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7)
2023(15528)
2022(13016)
2021(12038)
2020(9888)
2019(22621)
2018(22818)
2017(43843)
2016(23994)
2015(27079)
2014(27038)
2013(26738)
2012(24360)
2011(21722)
2010(21574)
2009(19782)
2008(18912)
2007(16836)
2006(15060)
2005(12979)
作者
(68528)
(57236)
(56675)
(53911)
(36048)
(27466)
(25555)
(22523)
(21784)
(20136)
(19431)
(19199)
(17951)
(17844)
(17437)
(17327)
(17067)
(16804)
(16379)
(16172)
(14300)
(13932)
(13745)
(13196)
(12874)
(12738)
(12672)
(12445)
(11476)
(11374)
学科
(98833)
经济(98722)
(69470)
管理(62263)
(51678)
(47212)
企业(47212)
方法(40142)
数学(34954)
数学方法(34600)
农业(34344)
中国(27871)
业经(27160)
地方(24052)
(21965)
(19778)
(18052)
(16106)
(15725)
贸易(15716)
(15218)
技术(15027)
环境(14994)
理论(14674)
(13864)
(13393)
银行(13349)
(13236)
(13228)
(12719)
机构
学院(335480)
大学(333193)
管理(133942)
(133292)
经济(130319)
理学(116700)
理学院(115455)
管理学(113492)
管理学院(112914)
研究(112065)
中国(83501)
(72499)
科学(70735)
(70726)
业大(57081)
(56665)
(55728)
农业(55380)
中心(52288)
研究所(50946)
(50359)
(45955)
财经(45605)
师范(45592)
北京(43810)
(41642)
(40516)
(40017)
经济学(38616)
经济管理(37108)
基金
项目(234877)
科学(184608)
研究(174333)
基金(169067)
(146546)
国家(145218)
科学基金(125018)
社会(109980)
社会科(103750)
社会科学(103722)
(94198)
基金项目(91242)
自然(80070)
自然科(78147)
教育(78138)
自然科学(78128)
(77072)
自然科学基金(76701)
编号(73300)
资助(67386)
成果(58233)
重点(51840)
(51311)
(51132)
课题(49096)
(48548)
创新(45262)
国家社会(44701)
科研(44225)
教育部(43337)
期刊
(151989)
经济(151989)
研究(95473)
(74571)
中国(68116)
学报(54922)
科学(51043)
农业(50709)
管理(44187)
大学(42437)
(40551)
学学(39994)
教育(36764)
业经(30826)
(29108)
金融(29108)
技术(28715)
(23692)
问题(21641)
经济研究(21103)
财经(20872)
(18399)
图书(18204)
(17717)
资源(17050)
科技(17019)
技术经济(15964)
业大(15801)
理论(15773)
农业经济(15645)
共检索到489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小玉  郑晶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充足劳动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积累更多的财富。因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吸收效率的高低就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构建投入产出五个指标基础上,通过DEA模型测算福建省九地市农村劳动力吸纳效率情况,发现除泉州外大多数地市都处于非有效状态且差异较大。未来这些地市需要结合各自特色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来提高吸纳能力;并且应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扩大就业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立军  郭凤玉  
本文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内在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本文基于来自江苏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976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与家庭特征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受到劳动力婚姻状况、学历因素的影响;在动机驱动因素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市民化动机对培训价值感知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功效驱动因素中,培训过程感知维度中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培训效果感知维度中的能力提升、收入增长、成功就业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正规就业依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还在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公民权缺失,使得农村劳动力对非正规就业有着很强的自愿选择。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根源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国刚  刘彦随  刘玉  
从时空过程耦合、形态与动力共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响应机理与调控模式。首先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强度的概念,构建了响应强度模型与机理模型,揭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强度的类型及动力机制,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响应的地域类型及调控对策。研究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劳动力转移规模与比重不断增大,其阶段性、区域差异性特征明显;非农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差异和期望收入等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的地域形态类型可以划分为大城市核心地域、外围承接地域、边缘发展地域和传统农业及特区地域4...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晓华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能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所以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没有根本改善,城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多局限性。因此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爱翔  吴兆明  路晓丽  
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胜任素质模型在基准性和卓越性胜任素质结构框架下由4组职业胜任素质指标构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要注重农村转移劳动力综合素质提升、加强非技术素质培训模式创新、重视社会和职业融入教育及建立基于胜任素质的标杆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  张红宇  
本文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几个重大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以农业为侧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城乡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城镇区域布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阿布都瓦力·艾百  康新梅  吴碧波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都必须面临的难题。在社会经济转型中,印度政府通过综合运用立法、开发职业培训计划等对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了积极探索,但农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依然凸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迟缓,转移后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呈现不均衡态势。印度与中国同属金砖国家,历史背景与国情相似,因此,中国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可以充分借鉴印度的经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传裕  
城镇化是重要的社会经济以及空间现象,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发达省份广东省所属的欠发达地区粤东北的梅州市为例,利用计量模型以及相关数据实证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的结果从人力资本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找城镇化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空间转移、城市扩容提质,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以及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城镇化等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轩  吴兆明  
通过问卷调查对62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就业质量现状及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无职业技能证书在就业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受教育程度、就业质量的工作稳定性、劳动保障维度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培训体系、满足多样性培训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以及完善就业服务功能、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忠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要素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进而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劳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凤鸿  伊文君  
本文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伴随发生、二者应当协调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以山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并研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探索能够使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镇化和谐发展的政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洋  孟奎  
农村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城镇化过程的本质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本文以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为分析框架,比较了中国与墨西哥两国在这一进程中各自特点、所处阶段和存在问题,并利用刘易斯的理论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制度和政策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为我国下一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林  
在我国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问题成为影响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效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地区稳定发展的经济问题。本文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手,以西部地区现实状况为出发点,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当地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协调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