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9)
- 2023(17298)
- 2022(14483)
- 2021(13152)
- 2020(10768)
- 2019(24186)
- 2018(23673)
- 2017(44506)
- 2016(24368)
- 2015(26891)
- 2014(26824)
- 2013(26318)
- 2012(24713)
- 2011(22640)
- 2010(22979)
- 2009(21284)
- 2008(21144)
- 2007(19340)
- 2006(17297)
- 2005(15980)
- 学科
- 济(113115)
- 经济(112984)
- 管理(72250)
- 业(65480)
- 企(52005)
- 企业(52005)
- 方法(37250)
- 中国(33275)
- 数学(31921)
- 数学方法(31656)
- 农(30019)
- 地方(29555)
- 财(27135)
- 业经(25497)
- 制(24565)
- 学(22767)
- 农业(20300)
- 银(19206)
- 银行(19157)
- 融(18873)
- 金融(18871)
- 行(18453)
- 贸(18442)
- 贸易(18427)
- 易(17803)
- 环境(17493)
- 体(16748)
- 地方经济(16652)
- 技术(15926)
- 发(15889)
- 机构
- 学院(349913)
- 大学(348978)
- 济(150579)
- 经济(147415)
- 研究(129991)
- 管理(126138)
- 理学(106738)
- 理学院(105442)
- 管理学(103736)
- 管理学院(103090)
- 中国(98219)
- 科学(78362)
- 京(74950)
- 财(71447)
- 所(67233)
- 农(65773)
- 研究所(60465)
- 中心(58054)
- 江(55720)
- 财经(54896)
- 业大(53489)
- 农业(51296)
- 经(49725)
- 北京(47796)
- 经济学(47100)
- 院(46782)
- 范(46095)
- 师范(45507)
- 州(43857)
- 省(42909)
- 基金
- 项目(227617)
- 科学(178271)
- 研究(164112)
- 基金(163754)
- 家(145122)
- 国家(143854)
- 科学基金(121331)
- 社会(106324)
- 社会科(100761)
- 社会科学(100737)
- 省(90267)
- 基金项目(86001)
- 自然(77166)
- 划(75814)
- 自然科(75338)
- 自然科学(75311)
- 教育(75241)
- 自然科学基金(74003)
- 资助(66163)
- 编号(64075)
- 发(53775)
- 成果(53023)
- 重点(52540)
- 部(50194)
- 创(47410)
- 课题(47239)
- 创新(44530)
- 国家社会(44503)
- 制(44267)
- 科研(43151)
- 期刊
- 济(181499)
- 经济(181499)
- 研究(111012)
- 中国(81817)
- 农(61787)
- 学报(59817)
- 财(55970)
- 科学(53229)
- 管理(49921)
- 大学(45232)
- 学学(42747)
- 农业(41399)
- 教育(41041)
- 融(37543)
- 金融(37543)
- 技术(30396)
- 经济研究(29606)
- 财经(28746)
- 业经(28669)
- 经(24877)
- 问题(23217)
- 业(21625)
- 贸(17914)
- 技术经济(17633)
- 版(17246)
- 世界(16792)
- 科技(16399)
- 国际(16241)
- 商业(15866)
- 现代(15427)
共检索到555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梦涵 张卫国 兰秀娟
中国经济社会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回归、空间面板模型考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基建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且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信息、融合以及创新基础设施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影响,其中融合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最大;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维度综合指数均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新基建对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影响;新基建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机制分析发现,新基建可以通过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升创新效率等路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潘雅茹 罗良文
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8—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GMM动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以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可以通过影响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门槛值,只有存量达到一定门槛值时,才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都有显著正向作用,传统型基础设施和民生型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在中部、东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园 任毅 李金林 周瑜
文章在测算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通过影响市场一体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来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还对周边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民 金卫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推进过程中仍存在重硬轻软、重政轻企、重建轻用等一系列问题。应充分发挥我国在市场、政策和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应用主导,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童健 张聪 闫勇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新”“老”基建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明确“老基建”的生产外部性和“新基建”的网络外部性基础上,本文突破静态研究框架,从动态视角研究了经济增长路径上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迁效应,并发现,“老基建”的短期经济刺激效应强于“新基建”,“新基建”的长期经济刺激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明显强于“老基建”。同时,“任期约束”是政府设定基础设施投资结构转型时点的关键变量,对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关注程度越高、关注期限越短的政府往往选择延迟基础设施投资结构转型时点,但这会带来经济增长的“下台阶”现象。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老基建”在经济增长初期充分发挥了生产外部性作用,但现在对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激励效应明显减弱,而“新基建”对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激励效应显著增强。因此,政府应因地制宜结合“新”“老”基建边际产出相对变化,尽早推进“新”“老”基建转型,统筹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钞小静 廉园梅 罗鎏锴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由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数字型基础设施,具有与制造业发展融合相长的最佳结合点。立足于制造业全产业链条,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匹配"三个环节阐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04—2018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爬虫数据和手工收集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对高效率制造业的正向影响更加强烈;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城市群内部城市、高技术行业、高数字化行业和成长期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强烈;在作用机制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升级生产制造、改善市场匹配两条渠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钞小静 刘亚颖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构成,优化布局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特征,实证检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技术创新、市场整合及生产率提升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于“条件—过程—结果”框架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算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表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各维度分解结果表明,过程维度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贡献率最高。(2)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发挥技术创新效应与生产率提升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环境较好、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于数字化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所在地,受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冲击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明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安宝 李康康 管方圆
基于201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全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基础设施投入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全国各省份整体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且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FD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沿海地区,一般性基础设施投入与科技型基础设施投入均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内陆地区作用效果不显著;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两类基础设施投入均能够正向调节FDI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作用大小有所区别。从政策层面来看,各地区要继续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科学规划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以更好地发挥对FDI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聂长飞 陈志 冯苑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基于中国2011—2019年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应呈边际递增趋势。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激发城市创业活跃度、赋能数字金融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在东部地区城市、南方地区城市、行政等级较高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及营商环境较优城市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提质增量”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裴尔洁 张治栋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实施的“快进键”,已成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经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释放互联网发展效应、城市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能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规模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唐玲玲 冯华
创新基础设施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创新基础设施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2)2011—2020年,除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外,创新基础设施存量增加及其协同效应增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且提升程度占整体增幅的22.23%。其中,设施协同效应、商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制造业企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1.11%、27.78%、5.56%、-22.22%;(3)从空间效应分解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依靠空间溢出(占比93.63%),直接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小(占比6.37%);(4)创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结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环境效应在创新基础设施协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基础设施及其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发展阶段、地区异质性上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学思
从理论层面阐释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演化关系、动力机制和作用机理,探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及演化驱动关系。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的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对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维度、实现路径、动态演化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城市群理论、区域规划理论的创新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萍 杜月
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促进有效需求,又可加快补短板,提升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央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建设资金不足、投融资体制机制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 投融资体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欣亮 张家豪 刘飞
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对大数据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双重驱动机制进行分析,验证“梅特卡夫定律”是否能解释大数据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大数据能通过推进市场一体化优化资本与劳动力配置,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强于数据基础设施。第二,现阶段,数据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存在异质性高质量发展效应,前者的积极效应发挥需跨越一定门槛,且存在“适度区间”;后者则呈正向“边际递增”特征,且在数据基础设施支撑下,数据技术应用的“边际递增”效应增强。第三,“邻近合作”有利于激发数据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溢出作用,“技术强强联合”可增强数据技术应用的空间溢出作用。第四,数据技术应用的积极效应发挥存在营商环境与教育水平依赖性,现阶段其仅能激发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传统产业方面动力不足。本文证明了“梅特卡夫定律”在大数据应用中依然存在,有助于加深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认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鞠晴江 庞敏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能源等)和社会基础设施(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两大类别。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道路、电力、通讯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我国农业生产、非农生产以及农民人均收入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基础设施发展在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增长中都存在规模经济效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最显著,而道路、电力和通讯设施的作用则各有侧重。因此西部地区应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并结合本地发展实际,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