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1)
- 2023(17836)
- 2022(14906)
- 2021(13744)
- 2020(11419)
- 2019(25836)
- 2018(25737)
- 2017(49208)
- 2016(26814)
- 2015(29985)
- 2014(29726)
- 2013(29168)
- 2012(26669)
- 2011(24042)
- 2010(24282)
- 2009(22373)
- 2008(21197)
- 2007(18509)
- 2006(16734)
- 2005(14728)
- 学科
- 济(122504)
- 经济(122379)
- 管理(73439)
- 业(65328)
- 企(52492)
- 企业(52492)
- 方法(44836)
- 数学(38630)
- 数学方法(38182)
- 中国(32352)
- 农(31399)
- 地方(31080)
- 学(26577)
- 业经(26186)
- 财(23947)
- 农业(21059)
- 环境(20152)
- 制(19284)
- 理论(17956)
- 和(17544)
- 贸(17482)
- 贸易(17469)
- 易(16738)
- 地方经济(16674)
- 发(15664)
- 划(15405)
- 融(15231)
- 金融(15226)
- 银(14947)
- 银行(14909)
- 机构
- 学院(372948)
- 大学(372595)
- 济(151381)
- 经济(147926)
- 管理(143269)
- 研究(130828)
- 理学(123225)
- 理学院(121711)
- 管理学(119423)
- 管理学院(118759)
- 中国(95902)
- 科学(81790)
- 京(81091)
- 财(66237)
- 所(65525)
- 研究所(59737)
- 农(59150)
- 江(58757)
- 中心(58705)
- 业大(54799)
- 财经(53000)
- 范(52372)
- 师范(51909)
- 北京(51005)
- 院(48346)
- 经(47986)
- 州(45795)
- 农业(45745)
- 经济学(45590)
- 师范大学(42054)
- 基金
- 项目(255546)
- 科学(200572)
- 研究(187784)
- 基金(183513)
- 家(159399)
- 国家(158086)
- 科学基金(135957)
- 社会(118713)
- 社会科(112248)
- 社会科学(112219)
- 省(100380)
- 基金项目(98006)
- 自然(87389)
- 自然科(85224)
- 自然科学(85204)
- 教育(85106)
- 划(83930)
- 自然科学基金(83609)
- 编号(77434)
- 资助(74311)
- 成果(62118)
- 重点(57337)
- 发(55913)
- 部(54900)
- 课题(53566)
- 创(52140)
- 创新(48684)
- 国家社会(48440)
- 科研(47979)
- 大学(47123)
- 期刊
- 济(177462)
- 经济(177462)
- 研究(113367)
- 中国(73267)
- 学报(57521)
- 农(54338)
- 科学(54211)
- 管理(52779)
- 财(49255)
- 大学(43285)
- 教育(42213)
- 学学(40596)
- 农业(37345)
- 技术(32844)
- 融(31065)
- 金融(31065)
- 业经(28660)
- 经济研究(28225)
- 财经(25399)
- 问题(23771)
- 经(21840)
- 图书(20539)
- 资源(19220)
- 业(18968)
- 技术经济(18412)
- 现代(17773)
- 科技(17663)
- 理论(17110)
- 版(16886)
- 发(16357)
共检索到559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巧灵 李志刚 周婕
本文首先解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空间建设至关重要;然后分析国内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适应性,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生态空间发展的两大趋势为生态用地功能化及城乡统筹发展:最后在分析武汉市生态控制区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引导的思路:一是统筹规划,建立产业·镇·村体系;二是加强管治,坚守生态底线;三是政策支持,促进生态功能发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长江经济带 生态空间 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巧灵 李志刚 周婕
本文首先解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空间建设至关重要;然后分析国内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适应性,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生态空间发展的两大趋势为生态用地功能化及城乡统筹发展:最后在分析武汉市生态控制区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引导的思路:一是统筹规划,建立产业·镇·村体系;二是加强管治,坚守生态底线;三是政策支持,促进生态功能发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长江经济带 生态空间 规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新 段文凯
为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土地城镇化及其影响机制,利用地理空间统计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进行分析,并探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对城市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区域差异显著;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集聚特征,土地城镇化水平的热点区域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现象;2)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水平。此外,城市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均影响长江经济带土地城镇化。然而,经济全球化下的各类因素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土地城镇化的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学东 邹利林
运用景观指数、GIS空间分析和Fragstats分析等方法,以长江经济带的武汉市为例,从生态优先视角下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武汉市生态用地规模、空间形态与格局逐步稳定,人工干预明显,生态保护政策取得一定的效果;在生态用地持续增长约束下,耕地规模减少但降速放缓,空间形态趋向规模化与规则化,而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加快,区域斑块分割与镶嵌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协同发展特征;武汉市土地利用格局在中心-远郊空间层面呈现差异化演变特征,主城区建设用地集中,景观同质化和集聚化增强,多样性降低但稳定性提升,远城区土地利用行为愈加无序复杂,稳定性降低,多样性增强;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是在区域资源禀赋约束、经济要素投入、社会生产、生活和生态运行方式以及政策制度的内外双重驱动作用下的结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坚 车冠琼 董继红
文章在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下,分析我国空间规划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坚持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体制层面和技术层面并重、自下而上不断完善、重视法律基础四项原则,并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明确各类规划职责、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完善协调机制四项策略促进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发挥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改革 新型城镇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坚 车冠琼 董继红
文章在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下,分析我国空间规划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坚持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体制层面和技术层面并重、自下而上不断完善、重视法律基础四项原则,并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明确各类规划职责、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完善协调机制四项策略促进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发挥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改革 新型城镇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坚 车冠琼 董继红
文章在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下,分析我国空间规划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坚持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体制层面和技术层面并重、自下而上不断完善、重视法律基础四项原则,并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明确各类规划职责、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完善协调机制四项策略促进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发挥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改革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相铎 陈天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为我国城市群规划提供了新的契机,带来城市群规划理念与思路的转变,同时也对城市群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规划关系为线索,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规划的基础与约束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同城化、城乡统筹、基础设施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应的规划策略进行了学术探讨,旨在为城市群规划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群规划 规划响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伟 贾敬全 殷李松
文章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是城镇化与抚养负担抑制-工业规模拉动的复杂型就业格局;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的接收与发射显示进入了城镇化本地陷阱与竞争陷阱,后者效应为前者的2倍;接收与发射区位上均源自或发向本区,下中上游依次为60%、84%、100%和61%、71%、100%,交互方面上游与中游或下游间为空白路径,中游、下游间陷入竞争陷阱。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就业格局 空间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伟 贾敬全 殷李松
文章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是城镇化与抚养负担抑制-工业规模拉动的复杂型就业格局;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的接收与发射显示进入了城镇化本地陷阱与竞争陷阱,后者效应为前者的2倍;接收与发射区位上均源自或发向本区,下中上游依次为60%、84%、100%和61%、71%、100%,交互方面上游与中游或下游间为空白路径,中游、下游间陷入竞争陷阱。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就业格局 空间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吴社丽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雯 孙红 刘宏伟
新型城镇化与物流间的关系对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选取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及物流统计数据构建综合性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得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综合指数,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之间的耦合作用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发现:各省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与物流综合指数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且存在显著地区差异,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调度保持勉强协调,中部地区则由轻度失调变为濒临失调,西部地区则仍以轻度失调为主。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均未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由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变为物流滞后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物流协调度直接影响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今后的发展应以物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来缓解物流的滞后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正洪 马啸宇 焦洪赞 陈伟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土地资源紧缺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由于面积小、选址灵活,既能缓解因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导致大型公园绿地不足的影响,也能促进对城市中心区域街头空地资源甚至是边角废地的合理利用。针对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中缺乏足够科学性的缺陷,本文提出数据导引下的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对手机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人口分布的时空特征,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得到该区域居民对微型公共空间的需求情况,作为其选址的宏观依据,再通过"众规武汉"微信数据,作为公众需求意愿的修正,最后利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具体选址点进行适宜性分析,以之作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布局的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勤 伏蓉
城市规划兼具公共政策属性和空间属性。我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压缩"式推进过程中,城市规划问题不仅表现为公共政策性的偏离,也表现为空间调控功能的失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变革势在必行。我国城市规划既要回归公共政策属性,更要还原其空间属性,实现政策性与空间性并重。为此,应在规划的价值取向、调控功能、作用范围、实现机制及运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转变。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政策 空间调控 新型城镇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从城乡、产城、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衡量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市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运用泰尔系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协调性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反地势分布和"城市圈俱乐部"特征;东、中、西部城镇化协调性差异随时间越来越明显,东部城市主要体现在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异,中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组间差异,西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之间以及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之间的组间差异;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表现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协调性高的区域开始集聚在一起,这种趋势随时间不断增强并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存量背景下绿地专项规划的路径探索——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铁站点综合服务能力评价——以武汉市地铁二号线为例
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路线探讨——以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为例
“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滨湖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梧桐湖创意生态城为例
生态空间规划与传导管控体系的构建——以武汉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规划型“空城”现象解析
美好生活视域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肌理研究——以武汉市“长江文明之心”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研究
长江经济带湖泊水下地形的热红外遥感反演——以武汉市东湖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分析——以江苏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