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6)
- 2023(11009)
- 2022(8617)
- 2021(7807)
- 2020(6196)
- 2019(13718)
- 2018(13363)
- 2017(25935)
- 2016(14227)
- 2015(15376)
- 2014(15272)
- 2013(14588)
- 2012(13035)
- 2011(11654)
- 2010(11617)
- 2009(10753)
- 2008(10553)
- 2007(9445)
- 2006(8564)
- 2005(7548)
- 学科
- 济(54472)
- 经济(54399)
- 管理(41004)
- 业(40710)
- 企(30777)
- 企业(30777)
- 农(20501)
- 方法(20370)
- 中国(19133)
- 数学(18101)
- 数学方法(17897)
- 财(15219)
- 业经(14024)
- 农业(13492)
- 贸(11938)
- 贸易(11934)
- 制(11823)
- 地方(11784)
- 易(11654)
- 策(10755)
- 学(10490)
- 银(9453)
- 银行(9418)
- 行(8971)
- 技术(8806)
- 环境(8704)
- 发(8608)
- 融(8556)
- 金融(8555)
- 务(8478)
- 机构
- 学院(199258)
- 大学(197729)
- 济(84556)
- 经济(82857)
- 管理(76161)
- 研究(70954)
- 理学(65993)
- 理学院(65274)
- 管理学(64161)
- 管理学院(63804)
- 中国(52887)
- 科学(43316)
- 京(40973)
- 农(40342)
- 财(38715)
- 所(36145)
- 研究所(32937)
- 业大(32656)
- 中心(32219)
- 农业(31724)
- 江(30567)
- 财经(30391)
- 经(27761)
- 经济学(25967)
- 范(25522)
- 院(25373)
- 北京(25315)
- 师范(25179)
- 州(23672)
- 经济学院(23546)
- 基金
- 项目(137153)
- 科学(108440)
- 基金(100571)
- 研究(97358)
- 家(89663)
- 国家(88875)
- 科学基金(75650)
- 社会(64249)
- 社会科(60918)
- 社会科学(60904)
- 省(53332)
- 基金项目(52775)
- 自然(49101)
- 自然科(48037)
- 自然科学(48021)
- 自然科学基金(47202)
- 划(45379)
- 教育(43713)
- 资助(39945)
- 编号(38456)
- 重点(30915)
- 成果(30565)
- 发(30411)
- 部(29872)
- 创(28751)
- 国家社会(27160)
- 课题(27002)
- 创新(26909)
- 科研(26032)
- 教育部(25301)
共检索到294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敬 李军 朱于珂
优化城镇发展转型路径、实现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路径。文章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使试点城市的流动人口规模增大了10.1%。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促使人口向东部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流动,且这一试点政策在财政压力较低的城市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能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长期定居意愿与社会融入程度。据此,文章建议健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多维度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立足于人口流动格局差异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均衡发展,并以高质量公共服务助力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定居和融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守慧 丁士军 孙飞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守慧 丁士军 孙飞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尤济红 梁浚强
新型城镇化注重“人的城镇化”,如何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发展是其关键任务之一,但鲜有文献从流动人口的视角来考察新型城镇化效应。通过合并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因城市规模呈现差异化,中小规模试点城市的流动人口收入获得显著提升,平均效应为3.9%,而试点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收入则无显著差异。机制检验表明,中小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效应分别从劳动力需求端的地方产业扶持,以及劳动力供给端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有利于流动人口的收入提升。在异质性方面,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的收入提升效应在东西部城市群内的小城市效果更明显,高学历和以雇员身份从事第二产业的流动人口收入提升相对更多。此外,新型城镇化的收入提升效应并非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劳动力自选择的结果,因此,其作用是实质性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流动人口 城市规模 产业扶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倩
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表示,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李克强同时指出,应把进城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能让他们"悬在半空"。对于城镇化的推进,李克强指出,我国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辜胜阻,刘传江
本文从农村发展与人口流动、城镇化(包括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视野,较系统地探讨了中国乡城、乡乡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提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渠道、流动机制、制度创新、宏观调控、据点——网络二元城镇化及其非平衡布局、一县一市型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等10个方面的对策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登强 王欢欢
新型城镇化,旨在强调人本管理,城镇化的核心突出以"人"为上。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着重从人口城镇化进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三个方向的发展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不均衡,城乡二元制阻碍人口城镇化;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固定,难以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向农村地区推广城市文明的进程难以完成。通过完善政策机制保障农民利益;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和农村环境,创造吸引新生一代回乡发展的大环境;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提高农村人口对城市文明的接受度。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城市文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杨 仲崇文
住房作为居民持有的重资产,对城市就业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8年我国60个大中城市数据,对造成不同产业、不同类型就业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重点关注房价与工资变量,并将城市分为四类,考察回归结果在区域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城市房价升高会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入、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出;但令人意外的是,房价升高反而引起科技从业人数和低门槛行业从业人数增加,且后者增加幅度高于前者,这种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即一线城市对于科技人才的吸纳程度反而不及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城市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会造成对高低技能就业人口的挤出。因此,应"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对住房制度进行设计、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以吸引和留住就业人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春来 江泽茹 张波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空气质量,且在PM_(2.5)浓度越高的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越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通过提高环境关注度、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推动效率提升的机制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会随经济发展水平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也会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减弱。在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下,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提升作用会加强,而环境目标约束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妮娜 刘诚
本文阐释了如何促进人口的有序流动进而提升城镇化质量,提出并验证了两个研究假说。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试图将地区差异与人口差异相结合,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不同层次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稳定性是否相同;二是不同层次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稳定性是否与地区间的流动方向有关。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层次越高,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地区(向上)流动后在流入地稳定性越强;流动人口的层次越低,流动性越强,且呈无序流动。总体上其更易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稳定下来。据此,不同层次的流动人口应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契合,发达地区着重稳定高层次或有向高层次发展潜力的人口,中等发达或欠发达地区通过自身改善主动吸纳低层次的流动人口,...
关键词:
人口有序流动 城镇化 质量
[期刊] 改革
[作者]
陶然 曹广忠
破解我国目前"空间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其突破口是土地征用体制的市场化,同时引入土地增值税和财产税来充实地方税基,从而为农村流动人口提供与"户口"相关的基本福利。土地制度、财税制度和户籍制度的联动改革,是解决我国高速发展过程中"空间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不匹配问题的有效政策组合。
关键词:
城镇化 征地体制改革 户籍改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辉 陈惠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和城镇化进步是同一过程,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作为人口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流动人口的定居及转化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结合我国特殊的城镇化进程,针对城镇化率量高质低的现状,我国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户籍人口(或者说是完全融入城镇生活的农村人口)的比重上。对此,拟从多维视角切入,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划分与统计方法进行探索与验证。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雪潋 郭跃
镇级市发展作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一步,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所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镇级市发展,应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以及镇级市投融资体制等,在政策上大胆突破、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罗店镇是一个具有7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江南古镇,素有"金罗店"美誉之称。罗店镇是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点地区和全国重点镇,近年来,罗店紧紧围绕"深度转型、融合发展"的总要求和生态兴镇、文化旺镇、产业立镇总方针,以"五大板块"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功能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小镇特色。美兰湖板块6.8平方公里,以北欧风情小城为特色,着力打造美兰湖伊甸家园。
关键词:
罗店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帆 胡蝶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内在的和外在的条件要求城镇化必须走优质高效的道路。然而目前对城镇化质量的内涵还存在着争议。城镇化质量的本质就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各方面建设并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效协调。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方式必然转型,并通过增长动力变化、市场环境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质量产生影响,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城镇化质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质量 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