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5)
2023(15366)
2022(12924)
2021(12070)
2020(10052)
2019(22928)
2018(22749)
2017(43859)
2016(24036)
2015(26977)
2014(27258)
2013(26662)
2012(24222)
2011(21352)
2010(21497)
2009(19923)
2008(19583)
2007(17107)
2006(15003)
2005(13574)
作者
(67591)
(56395)
(55806)
(53482)
(35883)
(26896)
(25433)
(21879)
(21407)
(20257)
(19244)
(18979)
(17897)
(17851)
(17501)
(17237)
(16724)
(16692)
(16067)
(15963)
(13874)
(13835)
(13420)
(12801)
(12676)
(12574)
(12464)
(12451)
(11279)
(11015)
学科
(92161)
经济(92026)
管理(75850)
(69182)
(58524)
企业(58524)
方法(38492)
(35997)
数学(32745)
数学方法(32381)
(27106)
中国(27105)
(23486)
业经(22482)
(20871)
(19607)
财务(19531)
财务管理(19474)
地方(19465)
企业财务(18522)
农业(17238)
(16622)
理论(15975)
(15283)
银行(15243)
(14925)
环境(14920)
贸易(14917)
(14577)
(14478)
机构
大学(335985)
学院(334002)
管理(131826)
(130551)
经济(127535)
理学(113493)
理学院(112255)
研究(110923)
管理学(110389)
管理学院(109790)
中国(83372)
(72208)
(69628)
科学(68012)
(55226)
(52078)
财经(51944)
(50328)
中心(49942)
研究所(49602)
业大(48833)
(47003)
北京(45472)
(44018)
师范(43648)
(40761)
农业(40299)
(39868)
经济学(39091)
财经大学(38372)
基金
项目(226434)
科学(177877)
研究(168468)
基金(163690)
(141458)
国家(140252)
科学基金(120919)
社会(105897)
社会科(100205)
社会科学(100179)
(88114)
基金项目(87150)
自然(77551)
教育(77017)
自然科(75661)
自然科学(75644)
自然科学基金(74239)
(73739)
编号(69778)
资助(66269)
成果(57266)
重点(50300)
(49954)
课题(47940)
(47447)
(46852)
(44640)
创新(43779)
国家社会(43357)
教育部(43058)
期刊
(148723)
经济(148723)
研究(102645)
中国(69962)
(57607)
学报(51697)
(48908)
管理(48478)
科学(47859)
大学(39854)
教育(38333)
学学(37384)
农业(33260)
(29010)
金融(29010)
技术(27779)
财经(25678)
业经(24396)
经济研究(23079)
(21763)
问题(19574)
图书(16967)
理论(16418)
(16092)
(16074)
科技(15909)
现代(15440)
财会(15154)
实践(14985)
(14985)
共检索到499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克强  王沛  姚东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4260美元,标志着我国由"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标志着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这两个"标志"意义重大,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祺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略之一,也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强大引擎。现有融资路径能否支撑城镇化的资金需求,是城镇化进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城镇化的强大助力。但面对新的发展态势,城镇化所依赖的"土地财政"发展模式陷入了两难困境。长期来看,积极探索和寻找土地财政的外部替代途径,实现土地财政的有效过渡,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长效融资机制势在必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薛翠翠  冯广京  张冰松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规模,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的改进、完善方向。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探讨新型城镇化对资金的需求及筹集渠道,分析指出土地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和完善的方向。研究结果:(1)综合已有研究,按照保守估计,到2020年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2)基于目前财政分税制的现实,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依靠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在推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上,仍然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3)尽管土地财政曾有着实际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存在可持续性水平较低、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存在金融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魏明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魏明  
土地财政模式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竞争、促进城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时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空间的快速拓展。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也带来了资源浪费、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等问题,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模式不应轻言放弃,而应不断完善乃至逐步退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晁恒  李贵才  林雄斌  
地方政府在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土地财政模式则为地方政府实现竞争优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紧扣社会经济变迁的宏观背景下,通过"企业化"的视角全面地解释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并从更长的时间维度和内涵体系,分析土地财政模式的原理和机制,探讨其有效性与合理性。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模式具有一定的经济有效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但地方政府过快的土地贴现,导致其有效性与合理性出现了分离,难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是超前的土地城镇化不能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且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结构和筹资方式不改变,则城镇化的发展将不可持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政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国辉  姚金海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模型构建实证检验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土地财政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其扩大效应在东中西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依次增加;同时,城镇化还会强化土地财政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但提高城镇化本身则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土地财政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还存在城镇化的门槛特征,在城镇化率较高阶段,提高土地财政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弱于城镇化率较低阶段;土地财政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也有扩大效应。研究建议稳步提高城镇化率,统筹土地财政资源,加大财政涉农支出比例,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志安  邢文妍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以辽宁为例,首先阐述了土地财政在辽宁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其次从城镇外延式扩张、土地资源代际分配不平衡、房地产价格上涨以及地方财政金融风险加剧四个方面分析了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最后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提出了完善土地供给制度、稳步推进税收性土地财政发展、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方式和有效防范地方财政金融风险四项土地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娟  刘新平  原伟鹏  田丰收  
现行土地制度导致土地收益不可持续、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与产业结构失衡、损害部分农民权益。户籍制度造成城市伪城市化、城市"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应建立市场主导、政府为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增强新型城市化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娟  刘新平  原伟鹏  田丰收  
现行土地制度导致土地收益不可持续、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与产业结构失衡、损害部分农民权益。户籍制度造成城市伪城市化、城市"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应建立市场主导、政府为辅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增强新型城市化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城市发展规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娜娜  
党的十八大后,党和国家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农业人口的有效转化。农业人口有效转化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文章以我国城镇化现状为出发点,对我国农村人口转化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梳理城乡分隔体制下农民身份固化问题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重点研究农业人口有序转化的财政金融体制障碍和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城乡分隔的财政体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的财力安排,支持或引导建立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信贷政策,加大信贷资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红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规范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和分类实现机制四大内容,这些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标志,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是必由之路。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城镇化率早在2012年就已超过50%。而城镇化过程过快和过度可能会造成一些难以逆转和纠正的后果,譬如:大量耕地非正常减少,激化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产生一大批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农民;严重的"城市病";房产"泡沫化";城市废墟化等。盲目圈地造城的粗放方式不再适应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启靖  过建春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新型城镇化所要求的"高质量"与"高效益"存在逻辑上的对应关系。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不同阶段的土地改革为土地用途的转换和城镇化的向前推进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从而在不同阶段为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改革红利"。在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征收补偿机制滞后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城镇化现状下,进行农地流转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改革等应当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举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启靖  过建春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我国新型城镇化所要求的"高质量"与"高效益"存在逻辑上的对应关系。历史经验已经表明,不同阶段的土地改革为土地用途的转换和城镇化的向前推进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从而在不同阶段为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改革红利"。在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征收补偿机制滞后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城镇化现状下,进行农地流转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构改革等应当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