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1)
2023(7863)
2022(5923)
2021(5542)
2020(4186)
2019(9467)
2018(9393)
2017(15855)
2016(9701)
2015(11014)
2014(11178)
2013(9635)
2012(8399)
2011(7736)
2010(7948)
2009(6834)
2008(6643)
2007(6167)
2006(5640)
2005(5375)
作者
(24367)
(20183)
(20072)
(19252)
(12838)
(9646)
(9426)
(8146)
(7728)
(7297)
(6908)
(6675)
(6476)
(6436)
(6426)
(6368)
(6255)
(6053)
(5971)
(5652)
(5301)
(5008)
(4975)
(4879)
(4720)
(4556)
(4555)
(4552)
(4170)
(4106)
学科
(28575)
经济(28547)
教育(19483)
中国(17902)
管理(17319)
(16685)
(11974)
(11861)
企业(11861)
理论(8986)
(8845)
业经(8835)
方法(8109)
教学(8098)
农业(7909)
发展(7877)
(7754)
地方(7668)
(7448)
数学(6867)
数学方法(6670)
(6548)
(6103)
技术(5073)
产业(4921)
(4692)
研究(4542)
(4442)
银行(4434)
(4261)
机构
大学(124817)
学院(122062)
研究(47114)
(39597)
经济(38283)
管理(36089)
教育(32042)
理学(30653)
理学院(30124)
(30101)
师范(29930)
管理学(29182)
管理学院(28912)
(28715)
科学(27939)
中国(27704)
师范大学(24610)
(23160)
研究所(21087)
(20852)
中心(20121)
北京(18932)
技术(18647)
(18646)
(18601)
职业(17294)
(17086)
(16336)
业大(15900)
财经(14441)
基金
项目(79166)
研究(67472)
科学(63851)
基金(52135)
(44631)
国家(44062)
教育(40110)
社会(39975)
社会科(37448)
社会科学(37439)
科学基金(36906)
(33698)
编号(30841)
(30157)
成果(28070)
基金项目(26194)
课题(25882)
(22209)
自然(20647)
自然科(20194)
自然科学(20190)
资助(20060)
重点(19867)
自然科学基金(19801)
(19703)
规划(19366)
(18673)
项目编号(18039)
(17841)
教育部(16712)
期刊
教育(54665)
研究(48044)
(47468)
经济(47468)
中国(37594)
(19027)
学报(17300)
科学(15672)
技术(15221)
大学(14696)
职业(13929)
(13432)
管理(13164)
农业(13139)
学学(12035)
(9153)
金融(9153)
技术教育(9002)
职业技术(9002)
职业技术教育(9002)
业经(8721)
(7628)
(7508)
论坛(7508)
经济研究(7460)
财经(6998)
(6535)
高等(6288)
问题(6168)
成人(6161)
共检索到196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谢登斌  
新型城镇化彰显独特的价值理念,诱发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应然诉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背离,主要表现为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伦理的遮蔽消解流动制度的公平;流动场域中的利益冲突衰减制度运行效能;教育一体化节律放纵教师流动的单极秩序;流动制度的先天缺陷及保障乏力封闭良好的流动环境。因应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背离,促成教师流动契合新型城镇化要求的主要方略有回归教师流动制度的价值理性及本然伦理;构建"三位一体"的利益平衡机制和城乡一体化教师流动机制;构筑开放适宜的教师流动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红键  
教育城镇化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化率显著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各地教育城镇化率和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正相关。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双重作用下,随迁就读比重提高以及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子女进入县镇就读成为近期教育城镇化加速的主要动力。教育城镇化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相互影响,乡村教育资源"质弱量余"与城镇教育资源"质强量缺"并存,小学的这一格局特征更加明显。未来,应坚持多元、均衡、智慧、系统的发展思路,全面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按需供给,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升城乡智慧教育水平,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之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望红  谢小芹  
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方向的探索上,学界存在着“强化乡村教育论”和“弱化乡村教育论”的道路之争,两条道路与当前的教育实践均存在一定的张力。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县域教育城镇化的浪潮,县域内三类学校的生源数量发生变化,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家校关系性质呈现出显著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和家校关系性质形塑了学校的竞争形态和教育性质:县城学校在资源拥挤效应和嵌入型家校关系影响下,形成了竞争极化和锦标赛教育;乡镇学校在资源集聚效应和协作型家校关系影响下,形成了单一化的教育竞争和应试型教育;农村学校在资源反鲶鱼效应和脱嵌型家校关系影响下,形成了去竞争化的局面和保底型教育。通过对三类学校的比较,证明乡镇学校是适合农村学生发展的教育场域。因此,强化乡镇学校的教育能力,是改变乡村教育落后局面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阳  
乡村教师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发展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近年来,受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乡村教师流动已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话题。应从多元视角出发对乡村教师的流失的合理性进行一系列透析,提出乡村教师合理性流动的现实建构,以期将教师流失转化为流动,实现乡村教师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有效提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阳  
乡村教师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发展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近年来,受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乡村教师流动已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话题。应从多元视角出发对乡村教师的流失的合理性进行一系列透析,提出乡村教师合理性流动的现实建构,以期将教师流失转化为流动,实现乡村教师人员的专业素养的有效提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韦吉飞  
新型城镇化亟待农村教育同步。研究显示,中国义务教育"城化"、"镇化"与人口之间存在格序分裂,教育城镇化主要由县镇一级支撑,城市化严重滞后。义务教育"县镇扁平化"显著特征映射出县镇层和市级财政对城镇化的回应机制不同。评估表明:县镇教育回应性对人口结构、转移支付等比较敏感,而市级政府主要受人均GDP、产业发展、市场集中度等影响。加强教育省级统筹是改革的大方向,而强化市级财政对教育城镇化回应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俊杰  
目前,我国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还存在着参与度低、效果不佳等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首先要关注农民观念和文化教育问题,要充分发挥新型农民教育与培训的自组织性,吸引大学生投身到新型农民教育与培训中来。新型农民教育与培训研究要坚持以产业研究为底色,应在宏观基础上细化,并将新型农民教育与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结合起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建富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培育职业农民,提升新市民素质,关注留守农民,造就创业型新市民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此,必须根据留守农民、职业农民和新市民发展需求,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摆脱二元思维定势,建设具有包容性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服务体系;创新人力资本投资制度,促进农民人力资源开发;根据城镇群集体系特征,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彭青  齐园  
从重视"物"的传统城镇化到重视"人"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是由"量"到"质"的内涵升华。新型城镇化要求市民具有较高的城镇生活意识和文化水平,高等教育在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农民市民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非均衡现象,除了师资、经费等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进行制度改革,从根源上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光跃  张萌  
新型城镇建设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其目是提高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规模、转变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实施教育扶贫,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分析了新型城镇建设与职业教育结构的互动关系,提出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职能,城镇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扶贫,吸纳和转移劳动力,向新型城镇疏散职业教育资源,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所要求的多种职业教育形式等策略与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付小倩  雍恒一  袁顶国  
在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以"对话"与"建构"为价值诉求,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资源的建设,重审课程内容;形成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共同体,搭建实践平台;采用自中而上的课程实施策略,超越课程方案本身;呼吁政府激励与管制角色的归位,提供有效的支撑体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邓鑫  漆雁斌  李雪川  
本文运用ADF单位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回归检验等方法,对近十年内的民间资本变化与城镇化水平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间资本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一是民间资本作用显著;二是力度小总量大;三是民间资本与新型城镇化关系单一;四是民间资本直接和间接都影响新型城镇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宗良  韩如晖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金融体系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成败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作用。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将逐步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推动我国经济良性快速发展。金融的有力支持则是城镇化稳步推进的重要条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佳伟  顾月华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升全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制度、体制、规模、资源配置、学校布局、发展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在区域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理念。本文以东部较发达地区苏州市的实践作为分析对象,探索区域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义务教育均衡统筹发展的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魏明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