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6)
2023(12882)
2022(10226)
2021(9028)
2020(7122)
2019(15879)
2018(15607)
2017(29144)
2016(15904)
2015(17419)
2014(17292)
2013(16963)
2012(15672)
2011(14318)
2010(14629)
2009(13088)
2008(12751)
2007(11529)
2006(10608)
2005(9957)
作者
(46799)
(39151)
(38975)
(37187)
(24960)
(18857)
(17462)
(15183)
(14981)
(13840)
(13503)
(13032)
(12762)
(12615)
(12326)
(12211)
(11556)
(11385)
(11319)
(11162)
(9980)
(9728)
(9467)
(9004)
(8920)
(8723)
(8689)
(8512)
(7864)
(7762)
学科
(72312)
经济(72245)
管理(40282)
(38553)
(27123)
企业(27123)
中国(25918)
(23739)
地方(23650)
方法(21705)
数学(18654)
数学方法(18506)
业经(17865)
(17507)
贸易(17494)
(16983)
农业(16133)
环境(15409)
(15314)
(15289)
(14433)
(12568)
(12548)
地方经济(12456)
(12126)
金融(12124)
(11943)
银行(11921)
(11680)
发展(10895)
机构
学院(224670)
大学(222045)
(95403)
经济(93341)
研究(86491)
管理(79626)
理学(67169)
理学院(66270)
中国(65087)
管理学(65062)
管理学院(64673)
科学(53335)
(49245)
(44023)
(43718)
(41128)
研究所(39925)
中心(39061)
(36794)
财经(33922)
(33171)
业大(33102)
师范(32847)
(32265)
农业(31517)
北京(31339)
(30833)
经济学(30315)
(29081)
(27876)
基金
项目(151517)
科学(120361)
研究(110930)
基金(109466)
(96798)
国家(96033)
科学基金(81672)
社会(72821)
社会科(69240)
社会科学(69227)
(60050)
基金项目(58004)
自然(50642)
(50457)
自然科(49367)
自然科学(49358)
教育(49201)
自然科学基金(48430)
编号(43833)
资助(42968)
(39603)
重点(35510)
成果(34782)
(32619)
发展(31852)
课题(31742)
(31313)
国家社会(31312)
(31116)
创新(29239)
期刊
(114711)
经济(114711)
研究(72380)
中国(52059)
(39390)
学报(35602)
科学(34073)
(30871)
管理(29657)
农业(27098)
大学(26999)
教育(26675)
学学(25358)
(23350)
金融(23350)
业经(20445)
经济研究(18633)
技术(18401)
财经(16262)
问题(15915)
(14858)
(14102)
(13494)
资源(13035)
国际(11787)
世界(11218)
科技(10858)
现代(10698)
(10648)
商业(10492)
共检索到356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正云  宋金平  赵晓迪  
高质量发展要求新时期城镇化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相适应,而城镇-生态系统发展的历史性和异质性导致二者间的互动关系趋于复杂化。通过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生态溢出效应的机制梳理,基于STIRPAT分析框架,采用空间计量和面板门槛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生态溢出效应的空间关联和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演变呈现较高强度的空间关联和非对称格局,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且显著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特征,区域间的正向辐射强于本地区发展的直接溢出,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则对邻近地区具有短时期的负向外溢;动态上二者间的溢出效应形式受到显著的单一门槛约束表现为非均衡的“U”型演化轨迹。由此,提出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城镇化策略,准确把握二者发展的动态关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跃  黄帅金  
在贫困乡城转移的现实背景下,基于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从城镇化的人口、就业和空间三个方面研究城镇化对农村和城市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城镇化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不同城镇化指标对贫困减贫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人口城镇化对农村减贫效应大于就业和空间城镇化的减贫效应,就业城镇化对城市减贫效应大于人口和空间城镇化的减贫效应。人口和就业城镇化不仅具有直接的减贫效应,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省份发挥间接减贫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矩阵和嵌套矩阵中更为显著。城镇化对农村减贫效应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跨过第一个门槛值而低于第二个门槛值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减贫的边际收益递增;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减贫的边际收益递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战伟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30个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非均衡性,使得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明显,属于低门槛值的省份逐渐减少,而属于高门槛值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政策时因地制宜,推动城镇向集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并注重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永平  王可苗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作用机理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日趋增强。教育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作用,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但并不显著,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抑制作用。进一步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在三大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区域要基于公共服务供给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特点制定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包括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区域性医疗卫生条件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胜春  赵思悦  胡娟  
文章依据2011—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7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相关数据,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进而采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11—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且存在空间相关性。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对邻近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正向作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受到邻近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均财政支出以及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的显著影响;本地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和生态绿色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本地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的提高还将促进邻近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技术的吸收能力,创新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耀彬  冷青松  
集聚理论认为,人口集聚可能通过外部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变化,而且由于空间的异质性使得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表述二者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该文选取2003年—2016年中国20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人口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1)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效应.2)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在跨过门槛值3.961之前,人口集聚会加剧雾霾污染;在跨过门槛值之后,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出现边际递减现象.由此,提出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联防治霾政策、重点关注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灵活处理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非线性关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  
文章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产业、绿色、社会、空间和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及分维度水平,并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密度估计进一步探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来源及绝对差异的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各维度水平在研究期内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3)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间差异最大,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小。(4)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右拖尾和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弱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石华平  易敏利  
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涵盖经济增长总量、提质增效、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和对外开放7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权重赋值测算中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同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环境规制对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显示,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次,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有助于促进区域协同共赢发展,从全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人才集聚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效率提升对高质量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干预行为和资本密集度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海英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也体现在民族地区内部省区之间以及民族省区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要素之间。民族省区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和要素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宏茹  唐钰婷  张紫芸  
干旱区城镇受自然地理格局影响而带有鲜明的绿洲特色,表现出规模小、团块状布局、首位度高等地域性特征,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中心城市集聚带动下的多中心、组群式发展是干旱区绿洲城镇化的主要路径。干旱区绿洲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安全韧性、创新活力、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多元融合的质量提升过程,是绿洲城市绿色、活力、宜居、人文、融合建设的有机统一。推进干旱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结合边疆和多民族区域发展目标,补齐城镇发展短板,并在关键瓶颈问题上有所突破:(1)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带动作用,依托绿洲城镇组群,推动绿洲城镇网络优化;(2)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北疆产业集群和南疆民生型产业发展,激发城市创新活力;(3)强化开放型城镇功能,发挥纵深配置的边境城镇体系的组织协作;(4)加快南疆就近城镇化布局建设;(5)提高绿洲城镇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基于199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研究人力资本对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测算了粮食主产区人力资本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并与粮食非主产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粮食非主产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更大;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财政支农支出在全国范围具有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粮食主产区其溢出效应更强,而技术创新只在粮食非主产区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泽众  沈开艳  
本文从6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使用2003-2016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过程型及效果型环境规制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本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提高周围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第二,不同区域间存在空间异质性,且过程型环境规制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更为明显;第三,土地财政和金融发展对本地区和周围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均有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有促进作用,对周围地区起到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本文的启示在于,环境规制能有效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因此可将环境规制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政府应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邻近地区将协同治理和因地制宜相结合,从过程和效果两方面合力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藉此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滨  
利用中国2001-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城镇发展质量、协调程度与发展效率三个维度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各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FDI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表现为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各省份的技术水平和外资进入程度对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调节作用,研发投入和劳动力就业是产生这种U型效应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FDI对各省份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差异性。因此,对于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省份,加大引资力度有利于其发展;对于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省份,FDI的空间溢出存在门槛效应,应更加注重引资质量。此外,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是实现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