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1)
2023(15057)
2022(12679)
2021(11828)
2020(9660)
2019(22412)
2018(22502)
2017(42293)
2016(23654)
2015(27175)
2014(27471)
2013(26596)
2012(24708)
2011(22075)
2010(22216)
2009(20226)
2008(19639)
2007(17518)
2006(15626)
2005(13512)
作者
(68005)
(56621)
(56087)
(53675)
(36146)
(27318)
(25546)
(22321)
(21934)
(20371)
(19700)
(19003)
(17951)
(17915)
(17369)
(17300)
(16981)
(16711)
(16322)
(16255)
(14210)
(14026)
(13766)
(13078)
(12780)
(12776)
(12626)
(12506)
(11460)
(11223)
学科
(92867)
经济(92755)
(64429)
管理(63107)
(48742)
企业(48742)
方法(38437)
(38143)
数学(32786)
数学方法(32347)
中国(28511)
农业(25409)
业经(23943)
地方(22863)
(21026)
(20922)
(17557)
理论(16567)
(14802)
贸易(14792)
技术(14480)
(14273)
(14270)
教育(14095)
(13946)
环境(13860)
(13163)
银行(13123)
(12922)
(12676)
机构
学院(331811)
大学(330515)
管理(128955)
(123345)
经济(120227)
理学(111469)
研究(111291)
理学院(110139)
管理学(108018)
管理学院(107431)
中国(81489)
(71736)
科学(71170)
(59961)
(56065)
(55218)
(54350)
业大(52139)
中心(51403)
研究所(51189)
(48546)
师范(48101)
农业(45690)
北京(44492)
财经(44052)
(41290)
(40359)
(39873)
师范大学(38606)
技术(38507)
基金
项目(227815)
科学(178661)
研究(169796)
基金(162224)
(140535)
国家(139230)
科学基金(119375)
社会(104417)
社会科(98361)
社会科学(98336)
(91269)
基金项目(86959)
教育(79366)
自然(77180)
(76019)
自然科(75320)
自然科学(75302)
自然科学基金(73901)
编号(72403)
资助(65707)
成果(58572)
重点(50804)
课题(50367)
(49572)
(49250)
(46471)
创新(43242)
科研(42817)
项目编号(42807)
教育部(42263)
期刊
(143761)
经济(143761)
研究(94995)
中国(69114)
(59723)
学报(54301)
科学(50105)
教育(47213)
管理(45740)
大学(41396)
(40858)
农业(40241)
学学(38581)
技术(33044)
(28062)
金融(28062)
业经(26711)
财经(20566)
经济研究(20097)
图书(20006)
问题(19334)
(18457)
(17469)
(17447)
资源(16247)
科技(16171)
理论(15736)
职业(15704)
技术经济(15307)
现代(15104)
共检索到492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意  
在一定意义上说,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近郊村民的市民化始于职业转换。在近郊村民从农业劳动者转为非农劳动者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村庄组织、用地单位、转业村民等多种力量互动、博弈,呈现出了政府控制型博弈、多方合作型博弈、村民自主型博弈等多种博弈模式。无论哪种博弈模式都难以充分地解决近郊村民的职业转换问题。近郊村民的职业转换,需要建构一种多方参与、协同促进的长效机制。这才是近郊村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涂利军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解决工农差别、城乡分治等诸多现实问题,使城市和农村得到协同治理以避免两极分化,而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善的村民自治制度的支撑,以应对当前乡村治理处于探索阶段所存在的种种矛盾冲突,进而将村民自治纳入到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系当中,保障农民权益在新型城镇化中不受侵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东雷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村民自治",让村民充分的当家作主,民主地开展各项生活生产活动。同时,新城镇化下村民自治与产业发展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分割,通过村民自治可以推进农村产业更好地发展,而产业发展能够锻炼村民民主意识,从而提升民主自治水平,最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季辰晔  
近郊乡村发展一般呈现3种模式,分别为城市拓展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和在地城镇化模式。河北省乡村"半城镇化"特征明显,近郊地区存在大量城乡双栖人口,是在地城镇化模式的典型地区。基于对正定县铁西片区乡村发展特征和问题的剖析,文章从生态修复、村庄修补、产业振兴、文化复兴4个方面提出在地城镇化实施路径,以期在乡村地域实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文章对于河北省近郊地区的乡村健康长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全国类似地区乡村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毕正华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的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本文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治理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晓瑞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失地农民逐步增加,面临着再就业的挑战,职业教育培训成为失地农民适应新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还存在失地农民培训意识不足、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从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强化企业参与责任感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昉  
本文是在对上海近郊农村进行了一项调查之后进行的分析研究,文章指出了大都市近郊农村土地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振宇  孟德锋  张杰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利益诉求多元,矛盾冲突频仍,信用缺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关系的大变革、主流价值观的缺乏、个别政府榜样作用的削弱、社会失信惩戒机制的失效等。因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体来说,应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和组织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郎晓波  
近年来,大规模的撤村建居和村庄合并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普遍选择,但这种"农村被城市化"现象事实上暗含着中国城镇化道路探索的误区,实质是行政强制推进市场力量对农村和农民的根本性消解,从长远来看,既损害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城乡链合"视角,反思村庄的定位以及现代城乡关系的本质,并以J村为分析样本,微观呈现链合视野下城乡社区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农村社区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相对于已有的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理论,"链合"模式更注重城市和农村各自不同的社区性基础,强调通过网络再造形成可持续的互惠规范,具体可从市场、服务和组织合作三个维度得以实践,从而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宗开宝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义乌市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客观上存在着互动关系:城镇的元素与农村的元素在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促使双方元素在"混合"中"酵母化";在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加快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具有规律性。只有按规律办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才能良性互动,城乡资源才能优化配置,取得集成创新的效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和平  苏建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广超  钱大胜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必然过程,城镇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它是一个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客观上是有利于社会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毋庸置疑需要面对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土地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何记东  
产业发展是城镇发展的依托,正确确立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才能保证城镇化的稳步推行,保证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才能保证大、中城市产业的调整。通过对国外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当前选择农村城镇主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应该主要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选择。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瑛  
文章总结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城镇化与农村公共文化的相互影响,提出了面向城镇化开展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应对之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丽娜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分析2000—2016年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程度,进而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包括2000—2005年新型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化发展水平受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呈波动上升趋势,以及2006—2016年,属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的高度重视使城镇化指数由0. 436上升至0. 869,年均增长率高达0. 093。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3个方面:(1)在人均家庭经营农家乐收入比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2)在森林覆盖率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应为正,直接效应系数为0. 098,间接效应指数为0. 074,影响相对较大;(3)果园面积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大,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结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影响,且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