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4)
2023(13999)
2022(11418)
2021(10211)
2020(8453)
2019(19421)
2018(19164)
2017(36892)
2016(20051)
2015(22768)
2014(23096)
2013(22945)
2012(21482)
2011(19463)
2010(19723)
2009(18322)
2008(18298)
2007(16539)
2006(14724)
2005(13677)
作者
(59610)
(50047)
(50045)
(47505)
(31747)
(24015)
(22802)
(19495)
(19100)
(17990)
(17070)
(16773)
(16070)
(15868)
(15590)
(15512)
(15133)
(14809)
(14425)
(14424)
(12547)
(12445)
(12200)
(11544)
(11389)
(11316)
(11230)
(11066)
(10085)
(10083)
学科
(92532)
经济(92440)
(53612)
管理(53531)
(40330)
企业(40330)
方法(32998)
中国(30155)
(29077)
数学(28356)
数学方法(28120)
地方(25489)
业经(21703)
(20070)
农业(19444)
(19149)
(17279)
(16600)
贸易(16588)
(16001)
(15409)
银行(15377)
(15128)
(14992)
金融(14990)
(14844)
环境(13755)
地方经济(13513)
(13332)
技术(13007)
机构
学院(292595)
大学(291342)
(122567)
经济(119903)
管理(108064)
研究(105910)
理学(91440)
理学院(90319)
管理学(88789)
管理学院(88233)
中国(80992)
科学(64447)
(63468)
(56085)
(54837)
(54039)
研究所(49379)
中心(48882)
(46914)
财经(43801)
业大(43705)
农业(42125)
(41000)
师范(40607)
北京(40291)
(39632)
经济学(38001)
(37807)
(37275)
经济学院(34320)
基金
项目(188819)
科学(147903)
研究(140415)
基金(134369)
(116856)
国家(115817)
科学基金(98201)
社会(89275)
社会科(84489)
社会科学(84464)
(75260)
基金项目(70954)
教育(63457)
(63102)
自然(60744)
自然科(59279)
自然科学(59262)
自然科学基金(58162)
编号(58113)
资助(53655)
成果(47866)
(46656)
重点(43090)
(41341)
课题(40980)
(39378)
发展(37735)
(37111)
国家社会(36922)
创新(36901)
期刊
(144768)
经济(144768)
研究(89909)
中国(67503)
(51759)
学报(45018)
科学(43303)
(42640)
管理(39178)
农业(34665)
教育(33990)
大学(33843)
学学(31655)
(29955)
金融(29955)
业经(25801)
技术(25580)
经济研究(22810)
财经(21409)
问题(19954)
(18507)
(18282)
(14899)
技术经济(14785)
图书(14437)
商业(14311)
(14118)
资源(13820)
世界(13652)
现代(13529)
共检索到455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继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芬  杨海平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土地扩张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近年来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失调的涵义及特征,总结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指标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剖析了二者失调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提供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庆海  刘合林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土地城镇化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二者互促共进、有机结合。通过采用城镇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对山东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6~2015年间,山东省土地城镇化显著快于人口城镇化,整体上处于失调状态;从区域角度来看,半岛地区、鲁西北、鲁西南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鲁中地区土地城镇化则滞后于人口城镇化,二者失调的状态区域差异特征也非常显著。两者失调主要表现为土地城镇化超前而人口城镇化滞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城镇化融资的财税激励,城镇化扩张的土地财政依赖,城镇化投资的晋升激励,是土地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影响因素;而二元户籍制度的阻碍作用,福利支出责任的抵触情绪,农村家庭和农民个人因素的影响则是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关键因素。确保进城农民迁徙自由化;推进农民土地财产物权化;健全市民化资金挂钓机制;提高公共服务化供给水平是促进山东省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芬  杨海平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土地扩张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文章在梳理近年来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以及二者失调的涵义及特征,总结分析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各类不同的研究视角、指标构建以及研究方法,剖析了二者失调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提供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爱文  樊星  
利用拟合回归模型方法,对湖北省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及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湖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并不断由中度协调转向优质协调。2002年之后,湖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步入稳步提升阶段,2008年起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显著提升,并于2010年首次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这一发展趋势主要以政策改革为驱动力。通过模型预测得知,湖北省2015—2020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差距将逐渐拉大,土地城镇化水平将明显超过人口城镇化,但二者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而其协调程度与变化趋势以及土地城镇化后续效应尤其值得密切关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芬  
文章基于中国1994-2014年度数据,通过复合指标法选取评价指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模型测算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测度结果表明:生活水平和城镇规模分别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贡献因素。从2001年开始,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2005年达到极值点。2009-2010年是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分界年。十年内出现的两个"转变"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为此,研究建议应在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同时,适度放缓土地城镇化的步伐以维持二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芬  
文章基于中国1994-2014年度数据,通过复合指标法选取评价指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模型测算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测度结果表明:生活水平和城镇规模分别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贡献因素。从2001年开始,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2005年达到极值点。2009-2010年是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分界年。十年内出现的两个"转变"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为此,研究建议应在提高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兴芬  
文章基于中国1994-2014年度数据,通过复合指标法选取评价指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协调发展模型测算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测度结果表明:生活水平和城镇规模分别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贡献因素。从2001年开始,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2005年达到极值点。2009-2010年是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分界年。十年内出现的两个"转变"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为此,研究建议应在提高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云  杨秀平  张雪梅  
当前我国土地城镇化超前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研究城镇化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甘肃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用DEA模型从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评价城镇化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并建立面板Tobit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静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2009—2014年12个城市整体城镇化效率年均下降9.5%,其中在2014年有7个城市属于非DEA有效发展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变量对城镇化综合效率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城市规模与城镇化综合效率呈现"U"型曲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云  杨秀平  张雪梅  
当前我国土地城镇化超前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研究城镇化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甘肃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用DEA模型从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评价城镇化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并建立面板Tobit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静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2009—2014年12个城市整体城镇化效率年均下降9.5%,其中在2014年有7个城市属于非DEA有效发展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变量对城镇化综合效率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城市规模与城镇化综合效率呈现"U"型曲线关系,金融发展程度、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与城镇化综合效率正相关,投资率、产权结构变量与城镇化综合效率负相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丹  戴林琳  
研究目的:分析近20年中国地级行政区及直辖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并据此提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9年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超前于土地城镇化,2010—2019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高值区集中在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及各省会城市。(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均有所上升,低值区域逐渐减少,高值区域有所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以及各省会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并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3)近20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冷点区域基本保持不变,东部地区冷点区域逐渐显现。(4)二元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区位因素、经济增长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市空间,制定差异化的地区发展政策,逐渐形成多层级、多中心城镇化格局,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正向协调持续发展,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刚  蔡平  
文章通过对全域旅游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构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指数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进行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范围内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相互影响的协调关系,大部分省区协调具有很大提升空间,全域旅游有利于推进城镇旅游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和城镇化质量的整体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雪涛  吴清扬  
文章以中国289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单元,制定适用于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基于熵值赋权法测算289个地级城市的人口-生态-社会-经济-土地五重及综合城镇化强度,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五重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阶段。结果表明:生态与人口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与社会城镇化处于并轨状态。东部其他类型城镇化水平最高,西部与东北社会、土地城镇化较低,中部人口城镇化较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东莞、天津、南京、厦门、武汉城镇化强度位居中国前十位。中国城镇化3D空间趋势呈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上升态势,2D城镇化高值区呈条带状、片状、点状格局分布形态。除北京与上海城镇化处于协调状态,其余均为失调类型,省会、副省级城市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强于其所在省份的地级市,综合城镇化强度与其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以省会城市为主导引领五重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度的高值发展格局态势凸显,仅东部沿海地域串联成片,其他地区呈孤立分散的高值点分布,辐射范围狭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春  于立  张锐杰  沈昊婧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是否协调在过去几年倍受关注。选择了我国城镇化加速阶段中期(1996~2006年)这一时间段,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模型对这10 a间我国各省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1)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总体失调,土地城镇化超前;(2)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程度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发展阶段的省份表现出来的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增长速度及其协调程度不一样;(3)各省份应根据自身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云霞  南灵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西安市2002—2012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的协调发展状况。2002—2012年西安市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2006年之前为土地城镇化滞后型,之后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度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由2002年的0.154 0上升为2012年的0.976 8;人口城镇化系统中人口构成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不均衡,人口构成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基本稳定于较低水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安市政府应在保持人口与土地优度协调发展态势的同时,着力提高城镇居民的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