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51)
2023(20810)
2022(17615)
2021(16284)
2020(13849)
2019(31903)
2018(31622)
2017(60934)
2016(33398)
2015(38159)
2014(38403)
2013(37769)
2012(34766)
2011(31156)
2010(31268)
2009(29213)
2008(29127)
2007(26074)
2006(22815)
2005(20354)
作者
(98050)
(82033)
(81490)
(78002)
(52136)
(39339)
(37181)
(32097)
(31087)
(29310)
(27845)
(27661)
(26051)
(25743)
(25377)
(25350)
(24918)
(24421)
(23631)
(23561)
(20201)
(20184)
(19976)
(18628)
(18334)
(18321)
(18230)
(18099)
(16584)
(16266)
学科
(135485)
经济(135299)
管理(100448)
(94797)
(78523)
企业(78523)
方法(62679)
数学(54372)
数学方法(53625)
(38273)
(38029)
中国(37445)
业经(30525)
(29365)
(29138)
地方(26895)
农业(25250)
(24067)
贸易(24056)
(23849)
财务(23752)
财务管理(23693)
(23302)
理论(22964)
企业财务(22462)
(21539)
银行(21474)
(20763)
(20414)
环境(20408)
机构
大学(485683)
学院(482551)
(190510)
管理(186742)
经济(186095)
理学(161258)
研究(159655)
理学院(159427)
管理学(156338)
管理学院(155466)
中国(119156)
(103578)
科学(99939)
(90770)
(80680)
(80318)
中心(73388)
研究所(73135)
业大(72927)
(72449)
财经(72189)
(65461)
北京(65248)
(64266)
师范(63610)
农业(62995)
(58190)
经济学(58094)
(57898)
财经大学(53569)
基金
项目(325208)
科学(254936)
基金(235646)
研究(235186)
(205340)
国家(203643)
科学基金(174948)
社会(147919)
社会科(140052)
社会科学(140017)
(126889)
基金项目(124529)
自然(114511)
自然科(111859)
自然科学(111829)
自然科学基金(109775)
教育(109325)
(106819)
资助(97837)
编号(96040)
成果(78551)
重点(72657)
(71659)
(68104)
课题(66487)
(66383)
科研(62299)
创新(62093)
教育部(61424)
大学(60940)
期刊
(209151)
经济(209151)
研究(140708)
中国(92916)
学报(79091)
(73591)
(71590)
科学(70874)
管理(67863)
大学(60202)
学学(56603)
教育(53891)
农业(49751)
技术(42556)
(41582)
金融(41582)
财经(35666)
业经(34355)
经济研究(32883)
(30522)
问题(28732)
(25551)
图书(24615)
(24179)
技术经济(23127)
统计(22711)
理论(22559)
科技(22072)
现代(21286)
商业(21029)
共检索到708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林  李爱国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建立"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与动力机制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证实个体在安居和乐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产生"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进而在心理层面实现"城市化"。"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是"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和精神驱动力;良好的"社会交往"是"人的城市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驱动力;安居和乐业是"人的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驱动力。循此机理,"人的城市化"应该以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和乐业为根本,以促进社会交往为核心手段,以提高"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龚新蜀  
城镇化的动力结构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促成的。文章按照三次产业推动城镇化的逻辑顺序,构建了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第一产业发展形成的推动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推进形成的二级动力或者叫做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的后续动力。通过对各动力因素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各动力因素对新疆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本文使用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0-1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与经济权重矩阵,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中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集聚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结论显示:中国省域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地区城镇化水平会受到邻近省域城镇化进程的显著影响;省域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趋同,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的高值集聚区,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的低值集聚区;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三产业、教育水平、技术进步、社会保障与医疗保健支出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进程有负面影响作用。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龚新蜀  
城镇化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也低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从城镇化动力机制层面,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分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动力机制,探寻制约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发展的深层原因,以期对稳妥推进西北五省区城镇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  郭云喜  
本文通过运用VAR模型对江西城镇化建设的金融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只是通过支持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就业,来间接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金融对城镇化发展缺乏直接、全面和可持续的推动。因此必须改变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进而间接推动城镇化的单一模式,针对当前江西城镇化建设金融动力机制弱化的突出问题,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构建更加全面、更加直接、更加可持续的金融动力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筱  李玉琴  
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物流业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二者逐渐呈现互动演进之势。基于此,本文尝试在前人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演进的动力机制,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广东省统计年鉴1978-2014年的有关数据为例,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选取新型城镇化的指标,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发展进行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参考性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筱  李玉琴  
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物流业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二者逐渐呈现互动演进之势。基于此,本文尝试在前人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演进的动力机制,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广东省统计年鉴1978-2014年的有关数据为例,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选取新型城镇化的指标,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发展进行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参考性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彬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遭遇更大的压力、社会兜底机制不健全、征地拆迁的巨大利益等原因,我国出现了低水平的"逆城市化"现象。因此,需要同步配套相关改革,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丽  李九全  
选取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和法等方法,评价西北省会的城市化发展质量。研究发现:城市化质量排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宁;经济发展质量和资源基础质量与现阶段西北省会城市化综合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人口发展质量、环境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城乡统筹质量与西北省会城市化综合发展质量相关性较小,说明它们与城市化综合发展并不同步;未来的西北省会城市化发展中,在发挥要素力和经济力的基础之上,应重点加强和发挥行政力的管理和调控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萌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滨  
文章基于时空视角,采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各省份及三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并对这种空间差异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2000—2018年各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存在差异是区域非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动力、市场动力和外向动力均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政府动力的影响程度最高;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来自政府动力和外向动力的作用;中部地区仅有政府动力对本地新型城镇化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各动力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统计上均不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季小妹  武红智  
为更好发挥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对于城乡发展的引导促进作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明确动力机制类型基础上,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比较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与以往研究之间的特征和差异,评价其不足,提出以下努力方向:(1)加强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创新;(2)细分不同类型动力对城镇化作用的机理研究;(3)推进不同动力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4)强化动力机制对于城镇功能提升的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新华  
融合分工原理、复杂系统理论和演化分析方法,探究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及其动力机制可以发现:(1)城镇是一个拥有自适应能力的分工网络;(2)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包括人的自然本质、人的异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三个层次;(3)城镇化动力源于个体自组织与政府他组织的耦合;(4)智慧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运行和管理,尤其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5)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新型城镇化的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主要由政府来调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刚  张颖  
基于较翔实的数据资料,本文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其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概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其动力机制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显著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郝文渊  关鸿  马正南  李文博  徐瑾  
借鉴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四维视角分析方法,构建城镇化动力因子指标体系,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西藏2000—2015年城镇指标体系的数据,对西藏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研究。面板分析表明:行政动力是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次之,外部动力的作用较弱,西藏城镇化发展更多地依靠中央和各省援藏资金、项目来推动。时序分析表明:1)近年来,西藏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行政动力的贡献度在逐步降低,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的贡献度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外部动力有明显的上升。2)城镇化发展的各个动力,有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