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48)
2023(17301)
2022(14388)
2021(13504)
2020(11127)
2019(25537)
2018(25377)
2017(49260)
2016(26522)
2015(30012)
2014(29994)
2013(29343)
2012(26495)
2011(23751)
2010(23575)
2009(21528)
2008(20592)
2007(18120)
2006(15947)
2005(13580)
作者
(75249)
(63003)
(62211)
(59299)
(39701)
(30180)
(28323)
(24960)
(23875)
(22043)
(21359)
(21145)
(19687)
(19651)
(19267)
(19057)
(18784)
(18634)
(18077)
(17853)
(15482)
(15368)
(15214)
(14517)
(14094)
(14056)
(13906)
(13686)
(12631)
(12385)
学科
(107691)
经济(107570)
(77555)
管理(74510)
(56143)
企业(56143)
(49694)
方法(47484)
数学(41413)
数学方法(40870)
农业(32957)
中国(28876)
业经(27979)
(24876)
(22499)
地方(22283)
(19282)
(18000)
贸易(17991)
(17495)
环境(17379)
理论(17190)
技术(17054)
(16703)
(16534)
(15261)
财务(15182)
财务管理(15149)
(14879)
(14841)
机构
学院(373381)
大学(371350)
管理(150327)
(147854)
经济(144640)
理学(131208)
理学院(129815)
管理学(127439)
管理学院(126763)
研究(121526)
中国(90778)
(78112)
科学(77189)
(74843)
(63809)
业大(61306)
(59859)
农业(57425)
中心(56911)
研究所(54928)
(54127)
财经(52115)
(49964)
师范(49540)
北京(48335)
(47744)
(43909)
(43655)
经济学(43536)
经济管理(40728)
基金
项目(264180)
科学(208010)
研究(194204)
基金(191670)
(166854)
国家(165420)
科学基金(142758)
社会(122626)
社会科(115909)
社会科学(115879)
(103583)
基金项目(102350)
自然(92684)
自然科(90384)
自然科学(90361)
自然科学基金(88701)
教育(88259)
(86216)
编号(80767)
资助(77563)
成果(63663)
重点(58579)
(58217)
(56843)
(54487)
课题(53938)
创新(50861)
国家社会(50553)
科研(50291)
教育部(49659)
期刊
(161221)
经济(161221)
研究(102985)
(74465)
中国(69978)
学报(60298)
科学(55777)
管理(50857)
农业(50663)
大学(46419)
(46417)
学学(43721)
教育(39586)
业经(32403)
技术(32385)
(30817)
金融(30817)
(24389)
财经(24076)
经济研究(23382)
问题(22763)
(20536)
图书(20443)
(19151)
资源(19134)
科技(18397)
技术经济(17494)
理论(17134)
现代(16838)
业大(16245)
共检索到531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新型城镇化发展给农地资源保护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新型城镇化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占用农用地,农地转用空间格局将发生变化,农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下降的风险,农地质量下降的概率增加等。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也有利于农地资源保护,主要包括通过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能够减少占用农地规模,集约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有利于农地保护,城镇体系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空间耦合有助于农地生态功能的稳定,农用地的外部性内在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借助伦理学的视角进行农地资源保护。人类与农地资源是平等的关系,要以敬重的态度爱护农地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凯  冯献  
研究目的:揭示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区间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指标评价和门槛效应模型,在确定土地市场化水平基础上,分不同区域和出让区间考察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化水平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是分区间性的,到达一定门槛值后,会产生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在出让价格提高过程中,都经历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正向作用区间;(3)"高价位陷阱"反映了较高出让价格区间下,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产生促进,而导致过度非农化的情况。研究结论: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减少农地过度非农化,需把握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和作用区间,合理有效利用市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通过对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的个案分析,考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地经营模式变迁,即从种地到经营地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以新型职业农民阶层立场进入关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首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活空间解体导致年轻劳动力流失程度加重,作为生产空间的村落事实上逐步解体并引发传统农地经营模式转型;其次,"国家在场"与"资本下乡"不仅有利于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向财产功能转型,也是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现代化动力系统的核心机制;最后,以新型职业农民阶层立场审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平  
指出当前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土地机制矛盾,并分析了其深层因素,并基于江苏小城镇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关于土地机制的创新对策和价值伦理讨论,以期找寻出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集约利用的机制性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燕飞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妥善解决农业农民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村土地问题又是农业问题的关键,是必须面对且必须妥善解决的课题。本文在梳理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基础上,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为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出了几点建议,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和质量,促进社会综合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利平  
中国已进入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根本问题,其中农地发展权即是问题之一。农地发展权的界定与法律性质的明确关乎农民的财产权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发展权制度存在的农地发展权归属不清、宅基地使用权处理不当及土地征收征用缺乏考量农地发展权保障功能等缺陷。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创设,应明确农地发展权归属,严格宅基地的使用,强化农地发展权的社会保障功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智  刘雨松  翟琼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城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对其所在城镇满意度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配偶、外出务工年限、务工月收入、空闲时间参与文娱活动、更换工作的频率、朋友圈子的大小、遇到困难的多寡等因素对农民工在城镇务工期间关于工作、收入、休假制度、工作环境、薪酬发放的及时性、个人精神状态等的评价有显著影响。建议增强中小城镇就业容量、创造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薪酬、提供足够的闲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促进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闫志利  王伟哲  
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资源总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整体利用率不高、服务能力较差等问题,应采取建设新型职教集团、农村社区学院、职业教育联盟、职业教育园区以及实行"类产业化"经营等五种资源整合模式,运用政府调控、市场调节以及综合推动等手段,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资金投入、运行规制、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办学形式、物质资产等方面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服务的现实诉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燕  
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主题。调查发现,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总体较高,但从内生性因素分析,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的缺乏是导致其市民化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应加大职业教育培训以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加大宣传,激发市民化培训主动性;政府投入,保证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公益性;基于需要,增强农民工市民化培训的有效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基于冀、鲁、豫三省779户农户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农户愿意有偿放弃农村土地。如果条件合适,愿意直接出售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比例分别为21.69%和45.92%;愿意以政府征地、换工资收入、换城镇住房、整村搬迁等方式退出农村土地的比例超过59%。对梁平、晋江和平罗等土地退出试点的案例分析发现,无论是承包地、宅基地、其他集体土地还是集体成员身份,实施有偿退出都具有现实可行性。为优化"人地"资源配置,要充分认识实施土地退出的重要性,加快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完善农村土地和集体成员身份"一揽子"退出的顶层设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仇晓洁  王箐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保障农民权益,尤其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对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社会保障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全国统筹等措施,对于现阶段推动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国清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支点,做好农民教育工作,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无锡为样例,首次运用"极化"效应分析城镇化进程对农村人力资源和农业经济的削弱作用,提出利用"涓滴"效应提升农民教育有效性,并给出具体方案。分析了现有普适型农民教育资助方式的弊端,提出改变传统农民教育培训方法,采用"上、下"贯通、"点、面"结合、助强扶弱的机制,从建设学习型组织、布局教育培训体系、组建学习共同体、合理分配教育经费和强化示范导向作用等方面着手,消弭"极化"效应的负面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严瑾  
新型城镇化提倡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提高总体经济水平、挖掘发展潜力的关键之举。目前,我国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城市与乡镇农村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对于农村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也势在必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晋  
城镇化导致了农村集体成员身份的模糊,成员资格纠纷成为了近年来农村社会主要纠纷之一。地方法规在界定集体成员资格上存在瑕疵:户籍标准难以界定特殊成员的资格;村民自治往往侵犯弱势群体利益;户籍和经常居住地混合标准严重限制人口流动;与集体存在权利义务关系标准倒置了因果关系。上述标准忽视了成员资格存在的意义,在城乡二元福利结构下,成员资格的意义在于成员依赖土地为根本的生存保障,现行司法实践的主流意见已采取了以农地为生存保障的标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贾静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发展,借鉴美国、日本在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演进的经验,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对策。笔者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国家所有农民永佃的土地所有制,同时,应把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