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44)
2023(17799)
2022(14535)
2021(13445)
2020(10750)
2019(24414)
2018(24181)
2017(46271)
2016(24963)
2015(27949)
2014(27570)
2013(26815)
2012(24348)
2011(22217)
2010(22956)
2009(21366)
2008(20720)
2007(18930)
2006(17259)
2005(15693)
作者
(70114)
(58482)
(58304)
(55202)
(36966)
(27862)
(26166)
(22606)
(22359)
(20922)
(19884)
(19486)
(18640)
(18587)
(18141)
(17882)
(17208)
(17031)
(16776)
(16774)
(14678)
(14497)
(14262)
(13594)
(13272)
(13146)
(13135)
(12830)
(11864)
(11554)
学科
(106637)
经济(106512)
(74989)
管理(66740)
(52325)
(51562)
企业(51562)
方法(36465)
农业(34887)
中国(34184)
数学(31515)
数学方法(30852)
业经(29175)
地方(27859)
(23402)
(21682)
(19476)
贸易(19460)
(18876)
(18684)
银行(18665)
(18638)
(18491)
(18103)
(18094)
(17557)
金融(17555)
理论(16482)
技术(16403)
环境(15230)
机构
学院(352071)
大学(343324)
(146695)
经济(143479)
管理(134006)
研究(121513)
理学(114128)
理学院(112924)
管理学(110751)
管理学院(110101)
中国(95541)
(72595)
科学(71249)
(69261)
(67340)
(60228)
中心(57023)
(56232)
研究所(53915)
业大(52960)
农业(52496)
财经(51595)
(48218)
师范(47813)
(46769)
北京(45702)
(44755)
(43439)
经济学(43081)
(38701)
基金
项目(226764)
科学(179525)
研究(172913)
基金(161790)
(139406)
国家(138096)
科学基金(119026)
社会(110404)
社会科(104333)
社会科学(104306)
(91376)
基金项目(83509)
教育(79178)
(75012)
自然(73250)
编号(73226)
自然科(71581)
自然科学(71569)
自然科学基金(70249)
资助(65709)
成果(60081)
(53973)
课题(51250)
重点(50796)
(49294)
(47501)
国家社会(45251)
创新(44222)
发展(43943)
(43716)
期刊
(177543)
经济(177543)
研究(106870)
中国(80076)
(71732)
管理(50767)
(49523)
学报(49299)
科学(48857)
农业(48106)
教育(45010)
(40867)
金融(40867)
大学(39592)
学学(37295)
业经(34713)
技术(33330)
经济研究(26873)
财经(24671)
(23957)
问题(23669)
(21285)
(18051)
世界(17878)
技术经济(17650)
农村(16923)
(16923)
(16839)
现代(16752)
统计(16513)
共检索到550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纪春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规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和工业部门转移就业,家庭小型化、农村人口"空心化"趋势明显,再加上"少子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福利供给已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热点。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制度化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化养老服务相对缺失的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以其社区性和互助性优势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创新之举和有效之策,并迅速在全国推广。作为农村未来养老的新模式,农村互助养老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思想观念、法律政策、资金保障、政府执行等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浩华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空心化趋势日益严峻,传统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在农村地区获得广泛实践,成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农村互助养老面临着乡土文化韧性、社会关系脱嵌、政策法规缺位、多元协同困境等发展瓶颈。嵌入性理论强调的“社会行为需要镶嵌于社会链接网络之中”为互助养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为此,以嵌入性理论为背景,通过认知嵌入、关系嵌入、制度嵌入、结构嵌入探讨互助养老在农村地区的可及性,破解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瓶颈,进而提出农村互助养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金玉  
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短板。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同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农村空巢老人经济、生活与精神上的压力不容忽视,但传统家庭功能弱化以及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下的养老体系与养老资源供给问题等因素,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主要原因,需要从农村养老保障与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特点出发,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储奕洋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相比于城市,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更深、养老问题更为严重。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中之重。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的严峻形势下,互助养老作为补充性的模式成为了可行之举。本文以江苏省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为例,对其不同互助养老模式类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目前运行的基础上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相关政策要求,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提升互助养老服务质效,助力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谭璐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目标追求,职业教育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器,其办学状况直接影响着城镇化建设的效率与水平。然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广大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激发,农村职业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对此,要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人才需求方向,构建地域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结构,打造"市域"统筹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才云  张毓卿  
推进农村城镇化是目前我国缓解城市内需不足,减轻农村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剖析了我国农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并逻辑演绎出相应的破解路径,这对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康  李放  
从"村庄本位"角度提出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关键在于自主治理。美国"村庄"互助养老的本质特征就是"老年群体本位"自主治理,其通过"在地化养老"目标统领、自主组织引领、适应性规则供给、以老年人为基础的资源供给、全过程监督等保证互助养老福利的合作生产与有效供给。深化中国农村互助养老自主治理,需要树立人本主义与合作生产理念,建构以自治基础的合作治理体制,培育自主组织引领的参与式治理方式,完善资源保障、制度供给与多元互助的长效治理机制,从而形成内外协同、上下互动的"发展术",保障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志强  王凤芝  
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河北省首创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已在全省推广。在市场经济主义泛滥的现代社会,以熟人社会邻里相助为依托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是由于农村文化和社会结构冲突下农村社区互助文化基因发挥作用的结果。这是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实际的理性选择,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启鹏  卢筱媚  
十八大强调的我国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绿色生态""文化传承"等原则,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长期积淀的基于城乡不同文化浸润的学习意识差异、基于城乡二元体制制约的教育资源差距、基于城乡地域环境影响的教育组织网络差别和基于城乡社保双轨制带来的老年人可学习时间的差量等原因,造成了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困境。因此,必须摒弃"一次性教育"的思维定势、终止"城乡二元体制"的行为惯性、增强教育组织的网络依赖、加强城镇化环境下的适应性教育,以推进农村老年教育的跨跃式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刘亚琪  
农村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极具本土化色彩和社区重建思想的新型就地养老方式,对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纵向时间维度对唐朝的农社、宋代的义庄、清朝的太监庙和姑婆屋、"大跃进"时期的福利生产养老组织等互助养老雏形进行了梳理,并从横向空间维度对当代涌现的政府主导、民间支持和精英带动3种互助养老类型及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立足互助传统、整合社区资源、拓展互助范围、创新互助形式4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互助养老从"民间互助"向"规范互助"、从"一元互助"向"多元互助"、从"老老互助"向"代际互助"、从"志愿互助"向"储蓄互助"转变的发展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丰伟   王凤华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当前农村空心化背景下是一种符合趋势的选择。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养老问题,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农村社区具有紧密的居住环境和共同体意识,通过互助组织、合作社等机制实现养老互助是可行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降低了个体养老成本和风险,促进了社会融合和互帮互助的氛围,还可以解决弥补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但推广该模式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组织管理、资金来源和政策支持等。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局限性,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志强  杨青  
运用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的视角分析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出现的机理和过程,并展望其发展趋势。制度环境是影响、促进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运作与发展的主导性变量。具体而言,国家在农村社会福利上的价值取向和中国农村基本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管理制度,以及追求自身利益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式,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所嵌入的最重要的制度环境,这一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最关键变量。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还需要政府在财政、立法等方面的进一步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任聪敏  石伟平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城镇化的模式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既具备城镇化的一般规律,也具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与趋势。为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村职业教育应不断丰富其内涵,实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和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农村职业教育应实施教育内容多样化、教学对象分类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新的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