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4)
- 2023(13242)
- 2022(11152)
- 2021(10463)
- 2020(8650)
- 2019(19933)
- 2018(20009)
- 2017(38552)
- 2016(21433)
- 2015(24397)
- 2014(24729)
- 2013(24183)
- 2012(22130)
- 2011(19609)
- 2010(19778)
- 2009(18169)
- 2008(17963)
- 2007(15945)
- 2006(14262)
- 2005(12760)
- 学科
- 济(85842)
- 经济(85728)
- 管理(61783)
- 业(57526)
- 企(47614)
- 企业(47614)
- 方法(36488)
- 数学(30905)
- 数学方法(30425)
- 中国(26179)
- 农(24593)
- 财(20720)
- 业经(20059)
- 学(19320)
- 地方(19307)
- 制(16533)
- 农业(15972)
- 理论(15391)
- 贸(14402)
- 贸易(14394)
- 易(13907)
- 和(13643)
- 环境(13162)
- 务(12991)
- 财务(12911)
- 财务管理(12877)
- 技术(12725)
- 银(12720)
- 银行(12681)
- 教育(12302)
- 机构
- 大学(306367)
- 学院(303890)
- 管理(119565)
- 济(115377)
- 经济(112375)
- 理学(102764)
- 研究(102502)
- 理学院(101564)
- 管理学(99562)
- 管理学院(99032)
- 中国(75918)
- 京(67192)
- 科学(65618)
- 财(53136)
- 所(51937)
- 农(49262)
- 研究所(47006)
- 中心(46397)
- 业大(45746)
- 江(45504)
- 北京(42790)
- 范(42583)
- 财经(42329)
- 师范(42212)
- 经(38324)
- 农业(38284)
- 院(37393)
- 州(37362)
- 师范大学(34173)
- 经济学(33664)
- 基金
- 项目(205602)
- 科学(160860)
- 研究(150577)
- 基金(147693)
- 家(128306)
- 国家(127192)
- 科学基金(109198)
- 社会(93291)
- 社会科(88116)
- 社会科学(88091)
- 省(80094)
- 基金项目(78893)
- 自然(71425)
- 自然科(69770)
- 自然科学(69755)
- 教育(68706)
- 自然科学基金(68453)
- 划(67539)
- 编号(62411)
- 资助(60531)
- 成果(51378)
- 重点(45435)
- 部(44353)
- 发(43491)
- 课题(43087)
- 创(41789)
- 创新(38952)
- 科研(38839)
- 大学(38146)
- 项目编号(38146)
- 期刊
- 济(132525)
- 经济(132525)
- 研究(92372)
- 中国(58840)
- 学报(49041)
- 农(46293)
- 科学(45161)
- 管理(44132)
- 财(39773)
- 教育(37386)
- 大学(37057)
- 学学(34495)
- 农业(31812)
- 技术(26388)
- 融(25681)
- 金融(25681)
- 业经(21853)
- 财经(20276)
- 经济研究(19603)
- 问题(19101)
- 图书(18509)
- 经(17286)
- 理论(15601)
- 业(15537)
- 科技(14768)
- 现代(14524)
- 版(14472)
- 技术经济(14434)
- 实践(14312)
- 践(14312)
共检索到451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彬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遭遇更大的压力、社会兜底机制不健全、征地拆迁的巨大利益等原因,我国出现了低水平的"逆城市化"现象。因此,需要同步配套相关改革,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关键词:
城镇化 逆城市化 农业转移人口 劳动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关键词:
“逆城市化” 诱因 制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廖筠
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察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文章从劳动力转移动力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非转农”现象出现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我国工业生产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们应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以扩大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
逆城市化 非转农 城市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正海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土地管理、实现永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理念错位、粗放式增长,土地利用结构不够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土地市场竞争机制扭曲等。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我们应当致力于:树立集约用地意识,落实集约用地共同责任;科学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利用格局;立体发展,适度提高用地强度;挖掘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管理机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 土地集约利用 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泉
实践表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仍然是构成中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通过分类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市(区)带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和状态,不难发现中国保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必须基于符合城乡发展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不断引导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城乡形态进一步合理化,最终通过新型城市形态发展打破旧有城市结构布局,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林 李爱国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建立"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与动力机制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证实个体在安居和乐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产生"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进而在心理层面实现"城市化"。"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是"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和精神驱动力;良好的"社会交往"是"人的城市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驱动力;安居和乐业是"人的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驱动力。循此机理,"人的城市化"应该以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和乐业为根本,以促进社会交往为核心手段,以提高"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德功 尚洁 曾梦竹 刘素含
农民工城镇就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而就业是农民工在城镇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条件。本文依据实际调研成都2个市辖区(武侯区、锦江区)、2个县级市(都江堰市、崇州市)和2个县(郫县、双流)的300份农民工就业状况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是影响其就业水平的首要因素,其次为工作时间和教育水平等。相关对策建议如下: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贯彻地方就业和创业政策;加快成都周边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经渊 郑建明
本文论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信息服务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在梳理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公共信息服务等命题的理论脉络基础上,对城镇公共信息服务与数字城市、移动城市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信息服务的战略规划、实现路径及服务架构。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刘国斌 毛晓军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这与公共信息服务保障的理念相契合。【方法/过程】围绕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信息服务保障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有坚持多主体参与公共信息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的信息意识、丰富公共信息服务内容以及规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结果/结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信息服务保障是建设智慧城市、统筹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琳琼 丁琪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在追求城乡一体化的快速进程中,由于人们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乡土生态文化的内在价值,致使乡土生态文化在传承中出现了断层。深入研究乡土生态文化传承问题,对乡村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土生态文化 传承 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桁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桁林研究员在《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动态地看待农村公共品供给,因而也就有了:一、城市化是应有之义,逆城市化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不可为。如果农村公共品供给只是由于规模不足、不具备集约规模,还可以等待直至达到规模为止。令人遗憾的是,问题并不在此。农村公共品供给之所以不容乐观、前景堪忧,其症结在于:不断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其实是逆城市化的非主流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