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7)
- 2023(13859)
- 2022(10954)
- 2021(10132)
- 2020(7948)
- 2019(17232)
- 2018(17266)
- 2017(32002)
- 2016(16924)
- 2015(18546)
- 2014(17686)
- 2013(16926)
- 2012(14776)
- 2011(13326)
- 2010(13615)
- 2009(12848)
- 2008(12182)
- 2007(11300)
- 2006(10318)
- 2005(9028)
- 学科
- 济(66262)
- 经济(66196)
- 业(58741)
- 农(49735)
- 管理(46266)
- 企(37747)
- 企业(37747)
- 农业(33219)
- 业经(23947)
- 中国(23476)
- 方法(18724)
- 技术(18124)
- 地方(16495)
- 数学(15379)
- 数学方法(15193)
- 制(14815)
- 财(14035)
- 发(13899)
- 农业经济(12548)
- 技术管理(12010)
- 发展(11796)
- 展(11771)
- 策(11719)
- 银(11322)
- 银行(11310)
- 贸(11257)
- 贸易(11247)
- 体(11131)
- 易(10936)
- 学(10935)
- 机构
- 学院(232737)
- 大学(222765)
- 济(96526)
- 经济(94555)
- 管理(89762)
- 研究(77435)
- 理学(77411)
- 理学院(76697)
- 管理学(75412)
- 管理学院(74997)
- 中国(60151)
- 农(54616)
- 科学(45578)
- 京(45548)
- 财(41395)
- 农业(40974)
- 业大(38614)
- 所(37408)
- 江(37295)
- 中心(36921)
- 研究所(33630)
- 财经(32184)
- 范(31380)
- 师范(31129)
- 州(29294)
- 经(29287)
- 经济学(27860)
- 北京(27688)
- 院(27540)
- 经济管理(26493)
- 基金
- 项目(156449)
- 科学(125315)
- 研究(122543)
- 基金(111341)
- 家(95935)
- 国家(94928)
- 科学基金(82630)
- 社会(79928)
- 社会科(75281)
- 社会科学(75264)
- 省(65453)
- 基金项目(59035)
- 教育(54923)
- 编号(52242)
- 划(52226)
- 自然(49166)
- 自然科(48050)
- 自然科学(48042)
- 自然科学基金(47175)
- 资助(41399)
- 成果(41307)
- 创(38486)
- 发(36884)
- 课题(35939)
- 创新(34945)
- 重点(34845)
- 部(33490)
- 国家社会(33033)
- 农(31848)
- 制(31782)
- 期刊
- 济(117960)
- 经济(117960)
- 研究(67370)
- 农(60689)
- 中国(54579)
- 农业(40762)
- 科学(33156)
- 学报(32555)
- 管理(32167)
- 教育(30045)
- 财(29882)
- 业经(27037)
- 大学(26629)
- 学学(25245)
- 融(24739)
- 金融(24739)
- 技术(21439)
- 业(19559)
- 经济研究(16606)
- 问题(16289)
- 农村(15248)
- 村(15248)
- 农业经济(15245)
- 财经(14871)
- 科技(13583)
- 版(13398)
- 经(12944)
- 世界(12549)
- 技术经济(12027)
- 经济问题(11618)
共检索到354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锦
文章通过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中城中村失地农民就业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微观层面来看,城中村失地农民面临着失地与失业的双重窘境,成为了想上班没有岗位、想种田无地可耕、想保证生产生活开支又没有来源的三无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城中村就业服务体制建设不全、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农民就业结构性失衡以及农民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是:政府部门要在城中村进行统筹规划,创设农民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农民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同时要在城中村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型城镇化 城中村 失地农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润国 赵青 王伟伟
如何将城中村改造与我国城镇化的转型发展结合起来,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策略,已成为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框架出发,本文在明晰新型城镇化与城中村改造关系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而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对策,即依法治理,将法治思维贯穿于城中村改造的全过程;统筹兼顾,打造"五位一体"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以人为本,推进城中村居民市民化进程;集约发展,强化城中村内涵建设与功能提升;环境友好,培养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中村改造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晓慧
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在大幅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出现了因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而出现的失地农民,而非农就业创业则是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的便捷通道,既可以满足失地农民就业创业需求,也有利于失地农民快速融入城镇生活。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其根本是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以满足于其城镇就业创业的基本需求。本文通过探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需求,进而在分析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五点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期加快失地农民城镇就业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陶军明 吴沙秦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失地农民市民化有利于新型城镇化推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构建。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呈现滞后性、无助性和孤立性的特点,并分析了三类特点的成因。对此提出要通过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开设创业指导以及开展内容多元化的城市适应教育等途径,以期提高失地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其就业和角色转换,全方位提升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水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市民化 职业教育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鹏娟 孙立霞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郊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不仅其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带来了身份转换难、就业难、生活难、子女上学难、养老难等社会问题,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以西宁市为例,通过对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自我选择+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三位一体的民族地区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模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地区 城郊失地农民 就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鹏娟 孙立霞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郊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不仅其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带来了身份转换难、就业难、生活难、子女上学难、养老难等社会问题,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以西宁市为例,通过对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自我选择+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三位一体的民族地区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模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民族地区 城郊失地农民 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金春梅
在大规模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由此引发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的生计保障。破解这一难题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在对辽宁失地农民生存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剖析辽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流失的原因,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失地农民生计保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失地农民 生计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明珠
在我国各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必须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才能顺利再就业。但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在失去了传统务农职业后要重新就业,变得相对比较困难。通过有效的职业技能提升途径,可帮助失地农民获得再就业的职业技能,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职业技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昊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的扩大使得大量的农村耕地被占用,大量的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从而变成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整体上仍然面临着权益被侵害的现象,社会提供的就业保障服务远远达不到失地农民的需求。提升城镇化路径下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水平,需要组建全国性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公益性组织,并推动劳动力资源市场的现代化、信息化与正规化建设。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就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昊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的扩大使得大量的农村耕地被占用,大量的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从而变成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整体上仍然面临着权益被侵害的现象,社会提供的就业保障服务远远达不到失地农民的需求。提升城镇化路径下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水平,需要组建全国性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公益性组织,并推动劳动力资源市场的现代化、信息化与正规化建设。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就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芳
该文提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失地农民的可持续性生计与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不同于普通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缺乏可持续性生计,意味着生计方式的断裂,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生活水准与生存方式。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策略以及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顺利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红坤 刘秋云
在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的情况下,失地农民这个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将备受关注。而且这不仅仅关乎他们的温饱,还有其未来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在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这一严峻问题应该给予广泛关注,并且倾尽全力着手解决好这一棘手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林 侯欢
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农民工享受应有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规模、结构、效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实中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与之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需求能力不足、政府企业供给职责缺位、财力匮乏、社会保障制度固化以及立法滞后方面的局限。应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主体参保能力,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供给主体供保责任,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外在环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 社会保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禹四明
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型和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路线,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有利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失地农民群体规模越来越大,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在转变观念、创新理念的基础上,还权赋能,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既是解决好失地农民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城镇化 失地农民 再就业 社会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芬
在全球面临气候和能源危机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一个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全球低碳环保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以低碳理念视角,从政府引领低碳入手,强化农村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农村低碳能源建设与利用到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化道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低碳经济 新农村建设低碳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