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9)
2023(6985)
2022(5283)
2021(4724)
2020(3828)
2019(8524)
2018(8794)
2017(16073)
2016(9247)
2015(10700)
2014(11172)
2013(10552)
2012(9364)
2011(8308)
2010(8593)
2009(7859)
2008(8046)
2007(7497)
2006(6841)
2005(6404)
作者
(27707)
(22680)
(22571)
(21756)
(14548)
(11006)
(10497)
(8908)
(8845)
(8527)
(7825)
(7645)
(7553)
(7319)
(7264)
(7146)
(6801)
(6707)
(6674)
(6528)
(5782)
(5597)
(5523)
(5359)
(5282)
(5217)
(5079)
(5060)
(4667)
(4591)
学科
(35427)
经济(35377)
管理(24345)
(22627)
(17719)
企业(17719)
中国(14852)
方法(12434)
(12396)
数学(9783)
业经(9539)
数学方法(9470)
(8889)
(8630)
(8446)
地方(8369)
农业(8267)
理论(7531)
(6754)
人口(6121)
教育(5942)
(5913)
银行(5899)
发展(5578)
(5573)
(5562)
(5495)
教学(5494)
(5489)
(5441)
机构
学院(131080)
大学(130469)
(47406)
经济(45921)
研究(45730)
管理(45098)
理学(37174)
理学院(36619)
中国(35748)
管理学(35532)
管理学院(35279)
(29816)
科学(28807)
(23946)
(23919)
(23116)
(21721)
中心(21416)
研究所(21158)
(19429)
师范(19232)
北京(19073)
业大(18685)
财经(18408)
(18357)
(16850)
农业(16582)
(16411)
(16382)
技术(16335)
基金
项目(80669)
科学(62734)
研究(60268)
基金(56202)
(49016)
国家(48574)
科学基金(41563)
社会(36591)
社会科(34448)
社会科学(34440)
(32009)
教育(28395)
基金项目(28359)
(27049)
编号(26332)
自然(26303)
自然科(25723)
自然科学(25718)
自然科学基金(25221)
资助(23785)
成果(22574)
课题(19107)
重点(18328)
(17411)
(16681)
(15803)
(15794)
项目编号(15541)
(15205)
大学(15151)
期刊
(59236)
经济(59236)
研究(43428)
中国(33110)
(21197)
教育(20681)
学报(20332)
(19313)
科学(19078)
管理(17714)
大学(15612)
学学(14107)
农业(13913)
技术(13097)
(12438)
金融(12438)
统计(10726)
业经(10253)
图书(9869)
经济研究(8742)
(8563)
财经(8469)
决策(8008)
问题(7944)
(7344)
书馆(7162)
图书馆(7162)
(6960)
(6959)
现代(6637)
共检索到214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辉  陈惠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城镇化进步是同一过程,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作为人口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流动人口的定居及转化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特殊的城镇化进程,针对城镇化率量高质低的现状,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户籍人口(或者说是完全融入城镇生活的农村人口)的比重上。对此,拟从多维视角切入,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划分与统计方法进行探索与验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又红  李旭红  
利用2016、2017年流动人口数据,从流动人口个人"农转非"承包地成本和劳动力市场收益的角度,分析了农业户籍相较于非农户籍的成本及收益,并讨论了户籍农转非的预期净收益。研究表明,农业户籍流动人口相较于非农户籍流动人口的劳动力市场表现更差,但农业户籍人口相较于非农户籍流动人口有着更多的承包地,地级市层面的承包地转租收入随着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如果将农业户籍与非农户籍之间的工资差异看作户籍转换的收益、将失去的承包地看作户籍转换的成本,户籍转换的流动人口个体预期将获得每年3200元的净收益。加快农业流动人口市民化,不仅有助于户籍转换个体预期收入的增加,还有助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快经济的发展步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尤济红   梁浚强  
新型城镇化注重“人的城镇化”,如何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发展是其关键任务之一,但鲜有文献从流动人口的视角来考察新型城镇化效应。通过合并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因城市规模呈现差异化,中小规模试点城市的流动人口收入获得显著提升,平均效应为3.9%,而试点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收入则无显著差异。机制检验表明,中小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效应分别从劳动力需求端的地方产业扶持,以及劳动力供给端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有利于流动人口的收入提升。在异质性方面,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的收入提升效应在东西部城市群内的小城市效果更明显,高学历和以雇员身份从事第二产业的流动人口收入提升相对更多。此外,新型城镇化的收入提升效应并非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劳动力自选择的结果,因此,其作用是实质性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建江  
城镇地区与城镇化地区不是一个概念,城镇地区加上其功能辐射溢出效应的泛化空间范围是城镇化地区。城镇化地区划分方式,可以对达到城镇化地区统计指标标准的地区,在行政区域图上,用按公顷打网格的方式进行固定,进行城镇村数量、常住人口、经济和公共基础设施指标的日常统计和普查统计。城镇化地区的划分和城镇化地区指标设置及统计,还为乡村城镇化或就地城镇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章对城镇化地区的划分标准进行了探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莫旋  唐成千  阳玉香  
流动人口就业在城镇化推进中不仅受制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就业选择还存在诸多掣肘。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分层多元选择模型,从分层异质视角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选择。研究发现:不同就业身份流动人口拥有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流动人口就业选择受个体层次与社区层次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层聚类性;流动人口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对其就业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老一代流动人口偏向于创业型就业,而新生代流动人口偏向于务工型就业,不同代际流动人口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别。因此,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需根据不同的群体特征,分类引导,制定不同就业促进机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谭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超大城市集结人力资本的虹吸效应日渐增强,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逐渐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部分。文章梳理了流动人口研究的概念范畴变化,主要是从笼统的农民工概念到次级群体,再到城市新移民研究,这一动态演变过程反映国内流动人口精细化研究的内在需要。城市新移民的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了流动人口研究,有助于破除先前研究的思维定势,还原流动人口的多样性特点,体现流动人口的时代性特征。文章提出,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国内流动人口研究应转向城乡互融性思维、关注人口结构性融合以及强化微观整合性等视角,更加重视超大城市复杂化人口结构中的城市治理难题、青年群体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困境、域外经验对国内应对流动人口策略的借鉴作用,进而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悦  樊继达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这导致越来越多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发展。这部分流动人口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红利下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但在消费支出上仍显著低于城镇平均水平。对此,本文探究了2011-2019年流动人口消费弹性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消费弹性的差异,以期为各地区制定科学政策激发流动人口消费活力提供理论借鉴。结果表明: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流动人口总体消费弹性为0.668,同时明显处于上升趋势,2019年已达0.775的较高水平。东部地区消费弹性较低,而中部地区消费弹性较高,东北和西部地区消费弹性较为接近。由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消费弹性比由城镇向城镇流动人口的消费弹性低;跨省流动的消费弹性比省内流动的消费弹性低;有住房的消费弹性比无住房的消费弹性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明星  郭莎莎  陆大道  
新型城镇化突出强调实现“人的城镇化”,摸清流动人口的特征与格局是促进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收支情况等流动特征,以及流动人口的“源”(来源地)、“汇”(流入地)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青壮年劳动适龄人口为主,呈现出受教育水平偏低,户口类型以农业为主,并以跨省流动为主等特征;流动原因以务工经商为主,收入水平以低、中收入为主,恩格尔系数高于常住人口平均水平,行业分布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荆文锴  张耀军  
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人口流动是必然的。在我国仍以户籍为手段进行人口管理与服务的背景下,人户分离将长期存在。属地管理政策到目前为止还很不完善,人户分离的人口群体难以享受到应有的福祉,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因此,要从流出人口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考虑人口管理,弥补流入人口管理的不足,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全磊  陈玉萍  丁士军  
本文旨在对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过程进行阶段划分,从家庭生计转型视角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在生计转型各阶段的行为逻辑和资源配置特征。本文从就业和居住两个维度考察农民工家庭与农村的经济关联,并根据关联程度从强到弱将农民工家庭生计转型过程划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进而应用阶段划分方法,识别鄂、粤两省717个农民工样本家庭所处的生计转型阶段。研究发现,处于生计转型不同阶段的农民工家庭,在家庭的经济行为逻辑、家庭成员的城乡配置、房屋和土地的利用方式、家庭收入的空间流动4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季素萍  李涛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选择农村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所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将城镇化水平指标和个体劳动者的户籍类型纳入分析框架,构造个体就业的计量模型,针对安徽、广东、河南等9个省份的调查数据,详细考察了农村流动人口个体层面的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子女数量等)以及劳动力市场条件(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分割率、生活成本等)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就业影响,报告了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流动,流动人口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广东省已经具备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基础,但市民化是个系统工程,目前仍面临重重障碍,为了有效化解,需要制度的创新和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能力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丽萍  童彦  
本文基于乡-城流动人口的视角,从城镇化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两方面建立包容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城镇化包容发展水平进行时空评价,得出结论:从时序上看,西部城镇化包容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经历了低度包容和基本包容两个发展阶段;从空间格局来看,2007年后分化渐趋明显,至2014年,西藏仍处于低度包容阶段,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七个省份处于基本包容发展阶段,内蒙古、重庆、四川、陕西四个省份进入适度包容和协调发展阶段,最后提出实现乡-城流动人口向城市居民转变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文哲  边彩云  董丽霞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国城镇化主要通过农村人口流动推动,进而导致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远远低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房价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滞后。本文以2011—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城市层面数据分析了城市房价上涨对农村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影响。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房价升高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使农村流动人口更不愿意落户现居城市,同时,女性、高学历、参加过技能培训、高收入、有保险、有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社会融合度较高、幸福感更强、跨省流动以及居留时间更久的农村流动人口落户意愿更强,年龄与落户意愿呈倒U型关系。但是,城市房价升高对落户意愿的影响与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有关,无房、流向普通城市、省内流动、未婚、低学历、年龄小、女性的流动人口对于城市房价上涨更加敏感。基于此,笔者指出,要进一步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抑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是必要之举,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亚力  吴云超  赵迪  熊建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流带有明显异地城镇化的性质,这种跨大区域的异地城镇化对人口流入区和人口流出区的影响是不同的。以环洞庭湖区为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县域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17.0软件定量分析了湖区县域人口净流出率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人口净流出区县域城镇化水平与县域人口净流出率呈高度负相关的结论;进而,按县域城乡人口内外流比(城镇人口净流入与农村人口净流出之间的比例),将本区城镇化划分为主动型城镇化、内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外流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和衰退型城镇等类型,并探讨了各类城镇化的人口流动的特征、动力机制和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洞庭湖区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