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2)
2023(15132)
2022(12093)
2021(11308)
2020(9242)
2019(21038)
2018(20632)
2017(40011)
2016(21731)
2015(24618)
2014(24373)
2013(23435)
2012(21335)
2011(18931)
2010(18674)
2009(16742)
2008(15816)
2007(13899)
2006(12184)
2005(10298)
作者
(57680)
(48750)
(48265)
(46005)
(30790)
(23407)
(21823)
(19099)
(18913)
(17132)
(16640)
(16418)
(15101)
(14950)
(14941)
(14779)
(14418)
(14269)
(14127)
(14078)
(12076)
(11888)
(11864)
(11358)
(11126)
(11017)
(10789)
(10503)
(9744)
(9591)
学科
(93533)
经济(93447)
(64691)
管理(55852)
(48764)
(42955)
企业(42955)
方法(41954)
数学(38227)
数学方法(37814)
农业(32370)
中国(27381)
业经(24278)
地方(22435)
(21082)
(16395)
(15304)
贸易(15297)
技术(15174)
(14861)
(14477)
(13773)
环境(13074)
理论(12655)
(12431)
财务(12385)
财务管理(12355)
(12216)
银行(12205)
(12155)
机构
学院(296489)
大学(287406)
(123580)
经济(121154)
管理(116735)
理学(102207)
理学院(101213)
管理学(99466)
管理学院(98925)
研究(93288)
中国(70313)
(61091)
(57522)
科学(55504)
(53354)
(48445)
业大(47109)
农业(46498)
中心(46445)
(44545)
财经(43233)
研究所(40537)
(40109)
师范(39730)
(39698)
经济学(37809)
(35569)
经济学院(34464)
北京(34052)
经济管理(33645)
基金
项目(209188)
科学(167780)
研究(158978)
基金(151478)
(129755)
国家(128558)
科学基金(112666)
社会(102909)
社会科(97300)
社会科学(97280)
(86351)
基金项目(80543)
教育(75286)
自然(70360)
(69920)
自然科(68750)
自然科学(68737)
自然科学基金(67482)
编号(66471)
资助(60312)
成果(51250)
(47259)
(47185)
重点(47120)
课题(46335)
(44457)
国家社会(42415)
创新(41481)
教育部(40999)
人文(40400)
期刊
(134239)
经济(134239)
研究(79700)
(63137)
中国(59830)
农业(42835)
学报(41594)
科学(39599)
(39179)
管理(38823)
教育(37284)
大学(33787)
学学(32184)
技术(31439)
业经(29252)
(28990)
金融(28990)
财经(20634)
(20295)
问题(19508)
经济研究(19255)
(17581)
职业(15643)
农村(15128)
(15128)
(14870)
农业经济(14772)
资源(14611)
世界(14290)
统计(14138)
共检索到427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爱翔  刘轩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有助于促进和推动其市民化。实证调查发现,虽然目前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指标具有较高的整体优良训练法,但优秀训练法相对较低,且柔性职业能力总体弱于刚性职业能力,同时农民工职业能力苏南、苏北地域差异。提升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需要持续贯彻落实已有资助和奖励制度,加强对企业参与职业能力培训的机制激励,注重培训的制度规划,推动制度创新,加大对苏北地区政策倾斜,探索"学分银行"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林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为了适应新环境,实现新目标,需要进行职业转换。本文通过对职业转换的内涵、实现条件及过程机理进行详细阐述,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为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而进行职业转换的作用机理,为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柳颖  
农民工社会保障满意度是个体福利预期与政策感知绩效之间的纵向差减、农民工社保与市民社保之间的横向差减,以及政策知晓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江苏省13地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受待遇所得不足、群体分化与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满意度总体偏低,其心理状态弱势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效应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之一。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要求以"权利公平"为核心重构"居住地"相关而非"户籍"相关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政策治理水平和制度管理效率,增强信息宣传与沟通,推动农民工权利融合和能力融合的实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洪霞  崔宁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转型问题是破解市民化困境、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界定就业转型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工作稳定性、劳动权益、劳动关系和职业发展五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其就业转型的现状,揭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实现转型的因素,并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四个方面提出就业转型的促进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勇  孟凡礼  
本文使用就业史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总体水平、动因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更低,并且流动地域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家乡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在其就业流动过程中逐渐降低。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就业质量,但其工资水平、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与率等指标并没有随着就业流动而改善,甚至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晶  刘丽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传统农民工的延续和发展,在权益观念、价值取向、社会认知、未来愿景等方面都与传统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个体资源禀赋积累的差异性、组织环境赋权与社会制度政策的特殊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与城市融入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苏州市、南通市、宿迁市的758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和宏观社会层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状况,剖析其城市就业困境的原因,研究其城市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以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和自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竹  
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含意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在江苏省八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735份。从工资福利、劳动关系、职业发展、工作环境、权益保护及参与管理、心理感受六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实证调研基础上,提出要严格执法,强化企业中工会的积极作用,加强培训以及完善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钟兵  
新型城镇化中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其在城市的就业、生存和发展,影响市民化进程。为了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真正融入城市,应深化农民工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民工培训机制创新,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从而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困境,为其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完善制度保障、搭建发展平台和提供持久动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钟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拥有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市民化进程。为了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真正融入城市,实现其市民化,真正成为城市市民,必须大力发展组织型社会资本,加快构建制度型社会资本,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总量匮乏与质量低劣的困境,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营造制度环境,提供组织保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宏如  樊允花  李群  彭伟  
从新时代市民化中就业转型的工匠精神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敬业度对职业胜任力的作用机制,探究新农工的职业胜任力现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敬业度对新农工职业胜任力的作用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敬业度可以通过增强新农工的自我效能感,激发新农工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新农工的职业胜任力,促进就业转型。这为新时代供给侧改革中"人的要素"供给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天华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是推进这一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有效途径,但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信息、资金、人脉、教育等社会资源的获取上处于不利地位,教育培训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原因在于政府职责缺失,没有发挥教育培训的主导作用,企业缺乏培训主体意识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利用度较低。因此,在实践上构建政府、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外部社会支持体系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自我支持系统,开展服务渠道和机制建设,对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国芬  李俊奎  
依据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现状,分析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为其提供的良好机遇以及所面临的二元体制、产业结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挑战。地方政府应从探索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以应对二元体制;创新新生代农民工户籍多元复合转移模式;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多层次人才发展战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培养和人关怀等方面探寻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出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练军  
本文基于江西省1056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到个体、家庭、工作、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通过卡方检验引入回归模型的14个影响因素中,土地处置方式、参加社保数量和月消费水平对市民化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城市融入次之,抚养子女数、交往对象有低显著影响,而月工资收入、参加培训次数、住房类型、社区参与和自我认同则没有对市民化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纪志耿  蒋永穆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沿海和内地的资源要素比价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四川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大好机遇,但同时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也面临着重重障碍。该文以"有利于青年人的包容性发展"为目标,从"机会创造"和"障碍减少"两个方面建构了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练军  潘春芳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市民化,不但取决于其市民化意愿,还取决于其市民化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农民工在市民化方面表现出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的强烈反差,科学构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量评价,对明晰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现状,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及城市融合等3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江西省1 056位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及其空间分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总体偏低,不同维度的市民化能力发展不均衡,城市就业能力最强,土地退出补偿能力次之,城市融入能力最差,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月工资收入、交往对象、住房类型、土地流转数量和土地征用数量等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水平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除九江、南昌、赣州和吉安等4个地级市达到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地级市都在平均水平之下;大多数地区不同维度市民化能力都趋于一致,发展较为均衡。最后,分别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土地制度和空间分异的视角提出相关对策,认为要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能力水平,实现地区均衡,就必须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改革城市就业制度,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能力;通过提升社会资本,降低城市融入成本,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退出补偿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