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7)
- 2023(13753)
- 2022(11092)
- 2021(9851)
- 2020(7958)
- 2019(17634)
- 2018(17375)
- 2017(32306)
- 2016(17958)
- 2015(19980)
- 2014(19671)
- 2013(18665)
- 2012(16817)
- 2011(15015)
- 2010(15380)
- 2009(14703)
- 2008(14301)
- 2007(12864)
- 2006(11624)
- 2005(10583)
- 学科
- 济(70107)
- 经济(70000)
- 管理(55176)
- 业(49454)
- 企(39972)
- 企业(39972)
- 方法(24535)
- 中国(24253)
- 农(22487)
- 数学(20567)
- 数学方法(20248)
- 财(19600)
- 业经(18440)
- 制(18375)
- 地方(15872)
- 农业(15080)
- 学(14273)
- 体(12997)
- 环境(12478)
- 理论(11840)
- 务(11746)
- 财务(11705)
- 财务管理(11674)
- 银(11612)
- 银行(11588)
- 发(11091)
- 行(11058)
- 企业财务(11053)
- 贸(11050)
- 贸易(11039)
- 机构
- 学院(254336)
- 大学(253401)
- 济(100288)
- 经济(97878)
- 管理(93935)
- 研究(88541)
- 理学(80102)
- 理学院(79136)
- 管理学(77600)
- 管理学院(77143)
- 中国(65286)
- 京(54177)
- 科学(54162)
- 财(49219)
- 所(44130)
- 农(41743)
- 江(40204)
- 研究所(39846)
- 中心(39536)
- 财经(38255)
- 业大(36621)
- 范(35622)
- 师范(35281)
- 经(34543)
- 北京(33393)
- 院(33012)
- 农业(32323)
- 州(31638)
- 经济学(31032)
- 师范大学(28485)
- 基金
- 项目(171116)
- 科学(135753)
- 研究(126275)
- 基金(123441)
- 家(107734)
- 国家(106872)
- 科学基金(91937)
- 社会(81917)
- 社会科(77553)
- 社会科学(77530)
- 省(67651)
- 基金项目(64981)
- 教育(58212)
- 自然(57791)
- 划(56832)
- 自然科(56442)
- 自然科学(56422)
- 自然科学基金(55307)
- 编号(51263)
- 资助(48714)
- 成果(42003)
- 重点(39178)
- 发(37519)
- 部(37041)
- 课题(36855)
- 制(35661)
- 创(35306)
- 国家社会(34270)
- 创新(33220)
- 科研(32027)
共检索到384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丽 李九全
选取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和法等方法,评价西北省会的城市化发展质量。研究发现:城市化质量排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宁;经济发展质量和资源基础质量与现阶段西北省会城市化综合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人口发展质量、环境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城乡统筹质量与西北省会城市化综合发展质量相关性较小,说明它们与城市化综合发展并不同步;未来的西北省会城市化发展中,在发挥要素力和经济力的基础之上,应重点加强和发挥行政力的管理和调控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艳 李勇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截至2013年已实施10年,文章对10年来东北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总结出4种发展机制:中心城市的极化与扩散、政策推动和工业化驱动下的城镇化、投资驱动下的中心城区空间扩张、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规划推动下的城乡发展。提出了两种不同路径下促进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建议,即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下的城镇群发展,依托快速交通网络在后进地区和沿边地区培育发展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滨
文章基于时空视角,采用Moran’s I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各省份及三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并对这种空间差异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2000—2018年各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且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存在差异是区域非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动力、市场动力和外向动力均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政府动力的影响程度最高;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来自政府动力和外向动力的作用;中部地区仅有政府动力对本地新型城镇化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各动力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统计上均不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林 李爱国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建立"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与动力机制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证实个体在安居和乐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产生"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进而在心理层面实现"城市化"。"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是"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和精神驱动力;良好的"社会交往"是"人的城市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驱动力;安居和乐业是"人的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驱动力。循此机理,"人的城市化"应该以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和乐业为根本,以促进社会交往为核心手段,以提高"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红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规范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和分类实现机制四大内容,这些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实现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相铎 陈天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为我国城市群规划提供了新的契机,带来城市群规划理念与思路的转变,同时也对城市群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规划关系为线索,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规划的基础与约束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同城化、城乡统筹、基础设施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应的规划策略进行了学术探讨,旨在为城市群规划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群规划 规划响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传开 李陈
城市是人口和财富的集聚地,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病正在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对城市病重新解读,指出城市病是城市发展的固有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对于城市病的治理,应以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引领,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同时从时间、空间、社会3个维度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突破。
关键词:
城市病 城市问题 新型城镇化 预防 治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锦绵 邵佳莹 刘映辰
从农户角度出发,对其在农地流转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风险系统性地归类,并剖析这些风险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市场和农户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全面综合的农户风险规避机制。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风险 风险规避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发萍
当下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逆城市化催生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新需求与新转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属性赋予了返乡农民工再农化的独特性,返乡农民工与新型职业农民之间的主体性互嵌成为返乡农民工再农化的动力机制。因此,关于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再农化转型要聚焦主体性,从主体引导、主体支持与主体培育多个维度进行构建,借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更多技能型与专业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本文使用1995~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0-1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与经济权重矩阵,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检验了中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集聚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结论显示:中国省域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地区城镇化水平会受到邻近省域城镇化进程的显著影响;省域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趋同,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的高值集聚区,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城镇化率的低值集聚区;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三产业、教育水平、技术进步、社会保障与医疗保健支出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进程有负面影响作用。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萌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文化 动力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季小妹 武红智
为更好发挥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对于城乡发展的引导促进作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明确动力机制类型基础上,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比较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与以往研究之间的特征和差异,评价其不足,提出以下努力方向:(1)加强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创新;(2)细分不同类型动力对城镇化作用的机理研究;(3)推进不同动力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4)强化动力机制对于城镇功能提升的研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动力机制 研究进展 国内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河军 吕明明
论文从小城镇发展动力基础出发,在对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和金融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小城镇金融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进而提出了构筑小城镇金融服务优势的相关策略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傅小锋
青藏高原由于地处高寒偏远 ,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 ,社会经济基础薄弱 ,城镇发展缓慢 ,至1952年青藏高原全境解放时其城镇发展水平很低。其后四十多年来 ,青藏高原城镇得到了很大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具独特性 ,青藏高原城镇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独具特色。高原城镇发展表现为总体落后 ,局部发展加速。城镇化现状特征表现为城镇数量少 ,规模小 ,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空间上集中在河谷地区 ,呈沿交通线分布格局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设施落后 ,职能单一 ,缺乏吸引与辐射能力 ,城镇间经济联系弱 ,未能形成高原城镇体系。高原城镇化主要动力是自上而下型的政府...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城镇化 动力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宇
城镇化效率是衡量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耦合度分析的方法,对东北三省2003~2015年期间的城镇化效率及其与城市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整体上新型城镇化效率处在相对低效的状态,呈现了较大地理分异性;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显著提升的态势,但部分地区出现背离的情况;新型城镇化效率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呈失调走势,一方面是新型城镇化效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是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强城市群建设,提高城市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联通水平;正确处理城市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的关系,追求高效、精明的城市增长模式;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提高区域内国民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效率 东北三省 耦合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