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077)
2023(23045)
2022(19705)
2021(18323)
2020(15510)
2019(35377)
2018(35049)
2017(66224)
2016(36614)
2015(41455)
2014(41246)
2013(40645)
2012(37115)
2011(33523)
2010(33583)
2009(31168)
2008(30522)
2007(27073)
2006(23485)
2005(20689)
作者
(108853)
(90990)
(90530)
(86015)
(57527)
(43770)
(41087)
(35726)
(34456)
(32528)
(30768)
(30647)
(29034)
(28783)
(28295)
(28068)
(27706)
(27009)
(26152)
(26099)
(22873)
(22375)
(22374)
(20559)
(20476)
(20213)
(20186)
(20142)
(18467)
(18104)
学科
(144855)
经济(144688)
管理(102906)
(97871)
(80422)
企业(80422)
方法(67290)
数学(58726)
数学方法(57828)
(40730)
中国(40301)
(36696)
(34065)
业经(32420)
(28368)
贸易(28355)
地方(27692)
(27559)
农业(26910)
(26675)
理论(24694)
(23179)
财务(23077)
环境(23054)
财务管理(23027)
(22586)
(22089)
银行(21992)
技术(21925)
企业财务(21764)
机构
大学(523851)
学院(523663)
(205189)
经济(200775)
管理(197764)
研究(179883)
理学(171722)
理学院(169678)
管理学(165973)
管理学院(165066)
中国(132902)
科学(116732)
(112036)
(97181)
(93088)
(91917)
研究所(85527)
业大(84986)
中心(80894)
农业(76904)
(76541)
财经(74352)
北京(70411)
(69194)
师范(68355)
(67630)
(64946)
经济学(62304)
(61662)
技术(57849)
基金
项目(359812)
科学(279987)
基金(259214)
研究(253667)
(230326)
国家(228454)
科学基金(193418)
社会(158007)
社会科(149562)
社会科学(149520)
(141323)
基金项目(136132)
自然(129126)
自然科(126176)
自然科学(126137)
自然科学基金(123845)
(120014)
教育(118367)
资助(108592)
编号(102399)
成果(82826)
重点(81876)
(78110)
(76430)
(74044)
课题(71958)
科研(69750)
创新(69239)
计划(67881)
大学(66380)
期刊
(219191)
经济(219191)
研究(146405)
中国(99047)
学报(94789)
(88576)
科学(82657)
管理(70970)
(70452)
大学(70169)
学学(66336)
农业(60576)
教育(58400)
技术(45646)
(41835)
金融(41835)
经济研究(36459)
业经(36456)
财经(35759)
(32758)
(30757)
问题(28714)
(27370)
图书(25948)
科技(25544)
统计(25514)
技术经济(24899)
业大(24781)
(23577)
(23219)
共检索到755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晓莉  
运用VEC模型碳生产率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经济增长是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且促进了碳生产率增长,能源强度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则为次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在长期内有利于碳生产率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斌  倪艳秋  吴书胜  
基于199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包括新型城镇化、对外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内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门限转换效应,对外贸易程度的加深不利于在新型城镇化的门限值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反之,跨越新型城镇化的门限值后可以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邵光清  谢云  
利用面板VEC模型验证了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并进行了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金融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城镇化进程对金融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或者负向作用;从中长期来看,金融发展和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互为引领的关系。随后我们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强  冉光和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改进熵值法拟合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作为非合意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和DEA-GML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以城镇化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TFP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OFDI对TFP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城镇化的双门槛效应,即当城镇化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值时,OFDI对TFP的正效应不明显;当城镇化水平跨越第一个门槛值而未到达第二个门槛值时,OFDI显著驱动了TFP增长;当城镇化水平跨越第二个门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怡维  杨树旺  田梦  刘倩  
为探究推进新型土地城镇化与碳生产率提高是否存在双赢局面,基于中国1980—2015年相关数据,运用非线性模型研究了土地城镇化与碳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城镇化对碳生产率存在单向非线性影响,说明城市土地开发效率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非保持固定不变;(2)NARDL模型显示,土地城镇化对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滞后影响,但负向滞后冲击程度较之更强,说明传统土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效率过低的问题;(3)LSTR2模型显示,土地城镇化对碳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具体表现为从低区制到高区制再到低区制的两个区制平滑转换的特征,且在高区制的影响强度大于低区制,因此,土地城镇化应尽快实现转型以避免在低区制中受到负效应的冲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峰  
利用我国30个地区1995~2010年的GDP、资本、劳动力、能源和碳排放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碳生产率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最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小宝   于永智  
基于2004—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松弛变量的测度(SBM)模型和马尔奎斯特—吕恩贝格(ML)指数方法,测度了2004—2019年中国省级工业碳生产率静态效率与动态指标并进行分析。其次,使用Tobit模型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4—2019年,我国大部分区域工业碳生产效率值整体水平偏低,仅部分东南沿海地区达到优秀水平,但各区域工业碳生产效率动态指标差异较小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各地区在工业碳排放管理与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2)经济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与对外开放对工业碳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城镇化程度对工业碳生产率存在显著抑制效应;环境规制对工业碳生产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小宝   于永智  
基于2004—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松弛变量的测度(SBM)模型和马尔奎斯特—吕恩贝格(ML)指数方法,测度了2004—2019年中国省级工业碳生产率静态效率与动态指标并进行分析。其次,使用Tobit模型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在2004—2019年,我国大部分区域工业碳生产效率值整体水平偏低,仅部分东南沿海地区达到优秀水平,但各区域工业碳生产效率动态指标差异较小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各地区在工业碳排放管理与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2)经济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与对外开放对工业碳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城镇化程度对工业碳生产率存在显著抑制效应;环境规制对工业碳生产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U”型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其安  孙方方  
运用我国1985-201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四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短期内,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和长期上,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只在长期上与能源消费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其安  孙方方  
运用我国1985-2013年期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四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均衡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短期内,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与能源消费在短期和长期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和长期上,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化和城镇化只在长期上与能源消费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军涛  黎晓峰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逐步从量的增加过渡到质的提升,而城镇化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考量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行业生产率分布的视角分析了城镇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及影响途径。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城镇化对资源配置效率在全国范围不具有显著作用,但是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的城市类型中具有异质性作用。城镇化通过要素流动效应、进入退出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并且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类型的影响机制也存在异质性。据此提出了推动城镇化发展,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日东  苏梽芳  
城镇化战略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间更长也更稳定。因此,在采用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舒小林  刘东强  齐培潇  高应蓓  
城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外相关学者所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中国1988-2012年城市化率和旅游收入数据,基于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城市化进程和旅游业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城镇化分别与中国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城镇化和国际旅游收入之间在城镇化率达到30%以后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旅游规模与城镇化之间关系没有达到最优化,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时,城市化对旅游的贡献率急剧减小,而旅游对城市化贡献较大。文章最后根据研究发现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成坤  
[目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基础、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等四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2001—2021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平滑转移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1)样本期间,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2)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以及不同粮食功能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结论]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扶持力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晓叶  许东海  
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计量实证基准模型,利用中国1983—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普通最小二乘法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环境污染程度对城镇化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工业废气排放对城镇化率的影响逐渐变大且为负;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短期内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正相关,但长期内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负相关。总之,在今后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状况本身,还要立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创新等措施降低和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环境宜人的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