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6)
2023(9888)
2022(7719)
2021(6930)
2020(5352)
2019(11740)
2018(11744)
2017(21822)
2016(11810)
2015(12969)
2014(12208)
2013(11382)
2012(9789)
2011(8645)
2010(8899)
2009(8182)
2008(7754)
2007(6699)
2006(5969)
2005(5312)
作者
(32398)
(26930)
(26735)
(25554)
(17034)
(12832)
(12218)
(10456)
(10354)
(9341)
(9101)
(9085)
(8500)
(8446)
(8300)
(8205)
(8022)
(7920)
(7798)
(7588)
(6538)
(6519)
(6432)
(6214)
(6120)
(5884)
(5874)
(5826)
(5345)
(5303)
学科
(44881)
经济(44824)
管理(27614)
(25138)
中国(18813)
(18396)
企业(18396)
(15192)
地方(13045)
方法(12970)
业经(11406)
数学(10996)
数学方法(10831)
(10222)
农业(10036)
(8960)
(8633)
(8480)
城市(8356)
环境(7571)
(7162)
贸易(7158)
理论(6981)
(6793)
产业(6611)
发展(6549)
(6538)
人口(6431)
(6376)
银行(6364)
机构
学院(155672)
大学(153232)
(59966)
经济(58387)
研究(57721)
管理(54881)
理学(46648)
理学院(45953)
管理学(44893)
管理学院(44617)
中国(42200)
科学(36553)
(36092)
(28929)
(26490)
研究所(26409)
中心(26085)
(26059)
(23588)
(23490)
师范(23263)
业大(23201)
北京(22828)
(21688)
财经(21011)
农业(20169)
(19146)
(18916)
师范大学(18890)
经济学(18674)
基金
项目(109579)
科学(87185)
研究(79764)
基金(79245)
(69822)
国家(69274)
科学基金(59824)
社会(51759)
社会科(48950)
社会科学(48939)
(42395)
基金项目(42256)
自然(38205)
自然科(37363)
自然科学(37355)
(36798)
自然科学基金(36622)
教育(35431)
编号(32633)
资助(30226)
重点(25390)
(25355)
成果(25318)
课题(23274)
(22389)
(22321)
国家社会(21727)
创新(21045)
科研(20723)
发展(20225)
期刊
(70053)
经济(70053)
研究(48227)
中国(31950)
(25061)
科学(24434)
学报(24244)
管理(19208)
(18699)
大学(18362)
教育(17664)
学学(17276)
农业(17012)
业经(13048)
(12786)
金融(12786)
技术(12101)
经济研究(11667)
问题(10595)
财经(9420)
城市(8996)
资源(8785)
(8745)
(8676)
现代(8321)
(8241)
(7555)
商业(7281)
科技(7234)
图书(6864)
共检索到232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明星  郭莎莎  陆大道  
新型城镇化突出强调实现“人的城镇化”,摸清流动人口的特征与格局是促进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讨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收支情况等流动特征,以及流动人口的“源”(来源地)、“汇”(流入地)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青壮年劳动适龄人口为主,呈现出受教育水平偏低,户口类型以农业为主,并以跨省流动为主等特征;流动原因以务工经商为主,收入水平以低、中收入为主,恩格尔系数高于常住人口平均水平,行业分布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建丽  赵玉帛  李淑琪  
科学全面评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识别诊断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因城施策,采取不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2008—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分析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以京津两地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呈"核心—边缘"递减趋势,城市群内部发展差距逐年扩大。(3)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等级化特征。(4)不同等级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因素不同。(5)除北京以外,所有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均为创新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建丽  赵玉帛  李淑琪  
科学全面评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识别诊断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因城施策,采取不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2008—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分析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以京津两地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呈"核心—边缘"递减趋势,城市群内部发展差距逐年扩大。(3)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等级化特征。(4)不同等级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因素不同。(5)除北京以外,所有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均为创新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胡丽娜  刘海滨  赵栩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较为突出,处于由"规模"扩大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测度模型,运用突变级数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间内,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经历了较为显著的"S"型周期性变化趋势;京津冀城市群社会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但是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社会发展质量指数呈现较大幅度起伏,三者不平衡、不协调特征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奔  薛阳  
本文在全面梳理有关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突变理论对京津冀城镇化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城镇化方面存在核心城市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过大、产业分工布局仍需逐步优化等问题;社会城镇化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础薄弱;生态城镇化方面存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超限、土地城镇化过快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问题。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就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梦  王锦  吴殿廷  
中国城市群从区域向空间网络的转变,成为城乡统筹发展功能的主体地域单元。基于"交通—产业"的耦合视角,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作为城市群发育的辐射中心,结合空间网络分析、引力模型、多层次空间结构MSS-Tree算法,测度识别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及现状发育范围。结果发现:①京津冀城市群还不成熟,辐射中心周边的辐射发育区"岛、洞"现象明显,表现为连片分布的大城市阴影区;其中北京市周边缺乏成熟副中心,天津市受到北京极化作用影响,辐射区大幅萎缩;石家庄、唐山辐射区发育不足,需首先加强自身经济建设;②交通、产业辐射发育范围重合度较低,交通的先导作用加速了中小城镇生产要素流失,形成环京津贫困带。据此提出了自下而上整合、由内向外扩展的地区发展策略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雷  鲁强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分布特征和城市群的规模结构,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度小于2,首位城市优势不突出,京津形成双核心城市,同时,分析结构表明,豪斯道夫数值有大于1的趋势,这说明近些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小城市有了一定发展,逐渐向规模结构合理性过度,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栗志慧   刘洁  
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分析了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构建考虑数字化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运用VIKOR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10—2020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大城市群2010—2020年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和创新绩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增强创新主体,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布局数据化平台和人才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谭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超大城市集结人力资本的虹吸效应日渐增强,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逐渐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部分。文章梳理了流动人口研究的概念范畴变化,主要是从笼统的农民工概念到次级群体,再到城市新移民研究,这一动态演变过程反映国内流动人口精细化研究的内在需要。城市新移民的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了流动人口研究,有助于破除先前研究的思维定势,还原流动人口的多样性特点,体现流动人口的时代性特征。文章提出,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国内流动人口研究应转向城乡互融性思维、关注人口结构性融合以及强化微观整合性等视角,更加重视超大城市复杂化人口结构中的城市治理难题、青年群体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困境、域外经验对国内应对流动人口策略的借鉴作用,进而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悦  樊继达  
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这导致越来越多农村居民进入城镇发展。这部分流动人口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红利下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但在消费支出上仍显著低于城镇平均水平。对此,本文探究了2011-2019年流动人口消费弹性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消费弹性的差异,以期为各地区制定科学政策激发流动人口消费活力提供理论借鉴。结果表明: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流动人口总体消费弹性为0.668,同时明显处于上升趋势,2019年已达0.775的较高水平。东部地区消费弹性较低,而中部地区消费弹性较高,东北和西部地区消费弹性较为接近。由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消费弹性比由城镇向城镇流动人口的消费弹性低;跨省流动的消费弹性比省内流动的消费弹性低;有住房的消费弹性比无住房的消费弹性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相铎  陈天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为我国城市群规划提供了新的契机,带来城市群规划理念与思路的转变,同时也对城市群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规划关系为线索,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群规划的基础与约束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群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同城化、城乡统筹、基础设施规划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应的规划策略进行了学术探讨,旨在为城市群规划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ZHANG Yingna  王悦  胡昊宇  袁春来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范围,以250 m×250 m网格为基本单元,识别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时空分布与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主要人口集聚中心,且人口分布呈现非均匀放射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人口密度由城市中心向周边递减;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是人口流动网络的主要中心,其人口流量远高于其他城市;城市群范围内的县际人口流动增长迅速,各区县的职住空间不平衡也比较突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战刚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总量超过1亿,土地总面积达21.6万km~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承德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困境,主要包括:承德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规模效应难以发挥;产业发展水平结构有待提高,缺乏产业支撑;城镇化水平整体不高,整体提升速度较慢。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了承德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分别为: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承德市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绿色生态新型城市;利用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承德城...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周宏梅  刘圣  
农村金融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华北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保定地处京津冀核心腹地,《河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规划》定位保定市为中心发展城市,其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代表性。本文通过对保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调查,分析阐明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的必要性,针对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完善金融服务,提升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效率的相关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胡丽娜  刘海滨  李东海  
文章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设定了经济导向型、社会导向型、生态导向型以及协同发展型四种情景下的仿真方案。针对不同方案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路径进行模拟并明确了提升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模拟期内,前三种方案会产生区域城镇化质量的内部失衡问题,不利于区域城镇化质量的持续改善,而协同发展型方案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长期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从"补短板"和"促协同"两个维度,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稳定持续改善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