影响的具体生产技术和在需求侧所涉及的投资的产业来源构成上均存在差别。当制造业的资本产出弹性较高且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品替代弹性较低,或者制造业的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较高时,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将在供给侧通过提高制造业资本密集程度和实际产出比重推动制造业升级,通过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和名义产出比重推动服务业发展;当生产来源上新型基础设施的服务业投入比重高于传统基础设施时,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将在需求侧通过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和名义产出比重拉动服务业发展。本文关注到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正在转型,从这一视角发展了结构转型和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本文为新时代政府推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政府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的新机遇,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把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有效结合点,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张娅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四个维度构建消费升级指标体系,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显著促进消费升级,并且因投资类型和地理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融合和创新两类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东中部地区同样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高于全国,而西部地区则为抑制作用,但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我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全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支撑。基于2010—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上市公司匹配数据的研究表明,企业升级是生产效率、组织管理与企业价值链实现转型升级的动态过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企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样本自选择等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融合应用会通过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以及网络空间集聚共同推动企业升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生产效率与企业价值链层面具有更加显著的激励效应,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组织管理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完全显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建忠
当今社会逐步迈进数字化新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掀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影响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这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更为精准、更加智能的工具,所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改善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效率,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必然会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而变动,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此,本文将在城市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视角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理,旨在引导各地区借力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会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城市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建设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静 孙荣
通过论述知识型服务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建设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设框架和发展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改珍 刘春学
从新型基础设施角度出发采用动态面板的研究方法,以中国2003—2020年30个省份为样本,探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差距呈倒“U”型关系,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会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差距,但是会扩大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将新型基础设施分为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后,发现融合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效应弱于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会通过劳动效率、技术创新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改珍 刘春学
从新型基础设施角度出发采用动态面板的研究方法,以中国2003—2020年30个省份为样本,探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差距呈倒“U”型关系,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会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差距,但是会扩大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将新型基础设施分为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后,发现融合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效应弱于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会通过劳动效率、技术创新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凯明 王藤桥
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它不仅拉动了总需求,而且在供给侧影响了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率提高。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基础设施投资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展示了基础设施投资从价格效应、投资效应和收入效应渠道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从集约边际效应和广延边际效应渠道影响生产率提高的经济机制。本文使用上述理论模型量化分析1981-2017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发现基础设施投资抑制了服务业比重上升,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速。本文建议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提高生产率,但为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应当做出调整,向新型基础设施和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倾斜。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 基础设施投资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青 茹少峰
现代服务业虚拟集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现代服务业虚拟集聚新的运行载体和驱动引擎。本文基于TOE框架,提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现代服务业虚拟集聚的三类条件变量。并使用fs/QCA方法对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现代服务业虚拟集聚程度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单个技术、组织、环境因素仅构成现代服务业虚拟集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三类因素的5种路径组合是现代服务业虚拟集聚的充分条件;5种路径中均包含技术因素且不同组态路径的省份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2)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促进现代服务业细分行业虚拟集聚时,每条路径中都包含环境因素中的同侪竞争压力且不同组态路径的省份分布相对分散;(3)在2017年和2018年新型基础设施促进现代服务业虚拟集聚的路径中,均出现了环境因素中的公众外部需求为核心条件变量的3种路径,且这3种路径的省份均集中在东部地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秀转
基础设施投资与BOT孟秀转基础设施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瓶颈”问题日益严重,每年全国约有40%的工业生产能力因电力不足而难以发挥,大量原材料、物资因运力不足而积压。据估计,由于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帅 银成钺 张宁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者的关系受到一系列东道国区域发展因素的影响。从区域交通发展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5年中国2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因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区间效应,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突破门槛值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变强。此外,考虑到区域差异性后发现,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从而提升二者正向关系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居中。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翘楚 余典范
随着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为服务业的效率提升和转型升级带来更加突出的影响。基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验证了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存在性,并采用2011—2019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证明了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发现,规模经济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两个重要渠道,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传统空间集聚和虚拟集聚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式,其作用受地区制度环境和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在制度环境方面,市场化程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高、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促进服务业高效率增长、缓解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在城市规模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特大和大城市的服务业成本病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据此提出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升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沈超
文章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ITU、UIBE-GVC和ADB MRIO数据库60个国家(地区)2007—2020年的国别(地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存在高度显著的正向关联,且主要通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创新生态系统改善两种渠道影响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同时该影响还受到服务业开放度、受教育水平和ICT服务贸易规模的调节作用。此外,上述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国别(地区)和行业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