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0)
2023(15817)
2022(13178)
2021(12192)
2020(10128)
2019(22658)
2018(22636)
2017(43366)
2016(23580)
2015(26407)
2014(26039)
2013(25384)
2012(22780)
2011(20161)
2010(20197)
2009(18590)
2008(17749)
2007(15619)
2006(13577)
2005(11706)
作者
(65623)
(54052)
(53978)
(51224)
(34482)
(25888)
(24528)
(21099)
(20538)
(19309)
(18491)
(18126)
(17063)
(17034)
(16681)
(16451)
(16197)
(16057)
(15459)
(15421)
(13334)
(13298)
(12983)
(12354)
(12117)
(12065)
(12059)
(12001)
(10852)
(10679)
学科
(92656)
经济(92556)
管理(68305)
(66173)
(56471)
企业(56471)
方法(39426)
数学(32482)
数学方法(32090)
中国(26778)
(26265)
业经(24465)
(21218)
地方(20963)
(19536)
技术(19475)
理论(17426)
农业(17315)
(16771)
(15812)
贸易(15802)
(15543)
(15272)
产业(15268)
环境(14194)
(13799)
银行(13759)
教育(13456)
(13199)
(13132)
机构
学院(324372)
大学(323311)
管理(129608)
(126583)
经济(123738)
理学(112321)
理学院(111115)
管理学(109136)
管理学院(108559)
研究(106586)
中国(77409)
(68815)
科学(66369)
(55895)
(52137)
(49509)
中心(47865)
(47648)
研究所(47583)
业大(47571)
财经(45103)
(44548)
师范(44172)
北京(43071)
(40893)
(39245)
(38974)
农业(38439)
经济学(37379)
师范大学(35455)
基金
项目(225184)
科学(177806)
研究(168307)
基金(161655)
(139723)
国家(138499)
科学基金(119869)
社会(106048)
社会科(100400)
社会科学(100376)
(89696)
基金项目(86120)
教育(76539)
自然(76404)
自然科(74616)
自然科学(74599)
(74258)
自然科学基金(73230)
编号(69916)
资助(64704)
成果(56274)
重点(50094)
(49181)
(48814)
(48316)
课题(47950)
创新(45499)
项目编号(43319)
国家社会(43063)
科研(42076)
期刊
(140929)
经济(140929)
研究(94797)
中国(61635)
学报(49272)
管理(48663)
(46494)
科学(46259)
(41214)
教育(40586)
大学(37648)
学学(35158)
农业(32442)
技术(28748)
(25492)
金融(25492)
业经(25474)
经济研究(22524)
财经(21194)
图书(19131)
问题(18465)
(18213)
科技(17361)
(16872)
技术经济(15740)
现代(15345)
理论(15164)
商业(15137)
(14784)
实践(13937)
共检索到469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光文  王敬超  
新型城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强化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关系、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同关系、文化产业与城镇文脉的互建关系。新型城镇化突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重点:改善文化民生,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践行城镇美学,提升文化产业创意品质;营造创新环境,增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依托特色文化,形成文化产业竞争优势;融入生态经济,提高文化产业生态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晗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七成以上,而这些七成以上的人口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农村发展问题备受关注。随着中国城乡社会的变迁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又一次引发了诸多实际反应。尤其在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所引发"三农"问题日益突显,如土地资源配置、农民生存、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等。现阶段应该依托新的历史时期,深化城乡统筹体系,以新型城镇化引导我国农村发展,进而解决"三农"问题,创建"新三农"发展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雪潋  郭跃  
本文通过对"镇级市"历史追溯,主要论述"镇级市"改革是中国走出城市化发展困境、实现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更有望通过在户籍、土地、社会管理、教育、产业结构、城市治理等一系列制度上的进一步改革成为当前实施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宇  
城镇化效率是衡量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耦合度分析的方法,对东北三省2003~2015年期间的城镇化效率及其与城市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整体上新型城镇化效率处在相对低效的状态,呈现了较大地理分异性;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显著提升的态势,但部分地区出现背离的情况;新型城镇化效率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呈失调走势,一方面是新型城镇化效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是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强城市群建设,提高城市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联通水平;正确处理城市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效率的关系,追求高效、精明的城市增长模式;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提高区域内国民的教育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彦杰  王之禹  
本文基于城市生命周期理论,以我国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总结老工业城市发展历程及其产业结构特征,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指标维度实证度量产业结构转型实际效果。研究发现:从整体看,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各地区会有波动,但幅度不大,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演变。但我国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仍存在产业间协调程度和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不高的现实。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在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波动趋势较为一致,整体发展趋势都向好。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要优于东中西部,与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密不可分;而东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要好于中西部,与该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翟羽  
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下的城乡市场一直处于分割状态,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商贸流通业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探讨了商贸流通业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尝试提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翟羽  
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下的城乡市场一直处于分割状态,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商贸流通业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探讨了商贸流通业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尝试提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创新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同明  
农业组织创新既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保障。本文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组织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组织创新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指出通过农业组织创新,有利于促使政府投资转向,有利于进行大农业产业重组,有利于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进而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含桦  
产业结构变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而且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循环统一体。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下的省域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结构性冲击且外溢效用明显,经济增长空间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逆向结构冲击可能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含桦  
产业结构变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而且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循环统一体。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下的省域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结构性冲击且外溢效用明显,经济增长空间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逆向结构冲击可能是由于其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造成。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地应把握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效应,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含桦  
产业结构变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而且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循环统一体。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下的省域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结构性冲击且外溢效用明显,经济增长空间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逆向结构冲击可能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波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城镇化进程面临粮食安全、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低碳经济的道路。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全新的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最佳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发展现阶段,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统筹构建低碳城乡必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洪昉  冯建国  薛正旗  张颖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北京市提出在二道绿隔地区开展新一轮的平原造林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该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该文在空间布局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北京市城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从现实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包括科学布局城镇体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以及大力整治城镇环境4个方面。同时,该文基于规划、土地利用、资金支持、农民利益、绿色产业等多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即从空间布局入手,优化人口与产业的结构;从规划入手,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从政策入手,确保农民全面、持...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孙红蕾  郑建明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实现我国城镇发展"新常态"的强劲动力,该战略的实施不仅会刺激社会对公共信息服务需求的提升,还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质量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的城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结构模型可基于矩阵结构模型来构建,其包括平台构建内容、结构框架及各部分细分要素等方面。该平台的构建策略为:明确平台的定位、遵循构建的基本原则及创新治理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勤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均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能够推动流通产业更好的集聚,流通业只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才能够实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流通产业整体效益。流通产业在促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通过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来实现二者的一体化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现状,进而分析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理,并指出二者协调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