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8)
- 2023(11787)
- 2022(9394)
- 2021(8662)
- 2020(7214)
- 2019(15669)
- 2018(16035)
- 2017(31372)
- 2016(17165)
- 2015(19104)
- 2014(18693)
- 2013(18410)
- 2012(16655)
- 2011(15098)
- 2010(15368)
- 2009(14625)
- 2008(14166)
- 2007(12995)
- 2006(11854)
- 2005(10748)
- 学科
- 济(69283)
- 经济(69201)
- 业(52108)
- 农(47045)
- 管理(40952)
- 农业(30934)
- 企(29675)
- 企业(29675)
- 方法(24577)
- 中国(23431)
- 数学(21765)
- 数学方法(21563)
- 业经(20418)
- 制(17211)
- 财(16352)
- 地方(14003)
- 贸(13711)
- 贸易(13704)
- 银(13492)
- 银行(13477)
- 易(13407)
- 行(13007)
- 发(12920)
- 学(12707)
- 体(12145)
- 融(11385)
- 金融(11383)
- 策(11034)
- 发展(10723)
- 展(10710)
- 机构
- 学院(244497)
- 大学(238141)
- 济(102615)
- 经济(100495)
- 管理(89605)
- 研究(83362)
- 理学(76912)
- 理学院(76137)
- 管理学(74802)
- 管理学院(74379)
- 中国(65793)
- 农(59887)
- 科学(50111)
- 京(49658)
- 财(47661)
- 农业(45820)
- 所(42631)
- 业大(41457)
- 中心(38897)
- 研究所(38302)
- 江(37864)
- 财经(37330)
- 经(33876)
- 范(31924)
- 师范(31612)
- 经济学(30838)
- 北京(30637)
- 州(30024)
- 院(28973)
- 农业大学(28274)
- 基金
- 项目(157034)
- 科学(123100)
- 研究(118411)
- 基金(112756)
- 家(98162)
- 国家(97239)
- 科学基金(82274)
- 社会(75896)
- 社会科(71513)
- 社会科学(71496)
- 省(62860)
- 基金项目(59534)
- 教育(53032)
- 划(51531)
- 自然(50537)
- 编号(50441)
- 自然科(49329)
- 自然科学(49315)
- 自然科学基金(48410)
- 资助(44878)
- 成果(40730)
- 发(35913)
- 重点(35014)
- 部(34888)
- 课题(34012)
- 农(33654)
- 创(32593)
- 性(32256)
- 国家社会(31517)
- 创新(30506)
- 期刊
- 济(122043)
- 经济(122043)
- 研究(72347)
- 农(63845)
- 中国(49972)
- 农业(42806)
- 学报(38721)
- 科学(35691)
- 财(34015)
- 大学(30078)
- 管理(29575)
- 融(29328)
- 金融(29328)
- 学学(28750)
- 业经(26636)
- 教育(24994)
- 业(20258)
- 技术(19351)
- 经济研究(18370)
- 问题(18223)
- 财经(18008)
- 经(15437)
- 农村(14947)
- 村(14947)
- 农业经济(14724)
- 版(13716)
- 世界(12884)
- 经济问题(12355)
- 贸(12171)
- 商业(11921)
共检索到370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宝玉
1.农民市民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现实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最终导致了农民问题的产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但进城后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传统市民所拥有的各项权益,从而造成了新时代农民问题的复杂性。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不断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陶军明 吴沙秦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失地农民市民化有利于新型城镇化推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构建。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呈现滞后性、无助性和孤立性的特点,并分析了三类特点的成因。对此提出要通过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开设创业指导以及开展内容多元化的城市适应教育等途径,以期提高失地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其就业和角色转换,全方位提升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水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市民化 职业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永红 黄家韬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合新型城镇化实际,构建农民市民化成本测算体系;基于成本测算体系和相应指标,建立测算模型;以四川省为例进行试算,得出四川省农民市民化成本的全省平均水平数据和21个市、州的成本数据,并就数据进行了总成本和分项成本的地区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及地区间比较。研究显示:在农民市民化总成本中,个人成本占比最高。从农民市民化分项成本看,地理位置位于边远山区的市、州,农民市民化的公共成本明显高于盆地平坝地区;城市发展基础好、工业化水平高、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也较高,农民市民化的企业成本较高;房价较高的地区,农民市民化的个人成本较高。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 市民化 成本 四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红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规范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和分类实现机制四大内容,这些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实现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燕 杨庆媛
寻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途径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总结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研究的重点方向。现有研究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的失衡问题、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解读,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作用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实现渠道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多从人或者物单要素的视角,侧重于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等某一来源渠道,而将人地双要素城镇化作为相互支撑的整体的研究较少,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实现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渠道模式总结与城镇化发展的阶段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未来研究需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增值的机理探讨、模式概括与途径探索等方面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思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已经或将更多由农村流向城镇。本文着眼于城镇化建设战略背景,立足解决"谁来种地?谁会种地?怎样把地种好?"的问题,研究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意义,提出了当前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覃扬庆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随之加剧,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保证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应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完善农村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力度。
关键词:
城镇化 职业农民 现实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穆林林 李乃忠
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我国一项惠及农村发展的民生实事工程。本文通过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显著特色及区域内开展物业管理的必要性进行综合分析,深刻探究目前我国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面临的痛点问题,并针对痛点提出农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适配性服务措施。旨在改善农村集中居住区综合环境,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缓解农村就业压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芙蓉 麻晓刚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文章从分析农民工市民化对我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入手,探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难点所在,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突破制度性障碍的对策建议: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制度性障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农民工市民化。为了推动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新市民,必须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财政金融制度方面进行体制创新,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制度缺失,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元结构转变,为农民工市民化创造物质条件,营造体制环境,构建发展平台,提供资金保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凤梅
本文考察了国外农民培育的3种模式——北美模式、东亚模式、欧洲模式,这3种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培育的关系,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培育工作现状。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最后借鉴发达国家在农民培育中的经验来探索中国新型农民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
农民培育 城镇化 新型农民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晗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七成以上,而这些七成以上的人口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农村发展问题备受关注。随着中国城乡社会的变迁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又一次引发了诸多实际反应。尤其在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所引发"三农"问题日益突显,如土地资源配置、农民生存、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等。现阶段应该依托新的历史时期,深化城乡统筹体系,以新型城镇化引导我国农村发展,进而解决"三农"问题,创建"新三农"发展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涛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广大农民传统知识结构和旧有观念难以适应土地集约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实施政府购买农民培训是改变现状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民知识结构问题、影响农民培训效果原因、政府购买农民培训机理分析基础上,基于经济学视角,重点分析研究了完善政府购买农民培训手段,提高农民培训效果的实现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锦
文章通过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中城中村失地农民就业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城中村失地农民面临着失地与失业的双重窘境,成为了想上班没有岗位、想种田无地可耕、想保证生产生活开支又没有来源的三无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城中村就业服务体制建设不全、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农民就业结构性失衡以及农民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是:政府部门要在城中村进行统筹规划,创设农民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农民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同时要在城中村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型城镇化 城中村 失地农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