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46)
2023(17093)
2022(14280)
2021(13143)
2020(11048)
2019(24844)
2018(24842)
2017(47486)
2016(26310)
2015(29756)
2014(29717)
2013(29175)
2012(26764)
2011(24074)
2010(24041)
2009(22160)
2008(21741)
2007(19579)
2006(17448)
2005(15271)
作者
(79420)
(66411)
(65888)
(62528)
(41830)
(32049)
(29662)
(26303)
(25257)
(23531)
(22482)
(22432)
(21001)
(20850)
(20464)
(20217)
(20194)
(19680)
(18979)
(18763)
(16857)
(16327)
(16212)
(15177)
(14996)
(14939)
(14623)
(14559)
(13440)
(13231)
学科
(104952)
经济(104826)
(76029)
管理(70518)
(54381)
企业(54381)
(49248)
方法(44968)
数学(38923)
数学方法(38458)
农业(32550)
中国(29728)
业经(27482)
(24587)
(23790)
地方(21714)
(19864)
(19332)
贸易(19323)
(18797)
理论(16672)
技术(16552)
(15781)
(15736)
银行(15706)
环境(15660)
(14938)
(14904)
(14775)
(14773)
机构
学院(377073)
大学(376463)
(146849)
管理(145184)
经济(143617)
研究(129083)
理学(126417)
理学院(124992)
管理学(122537)
管理学院(121897)
中国(95888)
(86328)
科学(84626)
(80458)
业大(67667)
农业(67204)
(66908)
(63584)
研究所(61342)
中心(59204)
(56151)
财经(51242)
北京(50021)
(50009)
师范(49425)
(46794)
(45617)
(45001)
农业大学(43077)
经济学(42765)
基金
项目(261648)
科学(203283)
基金(188127)
研究(186247)
(166906)
国家(165444)
科学基金(139990)
社会(116307)
社会科(109773)
社会科学(109743)
(103623)
基金项目(100510)
自然(92573)
自然科(90432)
自然科学(90401)
自然科学基金(88776)
(86912)
教育(84410)
资助(76518)
编号(76339)
成果(61080)
重点(58548)
(56480)
(56230)
(53957)
课题(52151)
创新(50339)
科研(50131)
计划(48917)
大学(47817)
期刊
(164573)
经济(164573)
研究(106041)
(85626)
中国(74742)
学报(70958)
科学(61525)
农业(57837)
大学(53116)
学学(50358)
管理(49691)
(46037)
教育(41340)
(33328)
金融(33328)
业经(31793)
技术(30909)
(28223)
经济研究(24356)
财经(24245)
问题(22989)
(21541)
(20721)
业大(20499)
科技(19832)
图书(19268)
技术经济(17988)
理论(17478)
农业大学(17054)
资源(16887)
共检索到550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梅  
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普遍存在缺乏安全性、保障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影响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经济变化因素,也有农民工自身因素和用工单位因素,但关键还在于政府的改革落后于发展,以及政府对就业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因此,应在社会系统整体原理指导下,运用综合和配套改革思路解决农民工稳定就业问题及其市民化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德功  尚洁  曾梦竹  刘素含  
农民工城镇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而就业是农民工在城镇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条件。本文依据实际调研成都2个市辖区(武侯区、锦江区)、2个县级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和2个县(郫县、双流)的300份农民工就业状况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是影响其就业水平的首要因素,其次为工作时间和教育水平等。相关对策建议如下: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贯彻地方就业和创业政策;加快成都周边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洪霞  崔宁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转型问题是破解市民化困境、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界定就业转型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工作稳定性、劳动权益、劳动关系和职业发展五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其就业转型的现状,揭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实现转型的因素,并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四个方面提出就业转型的促进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寇恩惠  刘柏惠  
在我国城乡统筹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农民工"短工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工资差距展开分析。在修正劳动参与和短工化的样本选择问题基础上,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农民工工资函数,并且使用MM方法对短期农民工和长期农民工的工资差距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高学历、培训经历、本地就业以及通过亲缘和正规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获得长期合同的可能性较高;地区和教育对农民工工资的贡献较大;两种合同类型的农民工在工资分布的底端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的工资差距存在"粘性地板效应"。这些结论对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提高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平衡区域间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柳颖  
农民工社会保障满意度是个体福利预期与政策感知绩效之间的纵向差减、农民工社保与市民社保之间的横向差减,以及政策知晓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江苏省13地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受待遇所得不足、群体分化与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满意度总体偏低,其心理状态弱势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效应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之一。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要求以"权利公平"为核心重构"居住地"相关而非"户籍"相关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政策治理水平和制度管理效率,增强信息宣传与沟通,推动农民工权利融合和能力融合的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燕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总体较高,但从内生性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缺乏是导致其市民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应加大职业教育培训以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加大宣传,激发市民化培训主动性;政府投入,保证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公益性;基于需要,增强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有效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华  梁强  
2008年后我国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处于上升趋势,但工资收入水平并不高,其提高空间还较大。农民工较低的工资水平导致我国出现"半城镇化"现象,不利于缓解产能过剩,降低了农民工对自己及家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我国的"半城镇化率"较高,2015年达到19.92%。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长情况、人力资本状况和就业信息。鉴于农民工就业信息缺失和人力资本投资较少,政府应搭建农民工就业信息平台,在财政能力许可的情况下逐渐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对主动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鼓励,根据企业培训所需支出的成本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华  梁强  
2008年后我国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处于上升趋势,但工资收入水平并不高,其提高空间还较大。农民工较低的工资水平导致我国出现"半城镇化"现象,不利于缓解产能过剩,降低了农民工对自己及家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我国的"半城镇化率"较高,2015年达到19.92%。影响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增长情况、人力资本状况和就业信息。鉴于农民工就业信息缺失和人力资本投资较少,政府应搭建农民工就业信息平台,在财政能力许可的情况下逐渐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对主动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鼓励,根据企业培训所需支出的成本减免相应税收或者给予补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河清  肖红梅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面临制度、经济和物质等诸多制约因素。基于2008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调查数据,本文运用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的实证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面临诸多困境;就业稳定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城镇化的倾向越明显,城镇化的可能性越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林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为了适应新环境,实现新目标,需要进行职业转换。本文通过对职业转换的内涵、实现条件及过程机理进行详细阐述,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为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而进行职业转换的作用机理,为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仇晓洁  王箐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保障农民权益,尤其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对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社会保障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全国统筹等措施,对于现阶段推动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丹  汪少良  张藕香  
本文在对安徽省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培训状况、保险状况、居住地到城镇的距离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具有负向影响;土地补偿款的理性消费对失地农民再就业中的自主创业人员具有正向影响,而非理性消费则相反。最后,文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辜胜阻  郑凌云  易善策  
在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流动具有新的特点:农民工基数大、集中度高,造成流向偏差进而引发“大城市病”,面临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地位被“边缘化”,遭受经济贡献与利益分享上的失衡,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和返航农民工正从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应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理引导农民工“返航”潮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防止“拉美陷阱”的出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咸怡帆  杨虹  
从物回归到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价值所在。文章立足中国农民工市民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解析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意蕴,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价值意义以及当前的现状和困境。文章认为,应从认识、主体、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层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体而言就是政府的管理理念要由物本观念向人本观念转变;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增强农民工主体意识;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良好的、宽容的社会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创造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生存发展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芙蓉  麻晓刚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文章从分析农民工市民化对我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入手,探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难点所在,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突破制度性障碍的对策建议: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