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4)
2023(15738)
2022(12976)
2021(12034)
2020(9705)
2019(22020)
2018(21780)
2017(41598)
2016(22791)
2015(25357)
2014(25094)
2013(24264)
2012(21721)
2011(19290)
2010(19099)
2009(17610)
2008(16521)
2007(14242)
2006(12412)
2005(10601)
作者
(63127)
(52099)
(51863)
(49439)
(33242)
(24922)
(23613)
(20508)
(19871)
(18409)
(17838)
(17437)
(16378)
(16213)
(16101)
(15792)
(15558)
(15522)
(14972)
(14859)
(12868)
(12634)
(12512)
(11913)
(11681)
(11528)
(11497)
(11456)
(10394)
(10302)
学科
(87442)
经济(87333)
管理(65313)
(60260)
(49836)
企业(49836)
方法(37365)
数学(31861)
数学方法(31503)
中国(27239)
(25099)
(21615)
业经(21350)
地方(19738)
(18418)
农业(16663)
(15599)
理论(15558)
(15120)
贸易(15109)
(14609)
环境(14228)
(13895)
(13864)
财务(13818)
财务管理(13795)
技术(13560)
企业财务(13066)
(12464)
银行(12427)
机构
学院(311579)
大学(311573)
管理(124478)
(119544)
经济(116691)
理学(108421)
理学院(107223)
管理学(105314)
管理学院(104770)
研究(101570)
中国(73412)
(66045)
科学(63855)
(53737)
(49166)
(47848)
业大(46233)
中心(45937)
研究所(45000)
(44488)
财经(43868)
(43061)
师范(42706)
北京(41059)
(39974)
(37830)
农业(37286)
(36621)
经济学(35727)
师范大学(34608)
基金
项目(220592)
科学(174128)
研究(163462)
基金(159306)
(138045)
国家(136889)
科学基金(118651)
社会(103265)
社会科(97757)
社会科学(97736)
(86325)
基金项目(85066)
自然(76547)
教育(75025)
自然科(74778)
自然科学(74763)
自然科学基金(73375)
(72464)
编号(67792)
资助(63778)
成果(54115)
重点(49005)
(47732)
(47221)
课题(46299)
(45858)
创新(42674)
国家社会(42132)
项目编号(41707)
科研(41559)
期刊
(130018)
经济(130018)
研究(91045)
中国(56797)
学报(47830)
科学(44374)
(44261)
管理(44208)
(39426)
教育(38395)
大学(36365)
学学(33983)
农业(30859)
技术(26557)
(23339)
金融(23339)
业经(23152)
经济研究(20776)
财经(20244)
问题(18395)
图书(17558)
(17281)
(15330)
科技(15122)
现代(14773)
理论(14673)
(14213)
技术经济(14001)
商业(13901)
实践(13598)
共检索到441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景  何建华  
城市群作为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单元,细化研究尺度对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具有更科学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从城镇建设水平、城镇化推进效率、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从县域尺度对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各维度发展不平衡;第二,城镇化质量表现出武汉市"一城独大"的特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差距大;第三,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但半数以上的县域城市处于"低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阶段,同步性高但发展水平低是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田超  
目前,我国高铁发展迅速,便捷的交通在改变人们出行习惯的同时,也对沿线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城际铁路通过高速、大运量的运输,有利于劳动力和资本在站点地区集聚,加速这些区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基于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地区城镇的现状和问题,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目的,提出了借助于城际铁路发展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新城的思路,并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推进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地区的城镇化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做好城际铁路沿线的城镇规划;二是通过低票价和优质服务吸引客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易善策  李华  
文章对武汉城市圈和中国东部三大城市群的城镇化体系及工业化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中的优势与劣势。研究表明,工业化是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的基石,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需要培育地区创新创业精神,依靠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邵俊  周均清  
武汉城市圈湖泊众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活动必然会向湖区发展蔓延,呈包围的态势。文章以梧桐湖创意生态城为例,提出对于滨湖地区的发展应当遵循保护第一、适度开发、集聚发展的原则,选择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培育滨湖地区的发展极核,以协调城镇化发展与湖泊资源保护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构建武汉城市圈滨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即以湖泊资源保护与开发为动力,发展生态优先、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实现区域城乡互动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宏  万东山  
为了率先于中部崛起,湖北省着力实施的武汉城市圈建设项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武汉周边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及其金融融入情况,本文在重点分析其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金融工作领导协调、完善金融组织结构、把金融当作产业来培养等一揽子促进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明珠  尹发能  
基于统计学和分形理论,对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的城镇规模级别分布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空间集聚维数等分形维进行计算与分析。3项指标的相关系数都较高,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空间自组织现象明显,存在空间分形结构和分形特征;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具有规模分布较均衡、城市分布交通指向性明显、城市空间关联较弱、城镇体系内各城市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等基本规律与特征。针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相关的优化调控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伟  严思湘  田家华  
文章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武汉市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口与土地利用、生活保障、统筹协调五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市2010—2106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并给出了每一年度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着动态的增长趋势,以2012年和2014年为转折点先增长迅速后趋于平缓随后又再次加速提升。最后,从提取出的三个公共因子的角度对造成此种特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优化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纪鹏  温彦平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发展模型以及回归分析模型评价2002年2015年武汉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预测二者2015年2019年的协调发展状况.武汉市2002年2015年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不断上升,经历了人口城镇化领先且差距先缩小后扩大、土地城镇化领先且差距扩大以及土地城镇化领先差距缩小3个阶段.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性经历了从不协调阶段到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变.武汉城市圈,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武汉城镇化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晶鑫  黄亚平  刘合林  单卓然  
城市群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即内部城镇间的紧密关联。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客运班次、快递网点、银行网点数据,识别了武汉城市圈内部城镇生活性关联网络特征,分析了网络的层级性、内部各节点中心性、对等性与内部组团模式。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内部城镇生活性关联网络的极化特征明显、内部组团松散,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中的交通网络、地理区位匹配性较好;关联网络的主导方向、节点权力同现实认知的差异反映了要素流动空间虚实复合的特征。研究认为,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建设应弥补西向沿线地域开发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晶鑫  黄亚平  刘合林  单卓然  
城市群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即内部城镇间的紧密关联。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基于客运班次、快递网点、银行网点数据,识别了武汉城市圈内部城镇生活性关联网络特征,分析了网络的层级性、内部各节点中心性、对等性与内部组团模式。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内部城镇生活性关联网络的极化特征明显、内部组团松散,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中的交通网络、地理区位匹配性较好;关联网络的主导方向、节点权力同现实认知的差异反映了要素流动空间虚实复合的特征。研究认为,现阶段武汉城市圈建设应弥补西向沿线地域开发不足、构建东西发展轴线,尤其应加强天门—仙桃—潜江组团集聚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冉  邓宏兵  张康康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本文通过剖析都市圈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机理,构建都市圈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武汉都市圈9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分析了2007-2017年武汉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的交互耦合关系,并对其影响动力因素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都市圈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区域差异程度逐渐减弱,空间上形成由"西高东低"到"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2)武汉都市圈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为初级同步发展类型,但各市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异质性明显,经济增长率高于耦合协调度的增长率。(3)内源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动力开发不足,外向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影响,而政府动力对耦合协调度呈不显著的负向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振宇  宁哲  张杰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由之路。在阐述新型城镇化城市群新型度的概念和分析我国13个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对我国13个城市群2013-2015年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3个城市群的新型度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属于高水平层,新型城镇化新型度总体得分最高,而且相对于其他两个层次优势巨大,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社会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四个方面都居于领先位置。此外,珠三角、北部湾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在城市群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中位居前列,而京津冀、珠三角、辽中南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发展较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振宇  宁哲  张杰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由之路。在阐述新型城镇化城市群新型度的概念和分析我国13个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对我国13个城市群2013-2015年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3个城市群的新型度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属于高水平层,新型城镇化新型度总体得分最高,而且相对于其他两个层次优势巨大,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社会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四个方面都居于领先位置。此外,珠三角、北部湾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在城市群新型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中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宏丹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统筹"新四化"发展是当下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流通效率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本文对相关概念进行描述;其次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流通效率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关联性;再次对各省份的流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接着通过相关评价指标测算出各省份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并分析两者的影响关系;最后基于两者的关联性和实证结果提出两者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宇  
城镇化效率是衡量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耦合度分析的方法,对东北三省2003~2015年期间的城镇化效率及其与城市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整体上新型城镇化效率处在相对低效的状态,呈现了较大地理分异性;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显著提升的态势,但部分地区出现背离的情况;新型城镇化效率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呈失调走势,一方面是新型城镇化效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是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强城市群建设,提高城市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联通水平;正确处理城市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的关系,追求高效、精明的城市增长模式;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提高区域内国民的教育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