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4)
- 2023(10113)
- 2022(7921)
- 2021(7087)
- 2020(5343)
- 2019(12123)
- 2018(12215)
- 2017(21565)
- 2016(12839)
- 2015(14536)
- 2014(14904)
- 2013(13865)
- 2012(13064)
- 2011(12118)
- 2010(12547)
- 2009(11206)
- 2008(11004)
- 2007(10173)
- 2006(9565)
- 2005(9143)
- 学科
- 济(53357)
- 经济(53304)
- 业(26844)
- 管理(26751)
- 中国(25847)
- 教育(19917)
- 地方(19776)
- 农(18524)
- 企(18188)
- 企业(18188)
- 业经(14444)
- 发(14066)
- 农业(12615)
- 方法(12161)
- 发展(11431)
- 学(11421)
- 展(11304)
- 理论(10576)
- 地方经济(10502)
- 制(10041)
- 数学(9931)
- 融(9895)
- 金融(9894)
- 银(9850)
- 银行(9835)
- 数学方法(9790)
- 行(9650)
- 财(9330)
- 技术(8955)
- 贸(8199)
- 机构
- 大学(175943)
- 学院(175294)
- 研究(70826)
- 济(67332)
- 经济(65541)
- 管理(55948)
- 中国(48572)
- 理学(46024)
- 理学院(45317)
- 管理学(44345)
- 管理学院(43990)
- 科学(41518)
- 京(40970)
- 所(36171)
- 范(35267)
- 师范(35028)
- 研究所(32486)
- 教育(32081)
- 财(31190)
- 江(30541)
- 中心(30458)
- 农(29532)
- 师范大学(28441)
- 北京(27385)
- 院(25365)
- 州(24329)
- 财经(23311)
- 技术(23087)
- 业大(22967)
- 农业(22397)
- 基金
- 项目(106798)
- 研究(87601)
- 科学(84959)
- 基金(71384)
- 家(61056)
- 国家(60323)
- 社会(53644)
- 社会科(50492)
- 社会科学(50484)
- 科学基金(50418)
- 教育(46133)
- 省(44852)
- 划(38593)
- 编号(38507)
- 基金项目(36096)
- 成果(34325)
- 课题(31134)
- 发(30753)
- 资助(28202)
- 自然(28158)
- 自然科(27449)
- 自然科学(27444)
- 自然科学基金(26914)
- 重点(25937)
- 年(25910)
- 发展(25502)
- 展(25018)
- 部(24025)
- 规划(23559)
- 性(22718)
- 期刊
- 济(88220)
- 经济(88220)
- 研究(67701)
- 教育(53656)
- 中国(52286)
- 农(30140)
- 学报(24341)
- 科学(23414)
- 管理(22374)
- 财(22144)
- 农业(20617)
- 大学(19958)
- 技术(19156)
- 融(19147)
- 金融(19147)
- 学学(16972)
- 业经(16055)
- 经济研究(13810)
- 职业(13545)
- 财经(11533)
- 问题(11509)
- 业(10589)
- 坛(10466)
- 论坛(10466)
- 发(10267)
- 经(10105)
- 图书(9359)
- 技术教育(8939)
- 职业技术(8939)
- 职业技术教育(8939)
共检索到299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彭青 齐园
从重视"物"的传统城镇化到重视"人"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表现形式的变化,更是由"量"到"质"的内涵升华。新型城镇化要求市民具有较高的城镇生活意识和文化水平,高等教育在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农民市民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非均衡现象,除了师资、经费等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进行制度改革,从根源上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朝明 马文武
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经济模型,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联系起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理论上支持了现有文献观点。还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均得出的结论是:在经济和教育发展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条件下,城乡教育向更均等化方向发展虽然会放缓城镇化速度,但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质量提高;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对城镇化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两个张力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晓英 朱德全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是职业教育公平的本质诉求,新型城镇化进程是促进职业教育校际均衡和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其发展趋势需求职业教育系统的变革,而教育系统的改革只有通过课程结构才能体现,故课程结构的变革是实现职业教育均衡与自由发展愿景的核心推动力。根据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实然与应然状态的差距,探讨课程结构为什么要变革,变革什么以及怎样变革等问题,保证课程结构变革顺利实施是实现职业教育均衡与自由发展的关键,也是时代发展的应然之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爽
当前我国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以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新型城镇化推动下,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但两者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机会公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通过关注和帮扶城乡教育弱势群体,完善城乡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优势共享等途径,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陆亭
高等教育在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也需要其布局的合理性。目前我国“自发主导”倾向的高校扩展形式较多地关注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因而带来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重新认识高校集聚人才的功能,重新认识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意义,重视高校布局的合理性,对目前我国的高校区域布局进行调整。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布局 均衡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峰 刘俊杰
对桂、滇、黔39个市(州)的人口、土地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均衡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2008—2012年城镇化空间相关性较差,云南土地城镇化出现低值集聚现象,广西、贵州人地协调度下降。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该区域应坚持合理的城镇土地扩张速度,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形成良性互动的城镇人地关系。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自相关 西南三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佳伟 顾月华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升全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推进的城镇化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制度、体制、规模、资源配置、学校布局、发展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在区域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理念。本文以东部较发达地区苏州市的实践作为分析对象,探索区域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义务教育均衡统筹发展的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建富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培育职业农民,提升新市民素质,关注留守农民,造就创业型新市民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此,必须根据留守农民、职业农民和新市民发展需求,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摆脱二元思维定势,建设具有包容性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服务体系;创新人力资本投资制度,促进农民人力资源开发;根据城镇群集体系特征,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体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庆斌 黄清华 张能鲲 张永冀
现阶段,城镇化和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引起的人口流动对我国房价影响显著,但现有文献对该问题较少涉及,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别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出发建立模型,推导出均衡房价的决定方程,从理论上推演了各省份农村居民和外省份人口需求对本省份城镇房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各省份城镇化和区域间人口流动对房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由于收入、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在区域间分布的不均衡而引起的人口跨区域流动都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我国房价;后两者是我国房价收入比与发达国家相比偏高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城镇化和跨区域人口流动是我国东部地区房价上涨和房价收入比扩大的主要动力,但跨区域人口流动在中部地区,以及城镇化在西部地区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城镇化 区域发展不均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庆斌 黄清华 张能鲲 张永冀
现阶段,城镇化和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所引起的人口流动对我国房价影响显著,但现有文献对该问题较少涉及,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别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出发建立模型,推导出均衡房价的决定方程,从理论上推演了各省份农村居民和外省份人口需求对本省份城镇房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各省份城镇化和区域间人口流动对房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和由于收入、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在区域间分布的不均衡而引起的人口跨区域流动都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我国房价;后两者是我国房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城镇化 区域发展不均衡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胡茂波 史静寰
依据人力资本理论,高等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存在关联。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国高等教育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经历了变化期基本重叠的同步增长、部分重叠的异速下降、部分重叠的异速增长、部分重叠的高速增长四个阶段。省域高等教育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呈现出省际间的差异不同,变动由同步到不同步,省域内差异程度高,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差异各异的特征。依据国家、各省教育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高等教育规模与城镇化水平将出现全国的态势一致,省域差异持续,区域差异降低的发展局面。
关键词:
高等教育规模 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金林
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孝感市7个乡镇的城镇化发展个案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了通过实施城镇化非均衡整体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非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以德国为代表的均衡型城镇化与以日韩为代表的集聚型城镇化是两种典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两者的政策取向和实施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欲扬二者之长而避二者之短,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新路。文章总结了德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剖析其均衡城镇化模式的特殊成因,探讨该模式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启示。研究认为:德国均衡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取决于它的历史渊源、法律约束、组织体制、经济基础及其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但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的模式;针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现实困境,应重点实施"去等级化"和"去中心化"的两大制度改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豫新 赵奕萌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聚类分析,并运用莫兰指数、泰尔指数分解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2013~2019年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在区域上存在"东高西低"现象,各省(区、市)差距逐渐扩大;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非均衡特征。基于此,提出我国应依据新发展理念内涵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明确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扶持、培育新型城市群,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削弱空间非均衡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