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7)
- 2023(11673)
- 2022(9269)
- 2021(8823)
- 2020(7284)
- 2019(16377)
- 2018(16480)
- 2017(31498)
- 2016(17408)
- 2015(19637)
- 2014(20031)
- 2013(19274)
- 2012(17169)
- 2011(15084)
- 2010(15409)
- 2009(14100)
- 2008(14184)
- 2007(12663)
- 2006(10909)
- 2005(10121)
- 学科
- 济(67624)
- 经济(67553)
- 管理(50893)
- 业(47630)
- 企(39340)
- 企业(39340)
- 方法(29350)
- 财(28963)
- 数学(25749)
- 数学方法(25166)
- 中国(20792)
- 农(20716)
- 制(16026)
- 学(15644)
- 业经(15601)
- 务(14583)
- 财务(14529)
- 财务管理(14465)
- 企业财务(13753)
- 地方(13733)
- 理论(13285)
- 财政(13018)
- 农业(12976)
- 银(11417)
- 银行(11402)
- 体(11267)
- 行(10691)
- 政(10548)
- 策(10445)
- 贸(10193)
- 机构
- 学院(238049)
- 大学(234401)
- 济(89607)
- 经济(87417)
- 管理(86945)
- 研究(77302)
- 理学(74120)
- 理学院(73268)
- 管理学(71460)
- 管理学院(71042)
- 中国(60382)
- 财(51522)
- 京(50230)
- 科学(48906)
- 农(39654)
- 所(39632)
- 江(38521)
- 财经(36959)
- 中心(35885)
- 研究所(35323)
- 业大(34977)
- 经(33388)
- 范(31657)
- 师范(31327)
- 北京(31290)
- 农业(30695)
- 州(30395)
- 院(28473)
- 经济学(27629)
- 技术(27207)
- 基金
- 项目(154270)
- 科学(120257)
- 研究(112852)
- 基金(109602)
- 家(95815)
- 国家(95022)
- 科学基金(81317)
- 社会(69711)
- 社会科(65979)
- 社会科学(65961)
- 省(61895)
- 基金项目(56826)
- 教育(53721)
- 自然(52840)
- 自然科(51663)
- 自然科学(51652)
- 划(51328)
- 自然科学基金(50681)
- 编号(47342)
- 资助(45952)
- 成果(38705)
- 重点(35224)
- 课题(33675)
- 部(33109)
- 发(32471)
- 创(31840)
- 性(30286)
- 创新(29785)
- 科研(29546)
- 大学(28913)
- 期刊
- 济(104225)
- 经济(104225)
- 研究(71317)
- 中国(54787)
- 财(45583)
- 学报(37784)
- 农(37465)
- 科学(34391)
- 管理(32625)
- 教育(31049)
- 大学(29088)
- 学学(27338)
- 农业(24935)
- 技术(22204)
- 融(22147)
- 金融(22147)
- 财经(18585)
- 业经(18090)
- 经济研究(17302)
- 经(15941)
- 问题(13444)
- 业(12862)
- 版(12615)
- 财会(12307)
- 统计(12225)
- 策(11250)
- 图书(11085)
- 会计(11012)
- 技术经济(10915)
- 现代(10600)
共检索到364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晁恒 李贵才 林雄斌
地方政府在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土地财政模式则为地方政府实现竞争优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紧扣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企业化"的视角全面地解释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和内涵体系,分析土地财政模式的原理和机制,探讨其有效性与合理性。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一定的经济有效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导致其有效性与合理性出现了分离,难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是超前的土地城镇化不能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且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和筹资方式不改变,则城镇化的发展将不可持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政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魏明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魏明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克强 王沛 姚东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4260美元,标志着我国由"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标志着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这两个"标志"意义重大,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薛翠翠 冯广京 张冰松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规模,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的改进、完善方向。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探讨新型城镇化对资金的需求及筹集渠道,分析指出土地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和完善的方向。研究结果:(1)综合已有研究,按照保守估计,到2020年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2)基于目前财政分税制的现实,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依靠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在推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上,仍然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3)尽管土地财政曾有着实际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存在可持续性水平较低、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存在金融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祺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略之一,也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强大引擎。现有融资路径能否支撑城镇化的资金需求,是城镇化进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城镇化的强大助力。但面对新的发展态势,城镇化所依赖的"土地财政"发展模式陷入了两难困境。长期来看,积极探索和寻找土地财政的外部替代途径,实现土地财政的有效过渡,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长效融资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财政 两难困境 代偿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国辉 姚金海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模型构建实证检验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土地财政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其扩大效应在东中西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依次增加;同时,城镇化还会强化土地财政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但提高城镇化本身则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土地财政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还存在城镇化的门槛特征,在城镇化率较高阶段,提高土地财政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弱于城镇化率较低阶段;土地财政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有扩大效应。研究建议稳步提高城镇化率,统筹土地财政资源,加大财政涉农支出比例,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土地财政 城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兰书燕 王达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需求持续升级,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带来新一轮的城市综合开发浪潮。与此伴随而来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政府诉求提升,正催动城市综合开发商业模式不断升级。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变迁,梳理城市综合开发商业模式3.0的内涵及主要特征,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综合开发 商业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志安 邢文妍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以辽宁为例,首先阐述了土地财政在辽宁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其次从城镇外延式扩张、土地资源代际分配不平衡、房地产价格上涨以及地方财政金融风险加剧四个方面分析了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最后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提出了完善土地供给制度、稳步推进税收性土地财政发展、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方式和有效防范地方财政金融风险四项土地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土地财政 辽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小平 柴铎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提高城镇用地效率、完善城镇功能、推动城镇转型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城镇建设用地整治——城市土地整治,将成为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以及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但我国城市土地整治在理论研究、技术规范、组织运作及相关政策等方面与新要求相比明显滞后。有必要系统梳理城市土地整治的由来、发展、内涵及其模式,以期对城市土地整治向纵深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新型城镇化 模式重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冯珂 王守清 张子龙 赵丽坤
PPP产业基金有助于实现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与市场投资需求的对接,为新型城镇化提供资金和管理上的支持。基于我国PPP项目融资现状,分析PPP产业基金的设立意义;然后通过对PPP项目融资特点和产业基金运作一般模式的分析比较,对PPP产业基金的设立形式、募集对象、投资对象、退出方式、运作模式中的主要步骤等进行探讨,为我国推广PPP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栋 万碧玉 赵文吉 杨振宇 李玲玲 曹余
当前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围绕这个题目,国家从各个层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工作。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背景与趋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入微城市的概念,进而分析微城市的要素及内涵,提出微城市的典型模型,探索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从一个微小的单元建设出发,由这些理想的单元最终汇聚成理想的"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空间组织合理有序地演进。分析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比了未来国内外微城市的发展特点,结果可供政府决策层、城市规划领域、城市建设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 微城市 空间分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栋 万碧玉 赵文吉 杨振宇 李玲玲 曹余
当前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围绕这个题目,国家从各个层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工作。分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化背景与趋势,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引入微城市的概念,进而分析微城市的要素及内涵,提出微城市的典型模型,探索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从一个微小的单元建设出发,由这些理想的单元最终汇聚成理想的"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空间组织合理有序地演进。分析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比了未来国内外微城市的发展特点,结果可供政府决策层、城市规划领域、城市建设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 微城市 空间分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标志,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是必由之路。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城镇化率早在2012年就已超过50%。而城镇化过程过快和过度可能会造成一些难以逆转和纠正的后果,譬如:大量耕地非正常减少,激化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产生一大批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农民;严重的"城市病";房产"泡沫化";城市废墟化等。盲目圈地造城的粗放方式不再适应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阮骋 陈梦鑫
相比不具有可持续性且容易带来极大不公平的土地征收与出让等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即"土地流转",能调动农民自主性,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新型城镇化进展。"土地流转"有着不可替代的经济效率优势,同时,政策中注重收益分配体现了公平原则,符合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要求。本文通过效率与公平两个切入角度,基于福利经济学,以成都土地流转模式为中心,以温江区万春镇调研结果为依据,研究"土地流转"政策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作用。针对万春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指出可通过明晰产权与相关法制建设、加强对有关政策执行部门的监管与加强建立有效的收益分配机制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新型城镇化 效率 公平 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