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7)
2023(8857)
2022(6685)
2021(5682)
2020(4461)
2019(9907)
2018(9392)
2017(17518)
2016(9698)
2015(10547)
2014(10638)
2013(10093)
2012(8813)
2011(7721)
2010(7671)
2009(6947)
2008(6664)
2007(6040)
2006(5400)
2005(4782)
作者
(28313)
(23608)
(23541)
(22747)
(14875)
(11410)
(10734)
(9296)
(9114)
(8218)
(8123)
(7969)
(7516)
(7455)
(7444)
(7314)
(7064)
(7003)
(6894)
(6884)
(6018)
(5793)
(5662)
(5458)
(5410)
(5229)
(5158)
(5123)
(4873)
(4683)
学科
(44392)
经济(44355)
管理(26872)
(25562)
(19583)
企业(19583)
方法(18538)
数学(16653)
数学方法(16449)
中国(14372)
(13135)
地方(11164)
业经(10909)
(9768)
农业(8925)
(7628)
(7453)
环境(7159)
(7027)
产业(6864)
(6051)
贸易(6042)
发展(5998)
(5989)
技术(5977)
(5779)
(5773)
(5622)
信息(5618)
财务(5601)
机构
大学(138532)
学院(138031)
(57506)
经济(56254)
管理(52590)
研究(47348)
理学(45858)
理学院(45316)
管理学(44375)
管理学院(44145)
中国(33568)
科学(29827)
(29102)
(25380)
(23892)
(22891)
中心(21788)
业大(21401)
(21045)
研究所(21037)
财经(20825)
(19282)
师范(19106)
(18981)
经济学(18622)
农业(18580)
(18102)
北京(17417)
经济学院(17002)
(16257)
基金
项目(101085)
科学(81039)
基金(74409)
研究(71397)
(65716)
国家(65259)
科学基金(56820)
社会(48647)
社会科(46439)
社会科学(46426)
(40208)
基金项目(39629)
自然(35985)
自然科(35245)
自然科学(35238)
自然科学基金(34536)
(33275)
教育(32400)
资助(29259)
编号(27384)
重点(22937)
(22401)
(21793)
国家社会(21420)
成果(20684)
(20534)
课题(19496)
创新(19337)
科研(19070)
教育部(18559)
期刊
(60505)
经济(60505)
研究(39881)
中国(26999)
学报(22477)
(22093)
科学(20518)
(18493)
管理(18101)
大学(17170)
学学(16099)
农业(15274)
教育(13797)
技术(12160)
业经(10433)
经济研究(10384)
(10022)
金融(10022)
财经(9841)
统计(8784)
(8545)
问题(8542)
(8520)
(8339)
决策(7388)
技术经济(7214)
资源(7177)
图书(6670)
科技(6638)
(6489)
共检索到197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爱华  黄小舟  
文章对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内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建立了简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拉开档次的评价方法,计算了我国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分;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各种检验,确定了空间杜宾模型为解释模型,并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支持空间杜宾模型结论的稳健;基于模型分析了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水平的现实因素和作用机制,形成了可靠结论和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维林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正面临新旧动力的转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地方公共服务逐渐取代传统的招商引资成为城市吸引要素集聚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分析地方公共服务影响本地要素集聚的直接机制和邻近地区的溢出机制基础上,选取我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公共服务对要素集聚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医疗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均对本地要素集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不仅会影响本地要素集聚,同时也会通过空间溢出机制影响邻近地区要素集聚,且不同类型公共服务的溢出作用有所差异。地方公共服务对要素集聚的外溢作用带有局域性特征,主要在各自的作用半径内发挥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盈之  王秋彤  
文章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测度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从体现能源消费优化视角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出发,检验了能源消费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能源利用效率存在单一门槛,能源消费结构则存在三重门槛,跨越门槛值后,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显著提升;同时当前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万春  
产业聚集是农村城镇化的依托,要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必须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今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战略重点是:(1)灵活运用经济参数和分工协作机制,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2)实施小城镇非均衡择优发展与中心城市协调发展战略;(3)多渠道、多途径筹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改革小城镇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松  白洋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总结我国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县域产业聚集,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娜  
文章基于C-D函数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创新效应影响经济增长。构建主效应模型和包含交互项的模型,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和FEM方法检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资本投入强化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劳动力转移的边际作用正在减弱,创新效应尚未显现;分区域看,资本投入对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郭东   乔璐  
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数字经济影响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跃升,并且两者走势趋同。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新型城镇化的人口、生态和社会维度,但不利于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并且对经济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期和区域异质性,即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和从东部到西部,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受城市规模约束,并且依托数字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能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于数字经济发展视角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祥民  赖永剑  
本文使用空间面板联立方程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镇化质量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双向的互促效应,城镇化质量占据优势地位;区域间商贸流通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竞争效应,相邻地区间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积极的互促关系。分地区的检验结果表明,互动作用在东部地区最突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玮玮  
文章基于空间滞后的OLS、面板FE和系统GMM模型,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聚集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中西部的商贸流通集聚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表明商贸流通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提升流通产业集聚水平;第二,引导投资向农村倾斜,深化城乡流通对外开放;第三,加大对农产品现代流通的财政投入支出,发挥财政资金对民生经济的促进作用;第四,重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第五,提升中西部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性,令两项建设发挥相辅相成的互动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明清  高文亮  
城镇化的积聚效应会促进居民消费,其外部成本效应则阻碍居民消费增长,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综合作用。本文拟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使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所以总体而言,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为了进一步发挥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提出了完善劳动力流动政策、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斌  范姿怡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了区域环境效率,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呈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地区差异明显,东部省份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环境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地区间呈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而新型城镇化水平积极地促进了地区环境效率的提升;FDI对地区环境效率并无显著正向效应,产业结构显著提升了地区环境效率,而政府规制、治污投资以及对外开放度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区域环境的效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芳  李紧想  王锋  
本文在测度1995—2016年长三角金融集聚和绿色经济发展(GGDP)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金融集聚、城镇化对GGDP的长期动态影响,探讨了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且这种正向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增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负向产出,即城镇化进程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的发展;金融集聚能够通过投融资活动对城镇化提供正向支持,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城镇化是金融集聚促进GGDP的重要中介路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4.89%。
[期刊] 改革  [作者] 龚锐  谢黎  王亚飞  
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熵权法测算2004—2016年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时将非合意产出农业碳排放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基于SBM—ML指数法测算2004—2016年30个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VAR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分解后的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分别为微弱负向作用和显著正向作用,说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促进效应主要是农业技术效率改善的结果,而非农业技术进步所致;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微弱的制约作用,新型城镇化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但抑制了农业技术效率改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淑慧   欧璇   胥若男  
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三大产业聚集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产业聚集会抑制商贸流通业发展,而工业与服务业的大规模聚集,会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三产业聚集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呈“U”型,在产业聚集低水平区域,表现为抑制效应,而在产业聚集高水平区域,呈现促进效应;产业聚集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渠道,加速知识、技术的传播与溢出,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最后文章从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完善技术创新制度等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露  徐维祥  郑金辉  
文章通过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福利的双向反馈效应,并且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人口、产业城镇化对生态福利的影响效应为负,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福利的影响效应为正,邻近地区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的发展均抑制了本地生态福利绩效的提高;生态福利对人口、产业城镇化的本地影响效应均为负,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为正,邻近地区生态福利的提高抑制了本地的土地、产业城镇化进程;分流域来看,上游地区生态福利对人口城镇化的正向效应最大,下游地区的负向效应最大,中游地区无论是本地还是邻近地区,生态福利的提高均受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效应较大;本地和邻近地区生态福利对土地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在黄河流域中游和上游地区显著为负,土地城镇化对生态福利的本地-邻近影响效应在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均为正,但邻近地区的影响效应还不显著;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福利绩效的提高受到产业城镇化的抑制效应最强,反过来影响也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